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观察 | 残疾人事业动态(2023年第24期 | 总第97期)
2023-12-15 102
图片


残疾人事业动态

 2023年第24期 | 总第97期 | 11.20-12.03 

宏观政策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背景


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分享康复经验,接受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和家庭康复能力的一种康复服务形式。“十三五”以来,中国残联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中途失明者“光明之家”、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专家交流互助等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得到残疾人及其亲友广泛认可,编写了《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培训指南》、《中途失明者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脊髓损伤者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成年智力障碍者及亲友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等培训大纲、教材,为在更大范围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社区康复,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将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列入残疾人健康和康复服务重点项目。为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部署,加快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目标


依托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以下简称服务基地),面向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等残疾人,普遍开展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稳定期精神障碍者等自助互助康复培训、咨询、辅助器具适配及综合性支持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重建独立生活能力,顺利融入社会。


2023年,各省(区、市)制定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计划,完成工作准备、部署;2024年,各省(区、市)针对各类别残疾人分别至少设立一个服务基地,启动、实施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摸索、形成成熟工作经验;2025年起,各省(区、市)在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建立服务基地,使更多残疾人受益。


三、主要措施


(一)摸清底数。

各省(区、市)残联深入调查、了解本地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稳定期精神障碍者等残疾人情况,系统了解、掌握相关服务对象的数量、分布、需求等。同时,深入了解本地前期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已接受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培训的残疾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情况,为制定本地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计划和开展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立基地。

各省(区、市)残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分类选择与残疾人有密切联系、服务意愿强、有良好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和经验,并有较强培训能力和较好培训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专门协会、社会组织等作为服务基地依托单位。通过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与服务基地依托单位签署协议,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三)配备师资。

         各省(区、市)残联指导各服务基地选择5名以上思想品德过硬、工作积极性高、具有较好带教和服务能力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经培训合格的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组成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师资队伍。同时,选定一名服务基地管理人员,负责做好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日常组织管理、协调。服务基地师资队伍中至少应包含2名以上接受过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培训,且能承担带教工作的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


(四)实施服务。

各服务基地按照残联要求,根据本地各类别残疾人实际状况和需求,自主制定并实施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计划,定期面向社会和基层残联组织招收有意愿接受服务的残疾人,依据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培训指南、指导手册等,分期集中开展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并对已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实施随访,提供后续居家康复、护理等指导、帮助。服务基地负责做好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记录,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留存好相关服务档案。


四、 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残联要统筹领导本地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工作。要及时研究、制定本地推广计划,选择、设立服务基地,加强服务基地培育,做好服务基地监督管理。同时,积极指导基层残联向服务基地选送有需求的残疾人,为残疾人接受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要高度重视发挥各专门协会作用,配合做好推广计划制定、基地培育、残疾人组织和服务等。


(二)加大保障力度。各省(区、市)残联要将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纳入本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安排,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本地财政安排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开展。要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并积极发挥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其他社会慈善组织作用,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中国残联将继续委托各类别残疾人协会和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全国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师资培训,为各地提供技术支持。


(三)保证服务质量。各省(区、市)残联要积极加强对服务基地的指导、监督,确保服务基地按残疾人自助互助培训指南、指导手册等,安全、规范实施服务。要围绕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重建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这一核心任务,鼓励、支持各服务基地积极创新,不断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丰富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形式、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省(区、市)残联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重要意义、作用和成效,讲好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助互助的故事,鼓励、吸引更多残疾人主动走出家门、接受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进社会理解,赢得社会支持,为推广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附件: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依托单位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开展相应服务的业务资质,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工作制度完善,社会信誉良好,近三年未发生过违法违规事件。


二、热心服务残疾人,有紧密联系残疾人及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护理等服务和培训的良好工作基础和条件。


三、有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强烈意愿,自愿在残联组织指导、监督下,按照相关大纲、指南要求开展工作。


四、有思想品德过硬、业务素质优良,能胜任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培训等工作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五、有能够容纳20人以上的培训场所,能提供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和食宿条件,并确保所提供的场地、设施符合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准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


六、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措施,能有效保障残疾人和其它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七、积极承诺根据残疾人需求不断创新、完善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并努力为其他新开展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河北|《河北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12月1日起施行


12月1日,《河北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河北省首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领域专项立法,将进一步规范全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更好保障残疾人康复权益,推进健康河北建设。


为提升残疾预防水平,办法提出,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和孕产期健康检查以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罕见病等筛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降低致残风险。


“办法从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等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并在预防伤害致残方面,细化了卫生健康、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防控重点。”省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介绍,河北省将继续完善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机制,积极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着力解决康复机构发展不平衡问题,办法明确,健全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规定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开展残疾人康复业务,扩大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市、县、乡三级康复机构建设,设区的市、县(市、区)至少设立一所康复医院或者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专业化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县(市、区)公立医院可设置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学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康复科。


让残疾人真正得到实惠,办法强化了对0—6岁残疾儿童、重度残疾人等群体的保障力度。其中规定,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医疗救助、康复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


不断加强和改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明确,河北省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保障机制,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有条件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可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对进入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家庭给予住宿、交通和生活补助。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择优确定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对居家康复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上门服务。


“办法强化了全面康复理念,康复与教育融合发展是一大亮点。”省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介绍,办法提出,各地根据需要在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学校设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特殊教育教师,推动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教育融合发展。


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办法提出,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加社区康复活动,推动开展职业康复和自助互助康复,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辅助性就业等职业康复活动,扶助残疾人重建工作能力。(河北日报)



宁夏|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和相关监督保障等活动。


第三条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法组织开展本地区内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六条 残联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创办服务机构,兴建公益设施,提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开展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捐助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第二章 残疾预防


第八条 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建立下列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残疾预防机制:


(一)一级预防针对可能的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伤病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


(二)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的伤病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伤病造成残疾;


(三)三级预防针对在残疾发生后,采取措施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减轻残疾程度。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下列残疾预防工作:


(一)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生育指导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产前各阶段的致残性疾病早期筛查、诊断、干预;


(二)组织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儿童孤独症、罕见病以及听力、视力等筛查,强化零至六周岁儿童健康管理,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建立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


(三)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工作,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网络,推行全流程健康管理,重点开展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致聋、致盲性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工作;


