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5期 | 总第627期 | 6.17-6.23
事件概览
数据统计
·北京丨预计2031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人将超30%
宏观政策
·住建部丨《关于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老化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家卫健委 国家中医药局丨《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浙江义乌丨发布康养联合体服务地方标准
福利保障
·人社部 财政部丨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社区居家
·北京丨试点社区嵌入养老托育等9类服务,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
·北京昌平丨今年将建6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前实现街镇全覆盖
·吉林丨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
·河北唐山丨完成2138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上海普陀丨打造“政府+公益+企业”的老年助餐样本
·安徽六安丨裕安区完成109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贵州贵阳丨新规助推养老设施建设
机构服务
·江苏淮安丨“四色亮牌+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效能
农村养老
·四川遂宁丨射洪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公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达35.6%
医养结合
·国务院丨明年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两万个
产业发展
·全国智慧康养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启动
·北京西城丨西城区人民政府与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京东健康丨推出了针对中老年群体的3款体检套餐
·北京移动丨“银龄权益日”福利惠及北京市300万老年人
·陕西丨西安-安康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会暨康养产业合作洽谈会成功举行
人才队伍
·通用技术康养公司与中华女子学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京津冀丨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对接交流会在张家口举办
老有所为
·福建厦门丨厦门老年大学启动新学年招生,新增88种课程
研究调查
·老年心理研究及服务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45%
01 统计数据
北京丨预计2031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人将超30%
据北京市民政局在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预计到2031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央视新闻)
02 宏观政策
住建部丨《关于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老化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建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老化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其中拟明确,地铁站点应分类分级配备适老化设备设施,每个卫生间宜设置一处适老化厕位。
《征求意见稿》规定,适老化设备设施应与周边地块客流年龄结构特征发展趋势相匹配,并应按站点分类分级实施。
《征求意见稿》提出,地铁站点分为A、B、C三级,对于A级站点,各地应结合慢行系统设置门到门完整的适老化流线;B级站点宜结合老年乘客的客流组织设置适老化流线;C级站点应满足通行设备设施的基本设置要求。此外,不论哪级地铁站点,都应简化老年乘客步行路线,增加电、扶梯数量,配置醒目标识,宜在地面上设置连续、醒目的路径指引。
具体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设置,《征求意见稿》拟明确,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30度,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6度。同时,在建筑条件及疏散计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宜为0.5米/秒。
对于适老化厕位的设置,《征求意见稿》提出,每个地铁站点卫生间宜设置一处适老化厕位,厕位应与卫生间室内地面高度一致,不应设置台阶,同时要设置紧急救援按钮。(中国青年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丨《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加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以维护老年人听力健康为重点,组织联合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本次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宣传老年健康政策、广泛宣传老年健康科普知识、重点宣传老年听力健康知识、重点宣传老年听力中医药健康知识。(老龄健康司)
浙江义乌丨发布康养联合体服务地方标准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发布《康养联合体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6月11日起正式实施,为全面推进康养联合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引。
在康养联合机构服务人员方面,《规范》要求配置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等养老相关服务人员,建议通过签约服务配置康复医师、中医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人员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规范》还就康养联合机构的服务流程、内容要求及管理评价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要求机构需提供康养辅助照护、功能康复锻炼、心理康复、中医保健、康养宣教、康养转介等服务。(义乌市民政局)
03 福利保障
人社部 财政部丨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3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东方财富网)
05 社区居家
北京丨试点社区嵌入养老托育等9类服务,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6月18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应统筹考虑社区服务供给和居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功能。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支持新建、改扩建、存量设施改造类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项目中基本公共服务类、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功能给予工程总投资30%、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新京报)
北京昌平丨今年将建6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前实现街镇全覆盖
昌平区今年将建设6家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其中3家位于回天地区,预计2025年实现镇街全覆盖。前期,区民政局已组织召开部署会,对全年任务进行分解,指导相关点位开展改造升级和工程建设,预计6月底前建成3家,力争年底前圆满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青瞳视角)
吉林丨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
近日,吉林省老年助餐服务推进会议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截至5月31日,2024年吉林省确定的1300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任务已启动实施1201个,约占任务总数的九成。据介绍,吉林省助餐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一方面,通过采取公建民营、社会合作、互助共建等多形式推进,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可用设施资源效益效能;另一方面,通过落实财政精准支持措施,采取创立建设、运营补贴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有效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助餐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网)
