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全国两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与分工
2024-04-10 138

以民生为本是全国两会不变的底色,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7000余件、政协提案5898件,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慈善监管激励等重点民生问题。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已成为公众的焦点,近期发生的邯郸初中生杀人事件更是引发社舆论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两会期间,有公开报道的青少年问题的人大建议或政协提案共30份,提交建议和提案的代表委员多来自教育界、民主党派、体育界、社会组织。


一、较多建议和提案提出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与分工机制

从建议和提案的内容来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与分工机制、完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健康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为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相关举措,分别被提出10次、8次、8次。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建议由学校、社会、企业等各方形成合力,在妇联、教育部等主管部门指导下建设全国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建议全国统一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管理办法和支援制度,加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拨款,并将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将生命关怀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同时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712718979101232.png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建议和提案按内容分类情况(单位:次)


二、教育、民主党派、体育等领域代表委员最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从相关建议和提案提出主体的工作背景来看,来自教育界(16人)、民主党派(6人)、体育界(3人)、社会组织(2人)、医学界(1人)、政府机构(1),包括中小学教师或行政人员、高校教授及研究人员、民主党派人士、知名前运动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医院医生、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家等。

其中,教育界建议强化家庭-学校-社会资源联动、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健康纳入日常教学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的一票否决的刚性指标,同时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家社协同辅导机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卫联合会诊、干预和康复机制。

民主党派建议鼓励开发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技运用、培育社区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源。台盟上海市委会主委刘艳建议依托大数字技术对学校学生欺凌开展评估,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政策在学校落地执行。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建议加强社区医生对危机青少年和风险家庭的识别能力,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识别、诊断及干预能力培训。

体育界注重强化校园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原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杨扬建议大力鼓励和动员公益等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在乡村学校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1712719144928711.png

2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建议和提案提出主体的工作背景(单位:人)


三、执行主体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入多元社会力量

考虑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复杂,涉及校园、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相关建议和提案的执行主体涉及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医疗机构等多元力量投入。其中,多数建议和提案涉及由政府权威部门牵头,引入多元社会力量的综合解决方案。例如,民进中央的提案,建议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同时鼓励相关科技企业开发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器人、手机应用程序或在线平台等。

1712719395762178.png

3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建议和提案执行主体(单位:份)

 

四、呼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国家战略

 20234月,由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委员代表的建议和提案与国家战略相呼应,提出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心理健康科技研究与应用,建立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鼓励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