(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致残防控工作,组织实施好致残性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做好传染病报告及医疗救治,消除碘缺乏病等危害,降低传染病、地方病致残率。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构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强化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个体危机干预,将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遭遇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救治救助。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职业病致残防控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应当强化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管理,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等重点人群劳动保护,落实防尘、防毒、防噪声、防辐射等重点措施,减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工矿企业或者相关企业,督促其常态化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残疾。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民政、人防等部门和地震、气象等单位,应当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制度,提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容灾备灾水平,完善公共设施和建筑应急避难功能,减少因灾害导致的残疾。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完善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分级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等行为,减少因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导致的残疾。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应当全面开展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依法开展大气、水、噪声、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城市区域、道路交通以及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网络,减少饮用水、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导致的残疾。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妇联、残联应当加强伤害致残防控工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减少老年人和儿童因伤害导致的残疾。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残联加强对残疾预防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建立统一的残疾报告制度,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残疾预防大数据利用能力。


第三章 康复服务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康复机构)和康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保障政府投资建设的康复机构正常运营,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心理、辅助器具适配等综合性康复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在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残疾人康复医学科室,指导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建设康复医学科,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基层康复医疗服务。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资源设立残疾人康复场所,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医疗、训练、护理、指导、咨询、宣传等康复服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残疾学生融合教育,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残联应当加快中医适宜技术、高端康复设备等新科技新产品在残疾人康复中的应用,开展康复工作创新课题研究。


第四章 保障监督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款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彩票公益金等按照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可以依法申请医疗资质、教育资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医护人员、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纳入相应职称评聘体系。教育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给予相关教育经费支持。


特殊教育教师和其他从事特殊教育的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医保相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康复诊疗项目和医用耗材纳入医疗保障支付范围。


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康复医院纳入医疗保障定点管理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


第二十五条 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用水、用电、用气、用暖等优惠政策。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扶持措施,吸引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残联应当加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保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购置补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财政等部门和残联应当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残联开展为特殊困难残疾人上门代办服务。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应当确定各成员单位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年度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残联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康复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条 残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对康复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运行情况等进行专业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资助扶持、分级管理的依据。


自治区残联应当及时汇总、发布定点康复机构信息,为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提供便利。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套取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对相关法律责任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各级残联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形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执业活动,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残疾人康复

北京|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开工,将提供一站式服务


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27日正式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底投入使用,将为丰台区近5万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公共服务。


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位于该区五里店街道,大井中街与大井东街十字路口东南,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根据设计方案,该中心地下2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24米,项目主要包括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用房、托养服务用房、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用房、综合性服务设施、辅助设施用房等。


残疾人职业康复是指通过系统地评估、训练、技能培训等手段,让残障人士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将以残健共享为原则,打造一个平等、尊重和温馨的共享空间,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归属感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及托养中心。


“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未来将为近5万残疾人提供全年龄段康复、技能培训、托养、就业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健全和改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丰台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爱民介绍。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区级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形成市职康中心,区职康中心,街(乡、镇)和社区(村)职康站四级服务体系”。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的建设,将填补该区区级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的空白,提高职业康复服务的系统性专业性,助力完善全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四级网络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据悉,丰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预计将于明年秋季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北京日报)


湖南冷水江|机构与家庭融合训练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效果


今年以来,湖南省冷水江市残联在实施省级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中,推行定点康复机构训练与家庭训练有机融合,将康复训练由机构向家庭延伸,实现无缝对接,使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成效明显提升。


冷水江市残联依托冷水江市康复医院儿康中心,为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重点机构康复训练,儿康中心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精心设置教学计划,对残疾儿童实施认知、智力开发、言语交流、艺术熏陶、思维训练、运动综合、音乐游戏、理疗等有针对性的功能障碍强化训练。同时,实行机构训练与家庭训练有机融合,制定融合训练计划,实行全链条、全天候训练,具体来说,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会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小孩的状态与训练效果。每周都安排一天,让家长走进课堂,现场观摩教师的训练方法和孩子受训情况。对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教师会认真采纳,并融入到教学、训练之中。


二是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每周三上午、下午都开设家长培训班,采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家长掌握残疾儿童基本康复知识、技能以及心理疏导、家庭护理方法。


三是定期进行家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每半个月,教师到残疾儿童家中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孩子家庭受训情况,为家长释疑解惑,对家庭康复训练进行现场指导。


 冷水江市残联通过构建机构与家庭融合训练机制,促进了家校交流、有机配合、融合发展,提升了康复训练成效,得到了社会及残疾儿童家长的充分认可。今年,省残联下达给冷水江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为34人,截至11月16日,累计完成人数93人,完成率达274%,参训儿童家长满意率达100%。(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就业

北京|多元人才谷探索中心成立 “校企合作”持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11月30日,由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残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共建多元人才谷探索中心”活动在北京举行。


多元人才谷探索中心成立后,将与国内外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不断研发能够赋能残疾人的高科技软、硬件产品,辅助残疾人生活、工作,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同时,持续推动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定向招录等工作。推动校企双方研发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技校+企业”合作机制,分类开展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和企业用工专项培训班,在艺术设计、数字技术、机械制造、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AI智能设计、数据处理、机器人操作等新技术、新业态领域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浙江杭州|数字化为残障人士就业减“障”


“我喜欢田径”,在盒马工作的王春雷是一位运动健将,也是一名聋哑人。五年前,他经朋友介绍来到盒马工作,成了仓配运营部门的一名拣货员。他通过手语和钉钉跟其他同事交流,工作之余他坚持体育锻炼,去年的杭州市残疾人运动会上,他拿下了800米、1500米、三级跳远、4×100米以及4×400米接力赛总共5块金牌。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专注的完成每一单,工作轻车熟路的他现在已经可以当其他聋哑同事的“师兄”了。


在盒马,像王春雷一样,在全国的盒马门店,截至今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有近300位残障人士在仓配运营、门店运营等不同岗位工作。盒马杭州HR负责人胡静介绍道,最初,有残障人士在盒马找到工作后,觉得工作不错,就介绍其他残障朋友来应聘,相互传授经验,形成了一种传帮带的习惯。慢慢地,盒马开始对残障人士就业进行岗位开发。现在,大多数残障员工在盒马的岗位集中在拣货、烘焙生产等。


喜欢烘焙的方灵芝是一名聋哑人,她来盒马工作一年多,负责的正是一家盒马门店烘焙区的生产和卫生工作。刚到盒马不到半年的张克,则在门店的后仓做拣货工作,在无声的世界里,动作麻利、熟练操作机器的他每天接单不少,一天下来走路步数能到几万。


