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聚焦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慈善创新发展座谈会举办
2023-03-09 437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3月1日,由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凤凰网健康频道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公益支持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慈善的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活动现场,多位来自公益慈善和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会议,聚焦微观实操经验,也强调在行业层面、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展望新机遇。


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衔接与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公益力量通过动员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医疗援助,帮助其解决看病就医负担,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图片

创新医疗慈善模式

搭建医院与社会组织协作的桥梁


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慈善,主要是指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的条件,并在中国本土的文化背景与慈善实践中,摸索与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慈善路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目前中国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组织正在形成各种各样的纽带和网络体系,发展态势较好。同时,王振耀指出,“个案的特殊性救助”和“专业化社工群体”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1.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 王振耀

如何将社工组织与医院的力量有效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徐虹详细分享了他们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所形成的“全链式”的慈善公益项目,将慈善公益与医院的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徐虹总结道:“复旦儿科特色的‘员工-社工-志工’联动的医务社工作业模式,针对家长、患儿、志愿者、员工、社会大众开展不同内容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也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对医生们的工作开展也是强有力的支撑。”

2.jpg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 徐虹

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东认为,医务社工的作用的确至关重要。2010年春苗基金会建立之初,第一个设立的部门就是社工部,此后不断发展完善,“从产、教、研三方面着手,12年来已经为近5万人次提供了社工服务,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新规律和新方法。”

3.jpg

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刘东

从医疗救助延伸到服务,“爱心小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北京市志善社区服务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张骋提出,除了继续强化小家内部的互助功能,也要更多看到小家作为一个社会单元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他强调,“我们要看到医院、社会组织、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在救助和服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断扩大爱心小家的辐射面,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中”。

4.jpg

北京市志善社区服务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张骋


02

图片

展望国际医疗慈善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社会参与国际援助的期望也在提高。


“中国与国际慈善活动的渊源由来已久。中国不断强大,国际角色也从被救助的对象变成了帮助他人的推动者,这也标志着中国应该在国际慈善救助中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分享了工合国际的发展历程。

5.jpg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 马凯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浩明发现,健康公益国际化项目的执行模式已经形成,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项目彰显着中国的价值观,也让中国的慈善组织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强了。同时,黄浩明认为,“国内缺乏法律支持和依据”“社会组织走出去意愿有待加强”“项目缺乏机构国际化整体布局”“社会层面民心相通仍有差距”等问题是目前中国健康公益国际化存在的诸多挑战。

6.jpg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浩明

从搭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渠道,到融入当地的民情与文化,再到创建平台助推中国公益走出去……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高级资源拓展协力张智澜,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国别主任邹志强,叙利亚家庭救助项目联合发起人崔雅妹,以及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兼秘书长仇序都分别从各自的机构或者项目角度分享他们在国际慈善工作中的经历和体验。

7.jpg

张智澜(右一)崔雅妹(右二)

仇   序(左一)邹志强(左二)

中国医疗慈善以及健康公益国际化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迎来新情境、新机遇,也将在社会生活中持续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