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经济 | 中国儿童慈善:历程与瞻望
2023-09-25 968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640.jpg


9月1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受邀参加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儿童发展”研讨会并以《儿童类慈善项目的发展历程》进行发言,对中国儿童慈善的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儿童服务体系,以回应多元需求。以下是高院长分享整理。



640 (1).jpg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儿童慈善的历史和瞻望。具体而言是从80年代初以来,中国儿童慈善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和代表性项目。当然,这次我也会分享儿童慈善的未来发展趋势。


1981-90年代:起步阶段


我们首先了解为什么是从1981年开始,因为这一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的时间,是中国儿童慈善规范化的起点。紧接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先后成立。1988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金会管理办法》,对公益基金会的性质、建立条件、筹款方式、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做出规定。境外公益组织如福特基金会,于1988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是第一家被准许在国内设立办事机构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同时,199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为慈善正名》,这也是儿童慈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总的来说,这个变化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儿童生活水平较低是公益慈善事业得以发展的一个巨大原因。在这一阶段,慈善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官办为主,第二是重点关注的是儿童教育。当时一次性救助较多,而且这种方式也是以个人帮扶的。在这一阶段,代表性的项目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女童升学助学金”,后定名为“春蕾计划”,这个项目主要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帮助她们重返校园。在这一阶段,中国慈善的标志性项目“希望工程”也是群众小规模的亲自参与,帮助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


21世纪初:发展阶段


到了第二个阶段,即21世纪初,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整个经济社会背景包括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迅速以及城市化问题显著。在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同时,民间慈善迅猛发展。特别是“汶川地震”成为引起全民公益启蒙的事件。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的慈善元年,也是在这之后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发展壮大。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作的雏形产生。我们可以观察到21世纪初的一些政策,包括实践的进展,例如2004年,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基金会管理条例》,这是政策层面上的一个重要标准。


自2004年以后,民办慈善迅速发展,中国第一家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的老牛基金会前身,“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并且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先行者自发组织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也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还有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等。汶川地震这一年,中国慈善事业捐赠总额为1070亿元人民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捐赠。同时在这一阶段,儿童慈善的政策研究、公益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展表明中国慈善开始立体化发展。


2010年,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成立,是中国第一家由大学与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的专门从事公益理论研究、公益人才培养与公共政策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同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启动,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以支持公益人才个人成长为目的发起的资助项目。也是在这一年,由民政部牵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开展“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为解决儿童福利递送当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慈善能到村到户到儿童身边。为此当时提出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直至2016年成为全国性政策后,为了更易接受,通俗易懂,便称为“儿童主任”。儿童主任这样的角色,每个村都有配置,专门做好对接工作,走村串户,收集数据。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服务对象扩大,服务需求不断细化。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21世纪初的战略项目。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当时资金规模仅为300万美元,但我们希望能做一个改变中国儿童慈善的事。因此,后来选择了5个省里的12个县,共计120个村,这样一个覆盖面的项目。同时,现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当时叫中国扶贫基金会,他们也在民间发展。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搭建基层的发展工作队伍。所以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包括:官办和民办共同发展以儿童需求为核心,同时有全民参与现金资助与提供服务相结合


在这一阶段,还有爱佑慈善基金会的“爱佑天使”项目主要为血液病及实体肿瘤患儿提供医疗救助服务。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起,以民间力量引领国家行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人公益”项目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互联网募捐平台支持以及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筹款等能力建设,助力更多的社会组织具备互联网资源动员能力,拓宽资源筹集渠道,高质量开展公益项目。还有2015年,老牛基金会的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是第一个在北京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开展的儿童探索项目,无论在儿童领域和公益领域,这都是第一个创新项目。


2016至今:提升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6年以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提升过程。在这一阶段,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儿童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不断增加,少子化趋势愈加明显,儿童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问题,网络技术普及,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这一阶段的法律政策的进展,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这是一个重大政策进展。在2016年前后,国务院发布了两个意见:一个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在2019年,民政部成立了儿童福利司,这是民政部首次单独就儿童福利设立相关司局。在中国整个儿童工作的行政体制中,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同年,为提供面向儿童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动民间力量,关注全方位发展建设。在这一阶段具有标志性项目很多,因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需求多样化、服务精细化、重心由乡村拓展到城市,现在有不少长期项目在城市开展,同时由提供服务到搭建体系。