数字化为残障人士就业减“障”


胡静介绍道,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和新零售公司能更多的用数字化方式为残障人士就业减少一些障碍。例如,在盒马,拣货过程除了手工分拣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看机器上的信息来接单、核对,在后场仓库,不通过声音也能获得信息,这正好是听障人士所能胜任的工作内容。“大家平时也可以用钉钉交流、其他同事可以打字,着急的话也可以先语音,再用语音转文字的功能给听障同学看文字,不会手语也能用手机交流。”在胡静看来,这是数字技术、新零售方式的人文价值之一。


胡静发现,相比其他同事,残障员工的融入需要企业在最开始入职培训时投入较多,“一旦熟悉了工作内容,多加练习之后,听障同学其实会更专注,效率更高,也能获得更高回报”。胡静表示,公司对残障员工在工作方面与其他员工一视同仁,但会在员工关怀方面给予给多关注,也会在排班、调休等方面优先考虑残障员工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历练,也有残障员工开始走上管理岗位。来盒马工作4年多的宋新房,就是从门店师傅做起,升为一名门店营运管理方面的骨干,在此之前,左臂残疾的他在一家传统超市工作,跳槽来盒马之后,他很快熟悉了全新的门店营运方式,现在已经是门店蔬菜水果和肉禽蛋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除了自身摸索残障员工的管理与关怀方式,盒马也在残障员工招聘方面联合更多社会力量,除了朋友介绍式的“社招”,“校招”也成为残障员工招聘的新方式。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张磊老师介绍道,四年前,学校与盒马开始在残障人才输送方面合作: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电商专业每年毕业的听障学生大概有20—50人,很多听障学生经过培训可以胜任美工、分拣等工作。他希望,能有更多像盒马这样的企业能开发适合残障人士的岗位,给予残障人士就业更多支持、关怀。


杭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刚表示,在今年市残联组织的雇主培训上,盒马分享的残障员工岗位开发、员工关怀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单位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只要努力消除残障人士就业障碍,他们就同样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期待能有更多用人单位加入就业助残的队伍中来。(光明网)


河南鹤壁|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宣讲、有朗诵,不仅给了大家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11月28日,谈起前段时间参加的鹤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的“文化惠民乐融融”优质文化进基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时,一位残疾朋友说,下次有这样的活动他还要参加。


主题活动中,通过新中国史理论政策主题宣讲,引导广大残疾人朋友进一步学深悟透新中国史的发展和社会影响;通过中华古诗词朗诵,带领广大残疾人感受中华古诗词文化经典,领略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及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让广大残疾人朋友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营造干净、舒服、文明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帮助残疾人用勤劳和智慧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为初心,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创业为目标,创新了“孵化基地+残健融合产业园+星星工场和美丽工坊”助残就业“鹤壁模式”。“我们先后引进电子商务、手工加工、非遗文创三大产业10余个助残就业项目,涵盖汽车插接件、舞蹈鞋、泥咕咕、剪纸等,培育了刘久勇等残疾人创业典型。”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鹤壁市布局残健融合产业园区4个、助残就业“星星工场”154家,安置420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周边群众1420人增收,残疾人创业项目年产值达1.6亿元。(人民网)

云南保山|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出实招


“十四五”以来,为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措施,激发残疾人内生发展动力,激励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创业,推动残疾人积极创业,保山市根据《云南省“十四五”助残就业“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保山市十四五残疾人助残就业实施方案》,方案从残疾人创业规模、创业形式、用工人数、工人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了细划。全方位,多角度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支持,确保了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残联系统实行残疾人申请、各县(区)初审、市级复审、名单公示等自下而上的申报流程,确定最终扶持名单。为监督创业政策的有效实施,保山市残联还成立理事长为组长,分管业务的副理事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对全市的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调研抽查。通过督促抽查、以查促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认定流程、规范资金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文件出台一年多来,共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户296户,残疾人个体创业户300户,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6个、示范基地1个,选树残疾人创业就业领军人才1人,累计发放补助369万元。(云南网)

社会保障

天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日前,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从报告中了解到,我市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配齐建强市、区、街(乡镇)残联和社区(村)残疾人协会四级组织,残疾人组织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全市设有各级残联组织266个,建立社区(村)残疾人协会5358个,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4452人。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设立就业助残基金,打造“残疾人就业+快递+商贸”产业助残范例,举办手语直播带岗活动,实施“创翼计划”,支持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加大辅助性就业力度,实现残疾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常态化。近年来,共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活动350余场,为用人单位发放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3000余万元,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5万余人次,残疾人新增就业累计2.7万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残疾人代表队团体总分居全国第7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天津北方网)


河南濮阳|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认证工作


“残疾人补贴年年都要认证,我行动不方便,感谢你们能上门来帮我认证。”11月23日,家住美景花园、78岁的王庆国老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人脸采集,顺利完成了残疾人护理补贴认证。为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准确、精准发放,避免出现错发、漏发、停发等问题,近日,濮阳市积极开展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生存认证工作,确保政策享受不断档。


认证工作启动后,各县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张贴公告等方式向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下发认证通知,并通过在线指导、发送教学视频,耐心细致地帮助每名残疾人完成识别、审核工作。对于年老体弱、智力残疾等无法自行完成验证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一对一、手把手提供认证服务,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因各种情况不方便办理认证的问题。对于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操作智能手机等不能自主登记认证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他们进行身份验证提供便利。


此次“两项补贴”人员生存认证工作,不仅可以对残疾人生存状态进行监测,也有效减轻了基层入户核查的工作量,为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两项补贴”对象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工作人员在开展认证工作的同时,也将关怀和温暖一起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享受到各项惠残政策,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目前,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认证率已达90%。(河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湘潭|县残联: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这几天,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明强格外忙碌,为了给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增加一个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他多次往返湘潭与广州之间,最终与广州某LED灯生产企业签订代工协议,为该企业某种型号的LED灯加工某个元件。


根据协议,该企业将特定元件交由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组织残疾人进行加工。所有的原材料均由厂家提供,而协会则负责组织残疾人在加工完成后进行产品验收。一旦产品经过验收并合格,厂家将负责回收并支付相应的代工费用。


“按照一个残疾人一天加工50个,每个3.8元加工费计算,一天能够赚到近200元!”黄明强虽然一脸疲惫,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对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


