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赴鲁山县深入调研医疗救助工作,发现该县形成了"社区村-乡镇-县-市"四级救助机制,通过慈善协会推动,联合多部门,开展"一元捐"等活动,建立"六个一"工作网络,实现救助的高效精准。"一纵一横一圈"模式整合多方力量,通过互联网平台放大救助效果,为全县大病救助提供了重要助力。
6月21日-22日,为做好国家医保局委托的“慈善组织参与大病患者救助帮扶政策资源分析”课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葛均泊、研究员唐正对河南省鲁山县医疗救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对鲁山县赵村镇、磙子营乡的基层慈善动员及医疗救助工作进行访谈后,调研组与鲁山县医疗保障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慈善协会等部门深入座谈。
调研发现,在市慈善总会、县慈善协会协调推动下,鲁山县在大病患者救助领域形成了“社区村-乡镇-县-市四级救助机制”,在国家医疗保障的三道保障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外,县慈善协会推动开展慈善医疗救助,发动鲁山县党员干部、在外知名人士、爱心企业、爱心群众捐款,号召村民群众开展“一元捐”,公职人员“一日捐”,全社会“一起捐”。在街乡镇和村居两级建立“六个一”工作网络,即在街乡镇建立一个协调领导小组、一个慈善分会、一个慈善宣传阵地,在村居确定一名慈善联络员、一个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大病救助项目)、一套村级医疗救助对象档案,该组织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募捐和救助的高效、精准。
鲁山县大病救助模式可以总结为“一纵一横一圈”,“一纵”指的是社区村-乡镇-县-市四级救助机制,各级根据医疗支出情况对大病患者给予不同程度救助;“一横”指的是以慈善协会为枢纽,医保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等县级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医保局负责提供自付费用较高的患者基本信息,民政局通过临时救助与市、县慈善协会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形成配合,乡村振兴局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角度,协调包括慈善协会在内的救助政策和资源送达大病患者家庭;“一圈”指的是通过开展全民慈善,借助腾讯公益、水滴筹等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放大效应,为大病救助筹集更多资源。鲁山县“一纵一横一圈”的大病救助模式将政府、慈善组织、党员干部、爱心企业、爱心群众和互联网平台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迸发了强大的向善力量。自2023年8月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县慈善协会共救助患病群众2836人次,支出善款170万元;乡镇政府向1500余名患病群众发放民政临时救助款120余万元。另外,借助水滴筹个人求助平台,全县107例患者发起筹款,筹款共计155万元,为全县大病救助提供了重要助力。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