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素养|建立公益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2023-07-31 302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2023年7月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中小学生公益素养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课题组核心成员杜志刚从项目背景、解决方案和合作案例三方面介绍了京师素养课程体系。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相关内容已经发言人确认。

杜志刚介绍,京师素养课程体系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科研成果,建立数字化平台用以开展中小学生公益素养教育课程实践。项目为北师大团队研发,包含丰富的公益素养课程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课程。项目根据评价指标自定义评价模型进行多维数据采集,通过对数据分析形成课程评价,以期构建公益教育运行机制及模式,开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公益教育系列活动课程,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为中国教育改革和政策倡导提供依据。


640.jpg

项目背景

640.png

项目组在海淀区36所小学和207个社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时发现: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比例偏少,只有17.7%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35.9%的家长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72.3%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太重, 无力设计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公益素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另外,我们发现家长对公益教育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总体来说,家庭做公益活动对学校的依赖要大于社区,如果能把学校调动起来,公益教育实施的力度就会大一些。我们下一步做的就是解决如何在学校里推动公益教育,以及打通“家校社”之间的信息壁垒。


解决方案

640 (1).png

我们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科研成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成果逐步转化到北师大科技集团里,建立数字化平台,开展中小学生公益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构建公益教育的运行机制,同时也要配套研发课程及理论体系,再配合素质教育活动课程,开展相关阅读、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场景为素质教育赋能服务。


640 (2).png

第一个案例是中小学公益实践教程,这个课程的核心追求是帮助学生形成公益人格。这里包括很多价值,比如提倡跨学科融合,通过班主任教育开展公益性的班级教育活动,还有通过少先队开展一些活动。


640 (3).png

我们之前在北京雷锋小学做了一个活动,就是利用这个教材中的学科的内容制作了北京的导览图,同时用英语的方式讲解。


640 (4).png

第二个案例是青少年志愿服务公益实践手册,分成不同年龄段和“家校社”三端,把这些活动贯穿起来。学校可以把学生在我们活动中的表现和学校里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形成学生的成长报告,将我们的评价指标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相结合,后续还需考虑的是如何把涉及公益的指标体现到这个综合素质评价里。这个报告可以给学校领导或班主任或者是教育局,为教育决策起到支撑作用。


640 (5).png
640 (6).png

去年,我们的项目开始商业化运作,在这之前尚老师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在北海市做整体德育教育的平台建设课程开发,去年和甘肃省白银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用数字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学校单校签约的模式中,我们通过商业化体系推动了两三百所学校,用商业化的模式给一线老师提供课程。另外,课程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课程,把公益的理念融入其中有助于实现综合素质发展。我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

发言人

 杜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教育课题组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