协议签订后,黄明强迅速组织了残疾人进行生产。虽然加工过程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黄明强还是决定对残疾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于今年10月25日成立,成员主要由当地经商的成功人士组成。协会的宗旨就是通过开展公益项目,为有创业或就业需求以及生活困难或家庭遭受变故的残疾人提供帮扶。


会长黄明强就是一名残疾人的励志典型,他长期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赚取了第一桶金,然后又进军农业,开展香菇种植,大获成功。作为一名残疾人,他对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的不易与艰辛有着比健全人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愿意尽最大可能去帮助残疾人。在他的香菇种植基地,就有安排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体就业。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成立后,黄明强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谋划推动协会各项扶残助残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湘潭县残联理事长肖鹏一直对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的成立及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指导。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落实这一要求,仅靠残联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下一步,湘潭县残联将充分发挥好协会的作用,深入基层,进家庭、进社区,将温暖和关爱、将解决问题的诚意送到残疾人身边,送到残疾人心里,让社会力量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湖南日报)


宁夏|“三做三确保”打好精神残疾人民生保障“组合拳”


今年以来,自治区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精神残疾人急难愁盼,多措并举出实招,凝心聚力破难题,确保精神残疾人有人管、管得好。


一是做细评残办证,确保应享尽享。抓住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开展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筛查机遇,对未办理残疾人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一进行评残定级,为符合条件的1159名精神障碍患者办理了残疾人证,确保其充分共享各项惠残政策。截至目前,共有16928名持证精神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政策,占持证精神残疾人的87.53%。


二是做实药品发放,确保应服尽服。针对当前存在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品发放不规范、服药指导不精准、多头发药或无药可服现象,与卫生健康委联合实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项目,统一精神类药品采购发放,加大精神残疾人服药救助,为6632名精神残疾人落实免费服药和住院补贴救助,并将122户困难精神残疾人家庭列为自治区残联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


三是做好托养服务,确保应托尽托。针对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监护能力弱、托养照护难问题,自治区残联采取“解剖麻雀”方式,查出难点堵点,为19家寄宿制托养机构配齐了精神卫生指导员,创新开展以“机构寄宿为支撑、日间照料为依托、居家照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托养服务,让1734名精神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其中:寄宿制托养226人,日间照料140人,居家托养1368人,真正实现“托养一人、解放亲人、安心众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托养照护

重庆|市残联举办2023年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培训班


为落实《重庆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中国残联印发的《“十四五”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11月6日,重庆市残联举办2023年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培训班。重庆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毛荣志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毛荣志指出,举办2023年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培训班,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和中国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各区县残联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把抓好残疾人托养服务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健全重点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


毛荣志强调,《“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各区县残联要精心组织实施,突出抓好机构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安全精细化,高质量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要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达学习中国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邀请了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重庆市财政局综合处、湖南省残联、江苏省无锡市残联有关负责同志围绕解读“十四五”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流程、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能力提升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开展培训。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重庆市残联教就部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各区县(自治县)残联负责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工作人员,承接2023年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机构的有关负责人和骨干专业人员等100余人参加培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宁夏|建残疾人之家 解残疾人之忧 宁夏残联全力推进残疾人之家试点建设


建设残疾人之家是宁夏自治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部署要求,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今年,自治区残联联合自治区财政厅等八个部门(单位)下发了《全区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全区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作出具体安排部署,目前,残疾人之家建设已全面展开,尤其是在石嘴山大武口区朝阳、人民路2个街道开展的试点建设,为全区残疾人之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选点先行先试,多方联动保障。今年,自治区残联安排部署进行街道层面“忘忧草·残疾人之家”试点,结合开展主题教育,通过逐级实地调研,确定在石嘴山大武口区朝阳街道、人民路街道2个街道先行先试,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三级残联统筹联动,多次调研沟通协调,从政策宣传、选址设计建设,到探索运营模式各个环节,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街道为建设主体,大武口区民政、财政、卫健、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为建设指导单位,充分利用辖区现有资源,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大武口区政府将残疾人之家运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已投入6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之家建设,有力确保残疾人之家试点建设顺利开展。


二、创新运营模式,强化服务功能。按照“社会组织运作、残疾群众受益”思路,严把“七有”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做到一家多能、一园(室)多用,规范管理、安全运行。朝阳街道采取“3+N”模式,在开展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或文化娱乐3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依托朝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现有资源采取嵌入式,将残疾人之家服务内容融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托养等13项工作,打造各项服务为一体的街道综合性的实体化平台,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好管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50名残疾人提供送餐助残服务,解决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属的照护问题。人民路街道残疾人之家通过“1+3+N”模式,由街道牵头,依托工人街社区国家级“残疾人之家”、自治区级“阳光家园”阵地资源和就业创业资源、文体活动特色优势,分A、B两个区域进行打造,链接N方资源拓展N类服务,突出“就创业+文创制作”产销一体融合的残疾人就创业特色,通过引进口罩绳加工、工笔画、羊脂手工皂等项目,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签订订单,带动解决残疾人就业162人次,拓宽了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渠道。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助推残疾人就业增收致富。


三、整合资源力量,高效协同服务。残疾人之家对统筹利用各方面残疾人服务资源,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关爱服务网络、聚合关爱服务资源、畅通关爱服务机制、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朝阳街道利用工人街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助残公益组织等功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助残服务。如:整合轮椅、助步器、拐杖、护理床、气垫床、制氧机、智慧产品等设备,为残疾人家庭提供低偿租赁服务,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通过链接石嘴山市志愿者协会、市助残协会、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太西艺术团等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为残疾人开展助急、助困、助行、助乐、助聊等志愿服务。人民路街道利用街道社会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法律援助站等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开展基本状况调查、技能培训、文体娱乐、教育助学、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入户访视、能力评估等助残志愿服务,与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志愿者组建“阳光助力”“互助帮帮团”“心灵港湾”“雷锋车队”“好管家”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累计服务100余名残疾人。成立“梦之光”非洲鼓乐团,带动辖区30多名残疾人开展音乐康复等服务,传递着民生关怀的温度,有效提升残疾人照护服务水平,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无障碍环境

