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投丨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服务模式交流及南沙经验推广
2024-07-04 241

导语

2024年度“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月”以“专业护童行、共筑未来梦”为题,以“线上联合倡导、线下联合行动”两条线汇集各方力量开展,持续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儿童主任专业化、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青少年公益素养等议题。


6月28日,儿童月的最后一场活动“粤港澳大湾区‘一老一小’社会服务创新交流会”在广州市南沙区顺利举办。交流会分为1场主会议,3场分圆桌,共计4场活动。以下为圆桌二: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服务模式交流及南沙经验推广的详细内容,此圆桌活动为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南沙大湾区困境流动儿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活动。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南沙方案》发布两周年。为了推动大湾区民政事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创新示范机制建设,6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一老一小”社会服务创新交流会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活动由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主办,大湾区多个社会组织、基金会及研究机构协办,旨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创新示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湾社基地对促进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的积极功效,推动“一老一小”社会服务专业化发展。


活动由一场主会议和三场圆桌分会议构成,主要围绕“一老一小”社会服务模式、跨境养老服务、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暨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开展对话讨论,探讨大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创新发展方向和路径。


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奎军,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锐,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处长胡凌,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区社会组织党委书记苏茂庆,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局长张洋,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副处长、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副局长印锐等政府部门领导,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社会服务专业联盟副主席黎永开,澳门社会工作人员协进会会长潘志明,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院长高华俊等智库及机构代表,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社会工作部原部长杨茂,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袁友军等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名来自大湾区“一老一小”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大湾区“一老一小”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经验。


“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圆桌与会嘉宾合影


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在生活保障、早期发展、成长教育、心理关怀、权益保护、重病救助、特殊帮扶等方面具有多元需求,需要社会合力为他们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次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为议题的圆桌会议旨在交流湾区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保护的服务模式并推广南沙经验。


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李嘉庆在致辞中表示,“我们通过引进先进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打造示范性的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努力将南沙打造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标杆区域。”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副处长、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副局长印锐则回顾了南沙区困境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并表示今后会重点引进和协同港澳一起来为大湾区的困境留守流动儿童提供社会服务。

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李嘉庆主任致辞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副处长、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副局长印锐致辞


“多年来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和各地民政部门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儿童保护服务模式和做法,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和情况,共同开创符合当地的未保工作模式。”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周洁在致辞中分享道。

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周洁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雷杰长期研究大湾区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雷杰,他指出目前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重点难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如何培养具备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以能力为本进行教育和评估,确保毕业生具备相关专业能力;二是开发科学精准的儿童风险评估表格,通过基础信息和问题清单进行分级管理,简化评估过程,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雷杰副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香港保良局青少年事务部副主管莫汉辉则基于香港大型慈善机构——保良局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丰富实践,在现场做了经验交流,“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合作,保良局致力推动湾区未成年人保护的平台,除了关注基层未成年人的保护外,亦关心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和预防吸毒的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与青少年同行,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香港保良局青少年事务部莫汉辉副主管进行经验分享


随后,来自不同机构的与会代表们就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家庭监护能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创新、社区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以及困境儿童帮扶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放分享了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和人才赋能经验,她通过“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指出儿童保护体系的发展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过程。当前重要的是回归人才和赋能的核心,并基于14年支持体系发展的经验提出“看见真的人”、“解决赋的难”、“展现能的效”。最终让赋能的“学,会,用,效”以及个体,组织和系统支持模式能够共同促进儿童保护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黄放副主任进行经验分享


救助儿童会家庭保护项目总监冯浩殷则着重提到了流动儿童家庭监护能力提升服务的紧迫性和挑战。他指出,尽管社会工作在提升家庭监护能力方面有实际应用,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救助儿童会家庭保护项目总监冯浩殷进行经验分享


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吴治平介绍了南沙区村(居)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制度创新实践与探索,并强调了社区公益基金会在推动地方儿童保护政策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和所面临的挑战。

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吴治平

介绍南沙区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制度经验


南沙区南沙街道海庭社区居民委员会书记黎宏程分享了海庭社区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实践经验,特别强调了凝聚社区多元共治合力参与儿童保护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基层社工队伍建设和社区参与的成果与困难。

南沙区南沙街道海庭社区居民委员会黎宏程书记进行经验分享


最后,南沙区南沙街道逸涛社区居民委员会党委书记杨志刚从逸涛社区困境儿童帮扶实践出发,强调了社工教育与实务结合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及通过案例教学和评估表格提升社工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效果。这一观点为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支持。

南沙区南沙街道逸涛社区居民委员会党委杨志刚书记进行经验分享


当天在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李嘉庆和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处副处长、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副局长印锐的见证下,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总监张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珊,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吴治平在现场正式启动了“南沙区流动儿童家庭保护项目”。冯浩殷对项目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希望通过家庭保护项目,特别是在南沙区的试点,推广儿童为中心的工作方法,提升流动儿童家庭保护质量,为困境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服务和情感支持,促进全社会关心儿童、倡导家庭保护,通过示范服务、专业培训和政策建议,综合推进儿童福利保护工作。

“南沙区流动儿童家庭保护项目”启动仪式


作为项目合作方代表,徐珊评价道,“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家庭保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项目的启动意义重大,项目集结了智库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本土社会组织、以及来自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的力量,相信一定会总结出宝贵经验。”印锐也对项目作出了展望,”这个项目汇聚了来自内地、港澳和国际经验的知识和团队,大家群策群力,从最基层的专业服务做起,期待在项目中探索出好的经验为大湾区提供流动儿童保护服务模式样板。”


END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