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民生观察》聚焦中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与政策创新。目前,我国有约170万0-15岁听力残疾儿童,每年新增1-3万先天性耳聋患儿。国家政策已为0-6岁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但医保覆盖和康复服务仍需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已超98%,多省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纳入医保,27省份提供康复训练补贴。公益项目如"天使听见爱"等助力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呼吁加大政策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提高听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根据2011年发布的《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我国共有2780万名听力残疾人,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0-15岁听力残疾儿童有170万人,每年大约新增1-3万名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治疗方法,大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可以通该方法获得救治。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救助保障工作。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为0-6岁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基本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2021年,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有需求的持证听力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
在上述政策文件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听力残疾康复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听力残疾儿童筛查、诊疗、康复等综合保障范围实现扩面,受益人数逐年增加。以下从听力筛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及设备、语言康复服务、公益力量参与四个方面分析听力残疾儿童的救助情况。
一、听力残疾儿童筛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干预诊治水平逐步提升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及早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国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稳步提升,据国家卫健委公开信息,2023年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已达到98%以上。2023年,国家卫健委出台《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提出到2027年,新生儿听力障碍3个月内诊断率、6个月内干预率均达到90%;省级和地市级均至少建设1个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步投入,新生儿筛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望实现基本筛查服务全覆盖。
图表1: 我国2021-2023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变化情况(%)
二、多地将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治疗的手术和设备费用纳入医保体系
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人工耳蜗设备价格较高,因此一些听力残疾儿童未能在适龄阶段进行植入手术。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听力损失造成的影响,改善听力残疾儿童生活品质,近年来,我国在残疾儿童津贴中对于人工耳蜗设备补贴的基础上,各地逐步探索将人工耳蜗手术费及设备纳入医保体系,加大了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设备的补贴力度,减轻听力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一)24个省份出台人工耳蜗手术费补贴标准,四川补贴标准最高
截止2024年5月,全国已有云南、陕西、海南、河北、四川、贵州、天津、新疆、江西、甘肃、重庆、广东、湖南、河南、宁夏、山西、内蒙古、吉林、福建、山东、青海、浙江、辽宁、湖北24个省份出台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的补贴标准,四川补贴标准最高,一次性补贴最高达3万元/人。山东则全额补贴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费用。
(二)15个省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纳入医保,其中90%为东部省份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5个省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纳入医保,其中,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内蒙古已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纳入医保甲类,甘肃和福建将手术费用纳入乙类。从省份分布来看,东西部呈现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有90%的省份不同程度地将人工耳蜗手术费和设备纳入医保体系,报销比例及覆盖范围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
图2:全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纳入医保的省份分布情况
据中国残联统计,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总数约为1.3万例。随着各地医保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配合0-6岁残疾儿童福利津贴补助比例,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医疗负担减轻,将有助于更多听力残疾儿童在适龄阶段获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机会。
(三)16个省份出台人工耳蜗设备费用补贴标准,陕西省将术前筛查和术后调机费用纳入补贴范围
全国明确设定人工耳蜗设备补贴标准的省份共有16个,补贴标准由5万至15万元不等,其中河北和重庆免费提供人工耳蜗设备。在此基础上,甘肃增加了2千元的人工耳蜗调机费,陕西包括1.5万元的术前筛查和术后调机费用,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听力残疾儿童家庭承担的费用类型,降低听力残疾家庭经济负担。
(四)6个省份将人工耳蜗设备纳入医保,吉林将医保范围扩大至0-18岁儿童
吉林、广西、海南、安徽、广东、浙江将人工耳蜗设备纳入医保,最高支付标准为17万元,其中吉林取消儿童年龄限制,全年龄段儿童均可享受同等标准补贴。
图3:全国将人工耳蜗设备纳入医保体系的省份分布
三、27个省份发放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27个省份明确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费用由1.5万/年—3.6万/年不等,补贴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其中,山西、青海、辽宁、湖北将补贴标准进一步按照年龄段细分,整体来看,低龄儿童获得的补贴更高,例如青海为0-6岁儿童补贴2万元/年,7-17岁补贴8千元/年;辽宁为0-3岁儿童补贴2.4万/年,3岁以上补贴1.8万元,各地政策旨在通过高补贴标准鼓励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四、多类公益项目并行,助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除了中央专项财政和各地财政投入外,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开展了多类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服务公益项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治疗与设备支持项目,如康宝莱“天使听见爱”项目,为残疾儿童捐献人工耳蜗并提供手术支持;二是康复教育与培训项目,如“爱的分贝”项目,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救助,包括康复教育资助等;三是康复机构建设与康复服务,如“爱乐融聆听计划”项目,对康复机构进行资源教室建设和配置设备,帮助康复机构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孩子们的康复训练内容。社会力量的加入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了必要的医疗和康复支持,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帮助其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0-6岁听力残疾儿童超过80万人,而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总数仅为1.3万例左右(包括老年人等),据此估算,我国仍有部分听力残疾儿童亟须医疗救助。将人工耳蜗手术费和设备纳入医保体系是最为高效、便捷的救助方式,然而目前,全国仅有近一半的省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纳入医保体系,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省份对听残儿童的医疗资源投入仍然有限;同时,我国将人工耳蜗设备也纳入医保体系的省份还不足一半。以上数据表明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鼓励更多省份,尤其是西部地区省份,将人工耳蜗手术费和设备费纳入医保体系。除此之外,社会力量参与也是听力残疾儿童的医疗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鼓励社会力量助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将促使更多听力残疾儿童获得治疗和康复机会,提升听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心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中心专注于提升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专业化发展。中心在儿童福利与保护、儿童早期发展以及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化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和实践。通过提供政策研究、专业咨询、项目实施和培训服务,中心不仅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还帮助合作伙伴获取专业指导,并促进慈善资源与儿童需求的有效对接。此外,中心通过合作项目发展社区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教育与培训体系,强化基层儿童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致力于为政府部门、慈善组织、专家团队及一线工作者提供一套融合国际先进理念和社工实务的知识体系与培训课程,以专业化的理念和技能构建儿童社会服务网络,有效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