福建|已建成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 让残障人士出行一路坦途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截至10月底,全省申报创建的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均已全部完工。它们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漳州市芗城区、福州市闽清县、三明市清流县、莆田市湄洲岛等地,每个设区市都至少有1个样板街道。项目从规划、建设到落地,都积极会同残联邀请残疾人代表、无障碍专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并开展体验促进活动。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为改善民生服务提供了法律支撑。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2021年,“加快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被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2022年、2023年,无障碍设施建设连续两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省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加快形成。


       消除路上的“绊脚石”


1976年出生的闽清人卢文因一次意外受伤,后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他并没有因此萎靡不振,接受了坐轮椅的事实后,开始找到更多残友,日常相约外出锻炼。


近日,记者见到了在闽清县江滨生态公园锻炼的卢文。卢文和他的残友赵旭明正沿着公园里刚修好的Z字形通道,滑着轮椅欣赏美景。


“曾经啊,在公园里锻炼,必经一条坡度约15度的400米长小道,对于我们而言,那是一条‘蜀道’!”卢文感慨道,如今这条道变为Z字形通道,路面宽了,坡度减了一半,滑轮椅往返其中,无须再请他人帮忙了。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坡道、台阶都可能是轮椅出行的“绊脚石”。如何让残障人士“一路坦途”?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都重点对坡道、天桥、公共场所出入口、盲道等进行改造。


在泉州,102个路口、60多条坡道、3.2公里盲道铺设,成为此次系统化改造的重头戏;在漳州,47处城市道路坡道改造为缘石坡道,广场、公园、居民区和住宅等处增设了50多个无障碍出入口;在湄洲岛,各大旅游App增添了无障碍地图、无障碍服务设施导览功能,投放了2辆无障碍观光车,残障人士能沿着海岸线享受美景……


视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得到了重视。福建今年建设的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在多个人行道斑马线处安装了过街提示设备。这些新设备通过定向声技术,将提示声音约束在狭窄、定向的通道内传播,声音被精准投向过街等待区的行人,而等待区外的人则听不到提示音。


       鼓励走进文化场所


24日,盲人方明花又一次来到泉州市图书馆一楼视障阅览室。这里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500多册盲文图书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医学保健等领域。方明花最爱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摸了摸智能听书机屏幕,温柔的声音即刻传了出来:“光明,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拥有了光明,就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她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盲文打印机把电子文档自动转化为盲文打印出来。


“我们在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打造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发声电梯、残疾人专用车位等,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走进图书馆、科技馆,平等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段时间,60多岁的余道平喜欢到闽清县工人文化宫,跟其他离退休职工聊天。他娴熟地坐上升降座椅,绑上安全带,按下遥控器按钮,就抵达了想要去的楼层。


受客观因素制约,闽清县工人文化宫没有电梯,为了服务腿脚不便的市民,经闽清县住建局和设计企业多次研究探讨,决定不大拆大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在楼梯扶手处增设占地面积更小的升降座椅。此举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和时间,又实现了无障碍改造提升的目的。


据了解,这种在楼梯扶手处增设升降座椅的做法,以前广泛应用于无法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中。今年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残疾人平等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这种小改造被大量应用于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构建完善标准体系


在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有一座总面积31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是福建创新打造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宣教中心。泉州市住建局干部李序挚介绍说:“这里展示了无障碍套房、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楼梯等样板,也展示了无障碍建设的概况、发展历程、成果等,形成以宣教中心为核心点、样板街道为主轴的无障碍环境‘点线’宣教体系,传达全龄友好社区概念。”


此次推出的11个无障碍设施样板街道,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标准,进一步加快福建构建完善新型工程建设无障碍标准体系。“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具体到无障碍洗手间的空间面积,甚至无障碍电梯间的按钮位置。”福建省城乡规划院园林所负责人林世雄说。


为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了《福建省无障碍设施样板项目和样板区建设指引》,统一样板项目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打造样板——2021年,以残障人士需求多的重要公共建筑和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为突破口,全省打造完成了260余个“点”上的样板项目,包括城市主干道、公园广场、养老机构等公共建筑。


2022年,以实现残障人士能“出得了门、下得了楼、办得了事、就得了医、进得了公园”为目标,打造10分钟无障碍生活圈,建成了福州市台江区福瑞社区、龙岩市莲东—东山片区、漳州东山县道周路片区等一批衔接畅通、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无障碍样板区域。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加强新建和既有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完善无障碍设计、既有建筑无障碍改造等地方标准和配套图集,鼓励设计、施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解决无障碍设施、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加装电梯等问题,努力再打造一批无障碍设施建设样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合力提高文明的温度


随着福建城市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多“让无碍更有爱”的做法落地,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素材与样板。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欣喜地看到,相关部门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明确指出建设内容、标准和范围,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科学管用、健康运行的系统工程。福建各地根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在新建项目中“不欠账”,在改建项目中“还老账”,让残障群体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惠及全社会的事业,必须通过更多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各环节的协调衔接,如,加大城市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避免盲道被占用等情况再出现,让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出实效。(福建日报)


湖南冷水江|严把“四关” 努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湖南省冷水江市残联高质量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今年以来,湖南省冷水江市残联在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严把入户调查、材料采购、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等环节,促进改造工作高质量开展,努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一是严把入户调查关,确保方案精准。市残联工作人员逐一深入到120户改造对象家中进行实地踏勘,认真了解改造对象的居住环境,紧紧围绕卧室、卫生间、厨房、起居室、室外环境等五个基本部位,结合残疾类别和残疾人个人需求,找准障碍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精准拟定改造方案。在改造方案上注重创新思路。为了让农村重度残疾人在卧室里就近如厕,在卧室里安装了模块化卫生间,达到了方便、卫生、美观的效果。


二是严把材料采购关,确保材质精美。为了使材料既好用又耐用,要求施工方所用材料均采用一线品牌,如恒洁坐便器、九牧水龙头、金杯电线、正泰开关、美的电热水器、可孚多功能护理床等。为了确保材料质优价廉,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维权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造材料询价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产品进行网上询价,经询价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签字确认后根据网上“卷后价”线下采购。