河北唐山丨完成2138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今年,围绕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需求,唐山市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因户施策,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分层次、分批次、分步骤地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213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据悉,此次改造重点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开展。县(市、区)民政部门结合专业第三方机构,上门对每户家庭生活空间、老年人生活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协商指导老年人家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进行改造,不断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河北日报)
上海普陀丨打造“政府+公益+企业”的老年助餐样本
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助餐系统“普陀区智慧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为精准优惠和精准监管夯实数字基座,更为社会餐饮投身老年助餐事业提供契机。“长者助餐”数字化配送,打造从托底保障向精细化转型升级的助餐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政府核定白名单制度,确保补贴精准发放给目标群体;一方面,系统开发“长辈模式”,老年人居家一键随心下单;还有一方面,饿了么的数字技术为配送服务注入新动能,配送全域送达、高效及时,有效缓解社区送餐力量紧张和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提高服务可及性和用户体验。
挖掘公益力量,由乐扬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搭建合作平台,物流、金融等各领域优质企业助力,送餐补贴由政府端、蜂鸟物流与公益力量共同承担,形成配送餐服务良性循环体系。创新跨界合作,通过政府、社区食堂与互联网平台的三方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借助外卖平台的数字化配送优势能力,打破传统送餐服务局限性。打造可持续模式,“五个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运营方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政府、企业、集体合力的多元筹资机制,强化政府服务与物流企业与公益力量的闭环造血功能。(文汇报)
安徽六安丨裕安区完成109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今年以来,为保障困难、残疾等行动不便老年人居家安全,给困难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裕安区积极推动居家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截至5月底已完成1090户适老化改造工作。
为确保适老化改造能真正帮助到有需求的困难老年人,该区民政部门积极对接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织评估人员走访困难老年人家庭,调查了解具体困难、实际需求和家庭设施布局等情况,据实记录老年人是否有助行、助浴、助厕等方面的需求,分类摸清工作底数,建立实施清单台账。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可选类,基础类项目是改造和配置老年用品的基本内容,经评估符合改造条件的,按照每户不超过3000元落实“应改尽改”。可选项目是根据老年人家庭意愿,自主付费购买适老化改造项目或老年用品。(六安市人民政府)
贵州贵阳丨新规助推养老设施建设
《贵阳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规范和完善住宅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新规详细规定了养老设施的布局、建设标准、用途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天眼新闻)
06 机构服务
江苏淮安丨“四色亮牌+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效能
近年来,淮安市民政局深化“红橙黄绿”四色亮牌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力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效能。
紧盯标准设定。淮安市民政局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设置“监管标准化、培训标准化、台账标准化、检查标准化”四项内容,建立链条式推进模式,印发《养老服务机构“红橙黄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评定工作实施方案》,设定标准15项86条,定期联合消防等部门召开工作部署会、工作调度会和年度点评会,将安全作为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实现多方入手、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紧盯四色管理。淮安市民政局以定期考核的形式,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红橙黄绿”四色亮牌管理,联合消防、市场、卫健、住建、金融等部门,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打分、赋色、亮牌管理,对纳入红色管理的机构负责人开展约谈,对纳入黄色、橙色、红色管理的机构列出问题清单,实施重点查、每周查,确保问题隐患全部整改到位。目前,全市197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部完成亮牌管理,其中绿色155家、黄色39家、橙色3家、红色0家。
紧盯安全培训。淮安市民政局连续三年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并将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养老护理员骨干培训课程,依托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开展“实景化”教学,对照全市安全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和安全生产操作重点,实施结业考试,固化培训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参训人数累计达700余人次。
紧盯隐患清除。淮安市民政局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标准化台账,统一安全生产自查、值班值守、水电气检查等10个台账格式。今年以来,市民政局领导带队开展机构检查32次,发现问题隐患15个,全部以交办单形式进行问题交办;市县联动开展机构明察暗访326次,县区开展安全生产执法2次,行政处罚5家、警告处罚1家,并针对问题开展“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江苏省民政厅)
07 农村养老
四川遂宁丨射洪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公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达35.6%
近年来,射洪市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优服务,助力射洪养老服务“蓄力快跑”,提高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2021年,射洪开展农村敬老院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设立3个市级失能、半失能特困集中照护机构、8个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多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养中心等。以社会化运营为主体、多元化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载体,市、镇、村三级农村养老体系形成了一张网,不漏一人一户,兜牢了乡村养老底线。目前,公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达65.6%,居家养老设施常态化运营率达70%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机制,创新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射洪市还探索了“一人一部手机、一村一专干、一企一镇”的“三个一”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模式,免费为重点留守老人发放老年卡片机,购买216元/年通信消费,紧急特殊情况,让留守老人得到及时帮助。(红星新闻网)
08 医养结合
国务院丨明年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两万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我国从2020年12月提出在全国范围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主要从文化、管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导医、陪伴等志愿服务;医疗机构入口增设老年患者绿色通道;在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检验检查报告、自助交费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前有专人提供指导服务;建立与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流程与规范,有合作协议,并按协议提供服务;在门急诊和病区主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等。
目前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8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94个。预计到2025年,我国要在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信网)
09 产业发展
全国智慧康养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启动
