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一老一小”社会服务创新交流会在广州南沙举办。活动由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主办,大湾区多个社会组织、基金会及研究机构协办,旨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创新示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湾社基地对促进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的积极功效,推动“一老一小”社会服务专业化发展。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高华俊院长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正值国务院颁布“南沙方案”两周年之际,召开此次会议,交流经验,研讨对策,如同一次期中考试。接下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探索形成一套以“一老一小”服务为核心的,面向大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创新模式。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正式启用,通过构建和完善“五个一”模式,促进跨境民生融合。2023年,广东省民政厅同意并支持在南沙区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创新示范,不仅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服务联合体,还突破户籍限制,开展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
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奎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服务机构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深化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能力,不断为大湾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专业服务,切实推进民营经济和养老产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局长张洋表示,“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为核心平台,通过‘湾社通’合作创新网络,凝聚一批在内地和港澳具备较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不断为南沙‘一老一小’社会服务固本强基。”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理事长进行主旨发言
当前社会服务业和休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引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如何利用好政策优势和不同城市的资源优势,结合当下的民生需求,推动大湾区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以《善经济与社会服务模式创新需求》为题作了主旨分享。
他表示,“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特别是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如养老和儿童发展,展现了高社会价值。大湾区当前需要通过社会服务创新和合作来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在此过程中,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推动知识更新与转化,建立政策试验平台,并引入先进的管理标准,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自2019年起,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建立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及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示范区,大湾区各大城市及港澳特区都在积极创新服务,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来自香港、澳门、深圳、佛山和广州五地的代表分别进行经验模式分享,共同探讨有效的社会服务发展路径。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于2022年揭牌成立,由广东省民政厅、珠三角九市民政局和南沙区民政局合作共建,秉承“区域合作、开放融合、创新共享”理念,凝聚粤港澳三地社会组织力量,旨在打造首个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开放式社会组织高质量合作发展平台。
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区社会组织党委书记苏茂庆为三个创新示范点进行授牌
活动现场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福利(‘一老一小’)公益创新示范点”授牌仪式。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区社会组织党委书记苏茂庆为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海庭社区、港湾街道海湾社区、横沥镇七一村三个创新示范点代表授牌,鼓励他们打造出南沙的“一老一小”社会服务的创新模式,实现在基层最后一公里的融合和创新。
与此同时,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正式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湾区社会服务融合、组织合作,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互动机制。依托工作组,将南沙区建成以“一老一小”需求为导向,党政领导,政策指引,以点带面,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境内外专业服务机构、智库多元参与的机制。同时工作组还将开展系列研讨、能力建设活动,推动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可推广的社会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为全国提供样本。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