三是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施工精细。要求施工方严格按改造方案施工,注重细节,力争零缺陷,做到结实、美观、实用,让残疾人满意。例如为了解决不锈钢栏杆易摇晃问题,采用海利304不锈钢较厚材质,立柱采用内焊钢条插入地下、水泥加固、增加膨胀螺丝等方式进行稳固,基本做到了纹丝不动。厨房灶台台面用瓷砖+水泥钢筋+大理石板,厚度达到了6公分以上。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市残联和施工单位建立了联合会商制度,每天早晨安排一个短会,总结前一天施工情况,商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四是严把监督检查关,确保精益求精。为了确保改造质量,市残联每天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督促施工人员注意改造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迅即整改。完工后,对照改造方案逐户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要求施工方整改到位后再签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四川广元|朝天区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在我家院坝增设了一条长60余米的栏杆通往房屋二楼,并将卫生间蹲厕改为抽水马桶,添加了一字扶手,现在用起来方便多了。”近日,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黎明村残疾人陈玉秀对她家厕所的无障碍改造赞不绝口。


近年来,朝天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能力和质量。今年已验收合格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6户。“十四五”期间,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共314户,投入资金约198万元。


与陈玉秀同在一个村的残疾人任春根,家里的出行线路、厕所等方面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2018年,他因突发脑出血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生活离不开家人的照顾。朝天区残联得知他家中情况后,便对他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添加了上翻扶手、上翻沐浴凳以及扶手栏杆等。


“现在能生活自理了,自己能独立去上厕所了,太感谢了。”任春根高兴地说,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设施,却极大的便利了他的日常生活,也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和压力。


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是朝天区残联的重点工作之一。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具有单户工程量小、具体内容复杂、改造户分散等特点。因此,朝天区面对全区各类一级、二级残疾人,坚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原则,按需求安装低位橱柜、移动坡道、安全护栏和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对家庭厨卫、厕所等生活设施进行改造,基本解决残疾人行动难、如厕难、洗澡难、做饭难和出行难等现实问题。


朝天区残联组宣维权股负责人何东生告诉记者,在实施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之后,会定期对无障碍改造的质量和残疾人满意度进行回访。同时,还将继续争取资金,继续加大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切实提高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无障碍改造的便利和温暖。(四川新闻网)

体育文化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这里是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走过20年


2023年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在这之前的一个月,杭州亚残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439人参加全部22个大项、390个小项,共收获金牌214枚、银牌167枚、铜牌140枚,打破世界纪录13次、亚洲纪录35次、亚残运会纪录136次……金牌数、奖牌数均为历史最好成绩,书写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新的辉煌。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外,时任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杨金奎与同样被选派进入此次代表团的中心同事们留下一张合影。亚残运会期间,中心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拼搏奉献,出色地完成综合协调、保障服务、外事联络、反兴奋剂、训练参赛、赛后总结等相关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和赛会顺利举行贡献了力量。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残疾人运动员们的拼搏,也离不开残疾人体管中心20年如一日的付出。


       “双奥”机遇


时代在召唤,发展中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迎来崭新机遇与挑战。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与残奥会举办城市。为办好两项大赛,推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2003年8月1日,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


“最早在海淀体育馆,北大的西门对过。”杨金奎回忆道,中心成立初期条件有限,只能租房子办公。在简陋的条件下,中心全员出动,加班加点完成中国代表团集训、报名、参赛等工作。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历史性第一次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头名,此后的历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从未让金牌榜榜首位置旁落。


2007年,中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落成挂牌,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从最后一处临时租用办公处所北奥大厦迁入,并最终整合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天北路321号,自此成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要地标。


“之前,残疾人运动员没有专属的训练场地,时间、场地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不能很系统、很专业地进行一些体育训练。”杨金奎回忆道。如今,这一切成为历史。中心占地总面积238235平方米,其中一期场馆群落包括游泳馆、田径馆及综合训练馆、公寓楼和科研办公楼等;室外运动场地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两任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帕森斯先后来此参观访问。


随着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中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点工程之一,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在2020年投入使用,包含残奥冰球比赛训练馆、轮椅冰壶训练馆和综合楼,被运动员们称为“最好的一份礼物”。由此,体管中心的训练基地能够同时进行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训练。


       这就是家


在各项赛事中代表中国出征的许多残疾人运动员,都有一段在天北路321号这个大院里训练、备战与生活的记忆。


“我们有三个奥运会,大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是残奥会,它的参赛对象基本上是盲人、肢体残疾者。还有一个聋奥会,一个特奥会,所以我们中心可以说每年都有重大任务。”杨金奎介绍说。


在基地,不管是体育场馆还是生活、办公区域,都按照无障碍标准精心设计。在北京冬残奥会备战期,由于防疫需求,很多选手的春节在这里和队友、教练、基地工作人员一起度过。那个除夕,欢乐的歌声曾在这里的宿舍走廊回荡。


“我们的一些残疾朋友经常在大赛前到中心集训,或在出国比赛前到中心集结,这就是残疾人的家。”杨金奎说,当选手们来到中心的时候,都能看到大门或者显示屏上写着的“欢迎回家”,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让选手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服务员,帮着拿行李,到了屋里给安顿好,特别一些盲人朋友要帮助他们熟悉地形。到了餐厅以后,我们的服务员帮着打餐,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感觉应该做的。”


对于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杨金奎举了亚残运会游泳冠军郭金城的例子。郭金城没有双臂,游到终点时需要用头撞击池壁。“这就是最大的勇气,所以对于残疾人朋友取得的优异成绩,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爱护、更加欣赏、更加敬佩。”


杨金奎介绍说,在训练之余,中心常常组织运动员开展文艺活动,唱歌、看电影、游园。在今年的柏林特奥会前,中心组织集训运动员到平谷采摘;在亚残运会前夕,组织轮椅篮球队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升旗仪式;今年中秋恰逢国庆,中心集训队伍数百人在田径场进行了户外“庆中秋迎国庆”活动,大家非常开心。


自2007年起,中心主动申办并承办一系列国际单项赛事。根据境外运动代表团的需求邀请并组织其来京进行赛前训练与备战,完善的设施与服务赢得了境外队伍的一致好评。中心也在2010年被亚洲残奥委会授予“亚洲残奥委会训练基地”称号。


保驾护航


基地温馨的训练与生活环境,让选手们有家的感觉。而残疾人体育的工作开展与能力建设,则在更大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为选手们保驾护航。


北京残奥会申办成功时,我国在多个项目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心成立初期,即组织开展了马术、盲人足球等项目的教练员培训、运动员分级及选拔等工作,最终实现了在北京残奥会上的全面参赛。2015年起,在中国残联领导下,中心又开展多个冰雪大项与小项的人才培养、竞赛组织工作,填补多项空白,最终在家门口取得冬残奥会金牌与奖牌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