近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中国老年人才网主办的“智慧康养助力发展银发经济座谈会暨全国智慧康养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启动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全国智慧康养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云平台是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建设并在全国应用推广的康养综合服务平台,是全国老龄服务支撑体系之一。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表示,云平台旨在助力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老龄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支撑,为智慧康养新业态提供引领。
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精准、诚信、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云平台老龄大健康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平台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打造康养新业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从而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带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国新闻网)
北京西城丨西城区人民政府与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6月17日,西城区人民政府与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会上,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更好服务于西城区老年人群,创造更大服务价值的出发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西城区政府养老服务综合实力,满足老年人京内外的多层次健康养老需求,丰富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机构、社区、居家联动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不断增强西城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人民政府)
京东健康丨推出了针对中老年群体的3款体检套餐
京东618期间,京东健康推出了针对中老年群体的3款体检套餐,且支持“全网比价”。据了解,此次参加“全网比价”的体检套餐共有3款,其中,中老年关爱健康深度体检套餐,包含全身多器官彩超、经颅多普勒、心脑血管深度检查等项目。(和讯网)
北京移动丨“银龄权益日”福利惠及北京市300万老年人
6月19日是北京移动“银龄权益日”,60岁以上的北京移动老年客户会收到包括语音、流量、衣食住行等内容的福利优惠短信,这项福利惠及北京市300万老年人。据介绍,目前中国移动APP、“北京移动+”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全面升级,面向老年用户提供大字模式、简化布局的关怀版页面,包括5G视频客服、10086一键呼入、语音播报等服务,还有手机应用、健康养生等30余期视频课件供老年朋友观看。关怀版页面清晰简洁,月均使用量达22万人次,很受欢迎。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到厅老人,北京移动在200余家营业厅搭建“爱心专区”,提供便民服务手册、医药箱、老花镜、雨伞等10余项设施,还提供手机清理、贴膜等个性化服务。(中国工信新闻网)
陕西丨西安-安康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会暨康养产业合作洽谈会成功举行
6月13日,西康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会暨康养产业合作洽谈会在安康市成功举行,西安市民政局副局长孔维龙、安康市民政局副局长叶荣斌出席会议并代表两市民政局签约,两地部分优秀旅居养老机构、安康市部分区县民政部门负责人代表受邀参加签约仪式。
以本次西康旅居养老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两市民政部门将持续助推西康两市旅居养老产业互融、资源共享,整合两地区位优势、盘活各类闲置资源、搭建两市企业合作桥梁,共谋养老服务新发展,共谱为老服务新篇章,共建旅居养老战略合作。(西安市民政局)
10 人才队伍
通用技术康养公司与中华女子学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6月17日下午,通用技术康养公司与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华女子学院举行。通用技术康养公司表示,康养公司依托集团医疗资源优势,发展健、医、康、养、融一体化的康养模式,结合中央培疗资产改革发展契机,推动与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落实康养产业人才库建设。中华女子学院表示,作为北京第一家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近年来学院大力支持专业的建设,本次与康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与企业在养老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加全面、更有深度的探索和合作。(财经网)
京津冀丨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对接交流会在张家口举办
由河北省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张家口市人社局、民政局、张家口市养老服务协会承办的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对接交流会在张家口举办。参加此次活动的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共计82家,其中包括20家京津养老服务企业、康养基地,我省5所中专院校代表参加了当天交流对接。会上发布了养老护理岗位700多个,16家参会单位签订了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供求合作协议。(央广网)
11 老有所为
福建厦门丨厦门老年大学启动新学年招生,新增88种课程
2024-2025新学年厦门老年大学专业系将从8个系调整为10个系,开设教学班级可达288个,计划招收老年学员将超12000人次,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在对教学成果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今年秋季开始的新学年将迎来全面升级--硬件设施方面,新校区二期工程将于9月投用;课程方面,开设课程数量将大幅增加,引进舞动心理学、汉唐舞、衍纸等多门课程,增设系列创新适老化课程,优化分级教学制度,全方位覆盖长者兴趣;名额方面,扩大对外招生数量,积极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让越来越多长者享受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东南网)
12 调查研究
老年心理研究及服务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2024年6月14-16日,主题为“老年心理与银发经济”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胜利召开。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推动银发经济与老年心理研究的深度融合,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应用心理学院(筹)承办,大会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医养团队支持,来自全国各地老年心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共计120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就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老年心理研究、老年心理研究如何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老年心理与社会服务)
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45%
6月20日,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在京举行,主题为“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会上,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市共有养老机构578个,床位总数10.9万张,入住老年人近4.5万人,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报告还显示,“老老人“占入住养老机构的绝大多数。
今年3月至6月,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基于北京养老网相关数据、近30000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网签合同、1000余份养老机构审计报告等,从北京市养老机构总体情况、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特征、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偏好、养老机构人才队伍情况、养老机构运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青瞳视角)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卓然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