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 社会研究的范式与理论
2023-02-28 378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1.jpg


2023年2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举办了第十二期读书会活动,黄浩明教授主讲,研究院全体专家、同事参与分享学习。本期分享主题是“社会研究的范式与理论”,重点分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的著作《社会研究方法》第二章内容,社会科学研究是理论和研究、逻辑和观察、归纳和演绎——以及其他被称为范式的基本参考框架的相互激荡。


范式是我们用来组织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参考框架。范式常常难以辨认。因为范式具有内隐性特征,是假定的,是被认定的。范式似乎更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而不是众多观点中的一个。黄浩明教授重点介绍了十种社会科学范式:


第一,宏观与微观理论。理论类型的范式分为宏观理论,有关社会宏大特征的理论;和微观理论,针对社会较小单元或特征的理论。


第二,早期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范式假定,我们可以科学地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则。


第三,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出,社会生活是演化进步的。


第四,冲突范式。冲突范式关注的是,个人或团体如何支配他人,并避免被他人所支配。


第五,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关注的是,社会互动如何发展出共享的意义与社会模式。


第六,常人方法论。如果每个人都是研究者的话,常人方法论关注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制造意义的方法。


第七,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或社会系统)范式,试图发现社会各种因素对社会整体的功能。


第八,女性主义范式。女性主义范式,除了关注大部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外,还注意到社会现实的固有印象如何来自并强化男性的经验。


第九,批判种族理论。跟女性主义范式一样,批判种族理论不仅关注一个社会群体(非裔美国人)的弱势地位,同时也提供不同的视点,以此来观察和理解社会。


第十,再论理性的客观性。人们遵从理性规则,长久以来,对现实的客观性有着坚定的信仰,不过,这种信仰已经受到一些当代理论家及研究者的挑战。他们指出,也有可能认同一种后现代主义主张的主体间性的真实。


最后,黄浩明教授总结了研究范式的特征是实用、示范和应用,以及需要注意它们之间

的相关性、互动性和系统性。

读书会

读书会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读书学习活动,旨在适应社会政策国家级智库建设需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培养员工自觉读书习惯,促进研究团队健全专业知识体系,及时跟踪前沿知识,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现代思维、国情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政策咨询服务水平,打造与国家一流智库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