运动员分级是残疾人体育竞赛的突出特点之一,没有科学精准的分级,就没有残疾人体育的竞赛公平。20年来,中心在实践中探索,翻译国际分级规则,编制多项国家标准与管理办法,推动成立中国残奥委员会分级委员会,承担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各项大赛上的分级工作,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对标的分级管理和技术水平。


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方式,中心体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科研工作成果显著;残疾人体育实验室为国家队集训、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科技保障。围绕残奥会等相关大赛设置科研攻关与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课题近百项,中心牵头的“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成为首个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残疾人体育科研项目。


在此过程中,中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培养了一批批残疾人体育工作者。更可喜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范围不仅包括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包括赛场上的残疾人运动员。


中心不仅关注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也关注他们场外的人生。2015年起,在中国残联支持下,中心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开展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培养项目,目前已连续招生9年,超过百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开启了大学生活;在2023年,培养项目还推送了首位硕士研究生。在他们当中,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全国人大代表文晓燕,有轮椅冰壶冬残奥会与世锦赛冠军、“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获得者闫卓……未来,将有更多残疾人高学历人才投身相关事业,参与国际交流,展示向上风采,讲好中国故事。


       惠及大众


12月1日,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及北京市多个区县的残疾人朋友200余人在中心体验了游泳、网球、冰壶等项目,感受运动的魅力和带来的快乐,共同迎接国际残疾人日的到来。


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繁荣以及为国家队提供保障服务与管理指导,是中心工作的主线。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在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种残疾人体育健身主题活动和残疾人群众康复健身品牌活动中,许多残疾人或是在中心,或是在其他活动举办地,第一次尝试了某项体育运动,这样的尝试,有可能改变他们此后的人生。


对于残疾人来说,体育是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整个体育活动实践当中,特别体会到体育对康复的重要作用。”杨金奎说,“残疾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身体往往能得到很好的康复,为他的家庭、他本人的未来就业就学甚至美好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个事情更有价值和意义。”


 “残疾人体管中心要为国家担事儿,要为残疾人成事儿。我们要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走到底,走到永远。”展望未来,杨金奎表示,中心将解决设施维护更新、人员年龄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此外,许多残疾人体育项目已经从国际残奥委会管理变更为由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中心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对接,重新引进国际赛事;同时,也欢迎健全人体育爱好者来到中心,感受先进训练条件,践行残健融合,一同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为我们残疾人事业更上一层楼,更为我们更多的残疾朋友能够融入社会,融入体育运动,让他们身心得到极大的改善,能够自强自立地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当中,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为我们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这是我期盼的。”杨金奎说。(新华社)


广西|残疾青少年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圆满落幕


2023年11月22日下午,广西残疾青少年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闭赛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锦标赛组委会副主任陶洪新出席闭赛仪式,致闭赛词并宣布锦标赛闭赛。闭赛仪式由广西残联宣文部主任主持。


本次锦标赛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赛事,共产生了金牌118枚、银牌69枚、铜牌44枚,共有14个代表团、66名运动员和19名裁判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通过举办本次锦标赛,涌现出了一批有潜力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为我区残疾人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闭赛仪式上,还为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代表团进行了颁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


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

浙江|牵手体坛盛事 助力光荣梦想——浙江省社会福利中心承接第4届亚残运会辅具维修服务回眸


“民政”与“亚运”,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词汇,在金秋的杭州成功“牵手”。10月22日晚,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当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摇着轮椅向观众挥手致意时,坐在看台上的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佘新荷心潮澎湃,凝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她的思绪又被拉回到1年多以前。


        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按照原计划,我们只有不到半年的准备时间。”佘新荷告诉记者,第4届亚残运会原定于2022年10月举行,在了解到比赛期间运动员有轮椅等辅具维修需求后,浙江省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在省民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联系亚残组委,希望能够承接此项服务保障工作, “2022年4月,中心收到了亚残组委发来的工作函,筹备工作启动在即,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后来,亚残运会延期举办,才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开展准备工作。”


“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是今年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完成好亚残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佘新荷看来,亚残运会既是试金石也是展示窗,既可以检验浙江乃至全国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够展现民政工作者的作风和形象,还是展示国内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2022年11月15日,福利中心与亚残组委签订了《第4届亚残运会轮椅、假肢和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维修服务协议》。纵观历届国际残疾人大型体育赛事,相关工作一般都由本领域全球龙头企业负责,而由民政机构承接服务保障工作,既无先例可以参考,又无经验可供借鉴,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高标准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福利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汪国锋介绍,中心学习借鉴北京冬残奥会等赛事相关经验,结合杭州亚残运会实际,确定“1+10+3”保障服务模式,即通过建立1个亚残运村辅具维修中心、设立10个分场馆辅具维修站和配备3辆流动服务车,同时在萧山机场抵离境服务现场和开闭幕式场馆设置辅具维修服务点,做到对运动员维修需求集中区域的全覆盖、快响应。


      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


在参加本届亚残运会的3000多名运动员中,有1100多名都需要轮椅,这对维修服务团队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综合考虑了假肢维修与轮椅维修两方面的人才。”福利中心辅具产业部部长朱华山在业内深耕20余年,他告诉记者,根据维修服务需求,福利中心草拟了一份维修人员名单,经省民政厅党组研究,又增加了备选人员,最终敲定了67人的维修服务队名单,所有人员都来自国内,超过一半有大型赛事服务经验。对于这份名单,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赵素京给予了肯定:“考虑得非常全面,专业性很强。”


“我们还根据每个场馆和站点的需要合理分配人员。”福利中心副主任戚铁云告诉记者,田径比赛侧重假肢维修,现场技师之一宋晨涛既是知名假肢公司的技术总监,又曾是一名残疾人短跑运动员,不仅有着过硬的维修技术,对运动员的需求也非常了解;篮球比赛侧重轮椅维修,现场技师之一林伟征参加过里约残奥会和武汉军运会的维修服务工作,不仅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还懂焊接技术,能够快速修复因激烈冲撞而损坏的轮椅。


除了专业的队伍,及时的场地改造、充足的配件储备对于维修服务的顺利开展也至关重要。“在亚运会后的转换期,我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11个维修站点的建设。”戚铁云说,“由于不了解各国运动员使用辅具的品牌和型号,我们借鉴往届残奥会、亚残运会保障物资储备惯例,吸纳测试赛保障经验,共配备各类专业工具1295套、专业设备71台、零配件耗材5990件,为维修服务做好了充足准备。”


