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围绕“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提出主要包括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扩大“老老人”普惠服务供给,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推进“老老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强化“老老人”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6方面20条举措加强服务保障。这是继建立覆盖全市重度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之后的又一重要创举。失能失智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正在从多个层面率先推动养老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一是在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基础上推动照护服务的全要素保障。目前北京共有“老老人”69.8万人,其中,高龄失能老年人16.36万人;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15.7万。2019年,北京市突破经济困难这一界限,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保障。此次出台的措施,聚焦高龄和失能失智重点人群,并根据99%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特点,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养老助餐、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智慧化安全守护等多方面全要素调度,将推动政策和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老年人养老照护与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的一体化发展。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全市高龄老年人中,重度残疾1.06万人。早在2019年,北京市实现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与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的有序衔接。2020年,《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实施办法》将持有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视力、肢体残疾人或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纳入到困境家庭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将享受不同程度的补贴,打通了残疾人托养照护与机构养老服务的衔接。此次举措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重度残疾人的居家照护服务。
三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性优化。北京市目前发展了570多家养老机构、近1500家养老服务驿站。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市共有养老机构578个,床位总数10.9万张,入住老年人近4.5万人,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老老人”占入住养老机构的绝大多数。从北京及全国的形势来看,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延伸机构服务网点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养老服务结构性优化的发展方向。此次文件提出了构建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综合枢纽,养老机构、养老驿站为延伸网点,专业服务商为协同网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同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此外,文件还提出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推进人口密集区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或增加照护床位等举措。这都将推动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性优化。
总体来看,此次北京出台的“老老人”政策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典型示范,将工作重点、政策和资源要素更加聚焦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上,将成为各地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讲,北京市的“老老人”政策还具有标志性意义。
主笔
■ 成绯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李小楠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