“识别自我捐赠动机—聚焦关注领域—规划捐赠形式—甄别捐赠对象”。本册借鉴RPA 经验,结合中国第一代大慈善家的拓荒经历,为在财富向善道路上跃跃欲试的人们提供一份操作指南,让更多的人掌握给予的艺术。
前言
捐,弃也。赠,玩好相送也。
从《说文解字》的解释来看,把有用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捐赠精神古已有之。而现在,将所属财富无偿送给他人或组织的捐赠行为,更是人们奉献爱心的一种常见方式。
现代理论将慈善事业解读为“第三次分配”,这个概念体现了捐赠的本质特征,也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随着中国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掌握了财富创造秘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走上了“有余以奉天下”的散财之道。他们用一掷千金的慷慨和豪迈,将自己升华为老子所提倡的“有道者”。当然,还有那些一样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公众,他们集腋成裘,将亿万个不起眼的微捐汇聚成了慈善事业的滚滚财源。
但是,慈善的领地百草丛生,良莠不齐,偶尔还有莫名其妙的乌龙事件威胁援助之手。很多人犹如雾里看花,犹豫不决,大多数人站在捐赠的大门外徘徊观望,少数人失去了耐心,干脆绕道而行,谈捐色变。他们不是没有爱心,也不是没有财富拿来奉献,他们只是缺少一把钥匙,担心自己叩不开向善之门,反而上当受骗受伤害。
您也许就是其中一员。
现在,请您消除顾虑。这本小书,已经为您准备了一把开启慈善之门的钥匙。在这本小书里,我们将和您一起:
明确慈善动机
聚焦切入领域
选定捐赠形式
确定捐赠对象
请您明智地选择、大胆地捐赠,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一起叩开财富向善之门!
本书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关于现代慈善丛书的任何问题,请发送邮件至rd@bnu1.org。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1003A(100875)
Add: Rm.1003A Jingshi Building, No.19 Xin Jie Wai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5, China
Tel: +86 10 5880 1928-801 Fax: +86 10 5880 1966
Copyright @ 2010-201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