      一颗火热的责任之心


10月21日,一名伊朗运动员乘车来到亚残运村,由于下车时假肢侧承压过大,小腿与脚部连接处突然断裂。维修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派人用轮椅将这名运动员接到中心,并开展维修服务。流动技师钮云峰检查后发现,由于零部件折断,假肢脚部的固定螺口很难直接取出进行更换,为了不损坏假肢,他想尽一切办法成功更换了连接配件。


穿戴好修复的假肢,紧握维修技师的手,伊朗运动员连声表示感谢,工作人员打开手机翻译软件,屏幕上跳出一段文字:“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中国人民。这次经历将给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淳安界首体育中心是本次亚残运会自行车比赛地点,10月20日上午9点,马来西亚代表团工作人员急匆匆来到维修站点求助。由于携带的自行车配件型号有误,一个急需更换的配件尺寸比原件大了1毫米,无法正常装配。


“根据服务协议,比赛用的自行车不在我们的维修范围内,但为了帮运动员解决难题,各维修站点对类似情况都会热情接待。”朱华山告诉记者,经初步沟通和检测,站点技师任超发现,配件的材质非常坚硬,不宜采取敲击或挤压的方式进行维修,为了确保装配精度,他用了1个多小时以手工打磨的方式对配件尺寸进行修正。配件更换成功后,马来西亚代表团领队不仅表达了谢意,还对维修人员的技艺给予高度评价。


“在亚残运会期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戚铁云告诉记者,亚残运会闭幕后,福利中心依然有3名工作人员驻守在亚残运村,配合亚残组委完成材料归档等后续工作。


      一个创新的展示窗口



“很智能!很舒适!”11月2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福利中心下属的康复器材工贸有限公司,见到了从蒙古国远道而来的女子坐式排球运动员索约尔·赛汗(音译,以下简称赛汗),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正穿戴着智能仿生腿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于这套全新的设备,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过去17年的运动生涯中,赛汗先后参加了四届亚残运会,但在来杭州之前,她从未在任何一届亚残运会上见过如此多的高科技康复辅具展示。“在亚残运村的主维修中心,我看到了许多从没见过的设备,现场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很多专业建议。”赛汗告诉记者,她之前使用的假肢只有装饰作用,走路时依然要靠拐杖保持身体平衡,为了提高日常生活便利度,她本打算去德国装配智能假肢,参加杭州亚残运会后她发现,来中国才是最佳选择。


令赛汗感到满意的智能仿生腿可以让用户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控制假肢,再搭配上可调节脚板,不仅能让赛汗在未来的生活中彻底放下拐杖,还能穿上她心爱的高跟鞋。“我们为她量身定制了整套装配方案,全新的假肢接受腔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舒适度和穿戴便利度都更好。”浙江省康复器材工贸有限公司副经理王海波说。


“看到妻子穿戴着舒适的辅具自由行走,我非常开心。”赛汗的丈夫告诉记者,“家人和朋友对我们此次中国之行都非常关心,我也很愿意向他们介绍这款产品,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高科技康复辅具。”


记者了解到,为了借助亚残运会这个窗口,展示浙江省“科技助残”成果,福利中心在亚残运村辅具维修中心打造了高科技康复辅具产品展示和体验区,集中展示智能仿生手等18款国产高科技助残设备,让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之余近距离感受浙江高科技辅具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实力,累计参观体验超1000人次。


“通过承接亚残运会维修服务工作,我们既增强了信心,更坚定了决心。”佘新荷表示,接下来要谋划如何做好“后亚运”这篇文章,进而推动浙江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国内产品更多走出国门,更好地服务各国残疾人朋友。(中国社会报)


湖南常德|民政今年已为848名残疾人免费发放康复辅助器具


11月2日,记者从常德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深入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助残”行动,已为全市848名残疾对象免费发放了康复辅助器具。


      工作人员将器具送至残疾人家中


免费发放的辅助器具包括轮椅、护理床、腋拐、手杖、助行器、洗浴椅等,发放对象为低保家庭、特困人员、脱贫人口中的残疾对象,旨在解决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发放现场,志愿者一边为残疾人组装器具,一边耐心讲解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辅助器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受助对象接过志愿者送来的器具,开心不已。


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多措并举解决残疾人各方面的困难。目前,全市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共86381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人共48580人。


接下来,市民政局将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持续优化残疾人服务供给,切实增强特殊困难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常德日报)

广西凭祥|“党恩暖边民 辅具边关行”为低收入残疾边民适配辅具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崇左凭祥市举行


11月8日,“党恩暖边民  辅具边关行”为低收入残疾边民适配辅具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举行。广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出席活动并讲话,崇左市委副书记丁东弟出席活动并致辞,启动仪式由崇左市副市长黄覃梅主持。


黄丽娟指出,实施“党恩暖边民  辅具边关行”为低收入残疾边民适配辅具专项行动,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兴边富民推动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措施,对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改善残疾人群众民生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她希望崇左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残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提高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形成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边境民族地区的残疾群众。


启动仪式上,参加活动的领导为低收入残疾边民代表赠送了电动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广西残疾人辅具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为受助残疾边民提供假肢安装调试、助听器和电动轮椅使用培训等辅具适配服务,并详细讲解辅具维护保养知识。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到受助残疾边民代表家中走访慰问,并送上残疾人所需的辅具。


广西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要负责人;崇左市残工委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市残联主要负责人及干部职工;凭祥市领导、市残工委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残联干部职工;受助残疾边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助残志愿者等100多人参加了活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组织建设

江苏|省残联“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工作座谈会在镇江召开


11月23日至24日,江苏省残联“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工作座谈会在镇江召开。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爱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残联和省残联八代会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全省和全国残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交流2023 年特色亮点工作,研讨2024年发展思路和落实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谋齐抓的合力。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残联锚定目标,凝心聚力,加压奋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会议强调,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全省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要聚焦“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深入谋划并扎实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工作。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残联系统落实落地;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圆满完成;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五是坚持底线思维,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残联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重要指示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残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要深入开展安全排查,扎实开展残疾人服务机构等重点领域隐患整治,切实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提高全系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全力以赴守护好全省残联系统和广大残疾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江苏省残联领导,省残联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各设区市残联负责同志、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会议前夕,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爱军调研了镇江市残疾人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我们: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汤雪莹

文章来源: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