比如,龙湖公益基金会“一老一小友好社区”项目通过公益实践迭代研究制定可复制推广的社区服务标准。具体做法是在北京、重庆、深圳选定了大约15个社区,然后在硬件方面帮助他们,例如适老和适小设施改造。同时,它又进行赋能,对社区干部、儿童工作者、街道相关人才和社会组织相关领导进行评估。最后,还推行一些类似于一老一小友好的标准,在环境、服务方面设立一些满足需求的流程。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同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养育未来”项目围绕乡村0-3岁婴幼儿和家庭的需求,在当地村镇建设养育中心,围绕中心结合家访、家庭小组活动的形式,在县域范围提供服务,形成早期儿童发展的引领。

640 (2).jpg

这里列举了很多代表性项目,虽然不全但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儿童公益领域的项目确实非常宽泛,涵盖了早期教育、心理服务、社会保护、福利保障等各个方面。从过去40年中国儿童慈善发展趋势来看,从早期的个体参与为主,现在已经发展到全民参与。特别是互联网公益的出现让大家行善变的非常方便。因此,许多人关注公益慈善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刚刚结束的99公益日,参与互动人数大约为3亿人次,这是巨大的体量。而实施区域以从乡村为重点到向城市并拢,从早期的国家引领逐渐发展到现在企业政策合作,协同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关注领域来看,从早期希望工程关注教育,到后期关注儿童成长,而现在关注儿童的多样化趋势,涉及方方面面的教育和发展教育经济需求。再看救助方式,从一次性救助到长期治疗搭建体系。


从整体来看,中国儿童慈善的主要形势,积极的机遇相当明显。

640 (3).jpg


中国儿童慈善发展面临的机遇


首先,对慈善本身的引导,第三次分配列入基础性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将公益慈善的力量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安排。


其次就是当前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少子化、老龄化呈现长期趋势,这可能是从1961年首次出现人口方面的问题。因此,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了一些战略上的指导意见。同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目标中,特别提出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一个专栏专门针对一老一小提出了五大工程,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重点。


第三个机遇是搭建儿童社会工作的标准和职业体系将成为突破口。我之前向大家详细展示过我们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的探索,就是为了探索儿童服务和儿童工作者社会工作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开完会议,来讨论探索特殊模式,扩大试点的方法,使儿童社会工作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回到真正的政策体系。《儿童方案纲要(2021-2030》也提出了相关目标,未来需要围绕监护、监督、评估监测、家庭教育、个案服务等策略,以提升儿童服务的专业能力,搭建职业化体系。这个任务相当庞大,目标也很大,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才能有一个新的理念,但这确实是一个大的突破口。


第四个机遇当然是乡村振兴更加重视农村儿童服务体系完善和人才培育。乡村振兴本身就是在推动乡村文明治理。因此,在这几个层面可能包括儿童环境友好、儿童参与理念、儿童教育、保障精神卫生等相应方面,都是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事项。包括一系列意见文件,如乡村信息法,都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乡村教师队伍和乡村卫生健康研究检查的问题。乡村振兴的基本任务在这里具有很大意义。


第五大机遇之前已经提到,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带来新机会。这使得公众参与儿童公益难度降低很大。


中国儿童慈善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然在儿童慈善领域也有一些挑战,仅从儿童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来看,社会组织本身在项目设计、理念、项目可复制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仍有缺乏。


另外,关于儿童慈善资源的供给水平也存在不足。通过我们每周、每月对儿童领域的相关政策实践以及数据进行跟踪。我们发现在整个公益资源筹款中,关于儿童资源的数量显然与其地位和重要性不匹配。以全国为例,年度筹款大约为2000亿,一个月应该有一两百亿。但实际上,我们能直接监测到的儿童资源筹划一般不过亿,大约几千万。因此,可以看出现在慈善资源未向儿童领域倾斜,所以这应该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此外,儿童服务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落后。

儿童保护也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农村,还包括城市。这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家庭、教育机构的协作。因为儿童伤害以及许多隐形因素很难发现。 如果这种干预非常细腻且具有专业性,否则可能会导致二次、三次伤害。


远景展望:儿童慈善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展望,即大趋势的未来。按照国家规划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十四五末,根据规划纲要,我们要形成一个儿童发展体系,实现乡村儿童服务人群向全体儿童转变,通过专业化体系提高质量,基本上还是围绕整个福利和服务体系来实现。


2026年以后,从远景目标的角度来看,需要提高儿童福利和保护水平,城乡儿童教育和资源更加丰富,儿童成长环境更加友好。未来一直到2035年,我们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能力和多元需求。以儿童和家庭需求为核心,然后保障物质生活和家庭教育。未成年人需要确保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

640 (4).jpg

总的来看,发展任务一个是儿童的全面发展方式,这是我们认为现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儿童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关注儿童全面发展。过去我们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的养育问题似乎是一个小众的事物。但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推广和治理,进行政策性调整,扩大影响力。在社会全面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基础设施,加快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