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程芬:发挥智库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创新
2024-08-05 141

导语


为了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7月31日,由海淀区民政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协办的海淀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论坛暨《海淀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清单》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程芬以“协同创新”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


大家好!我是生长于湖北、成家立业于海淀的新北京人。20多年前我到北师大求学,然后在这里毕业、工作、成家、养育后代。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淀居民,和非典型的海淀妈妈,我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学习基层社会治理的那些事。



中国公益研究院相信“慈善推动社会进步”。在我们看来,组织化、专业化的公益慈善事业不仅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还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探索者和推动者。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协同创新。个人认为,协同创新可以成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海淀方案。


以前,在海淀谈协同创新,一般是指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用等多元主体共生共荣的创新模式。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协同创新和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种软知识,科技领域协同创新的经验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社会领域和基层治理的场景里。 

    

为什么这样说?


大家看,我们现代的社会结构,一般由政府、市场、社区三大系统组成,这里面,公共/私营、营利/非营利、正式/非正式、组织/家庭个人等不同类型的主体,在复杂系统里相互作用、制约、补充。我们的美好生活,当然也有赖于这个系统的运行规则和运作效率。



根据王振耀理事长的善经济理论,全世界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人类进入了发达地球时代,生产力极大提升,工业物品非常充足,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的三大价值日益凸显。这时候,专业化组织化的现代慈善,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还是社会提升的促进器、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承载体和社会价值的凝聚器。在这样的善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将迎来重要转型,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也将通过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范式来实现。

  


这个新范式的举措之一就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所以,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但是,基层工作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我们要建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就必须考虑多元主体的参与。社会组织就是其中一个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力量。

 


海淀是一个创新之城,不仅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基础,还具备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在教育、科技、人才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当下,海淀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用协同创新模式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凝聚社会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从刚才王局长发布的报告和资源清单中,我们了解到海淀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的多样化和专业性。那么未来,我们也期待社会组织能结合海淀的教育、科技、文化等优势特色,以基层的需求为出发点,动员社会、整合资源、有效创新,实实在在地服务居民,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各级民政则可以用“3+2”组合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3就是在民政职能范围内,贯彻实施慈善法,传播现代慈善理念,理解公益慈善的多元价值;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培养基层社会治理优秀人才,用社会化方式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响应国家大政方针。


2指超越民政的横向联系。具体可以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发挥海淀科教优势、发扬邻里互助传统,将基层治理与党群工作、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家庭家教家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结合,促进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


无论是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还是在协同创新模式里,知识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机构也扮演重要角色。以中国公益研究院为例,我们一直非常强调行动型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也越来越具有平台枢纽功能。我们本身就像一个社会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总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变化,锚定社会价值、设定共同目标,然后联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社区、社工、媒体,还有各领域的专家,开放、灵活地进行资源、方法、路径的组合。




我们立足于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助残、应急等领域,致力于从基层实践到国家政策的系统创新。我们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联合体、社区慈善和互联网公益等方面,都在联动多方合作伙伴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海淀区也有不少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强烈建议这些行动主体携手智库一起设计、实验、改进这些基层社会实验,然后进行知识萃取和传播,将海淀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标杆。

 

最后,我想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会组织服务基层、参与社会治理,最终是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对于海淀来说,协同创新是天然优势,也是可行路径。我们可以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率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协同创新,鼓励、引导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投入,拓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协同模式,通过社会治理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更新生产关系使其跟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海淀方案。


要让这样的海淀方案成为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需要在座各位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当然也会贡献一份力。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李小楠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