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 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
2023-02-14 288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1.jpg

2023年2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举办了第十期读书会活动,执行院长高华俊主讲,研究院全体专家、同事参与分享学习。本期分享主题是“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重点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第四章内容,本章节主要讲述了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这却是现在识别贫穷的通行标准。


高华俊院长主要介绍了以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来定义可行能力,特别以五种工具性自由作为可行能力的定义标准。


第一,  五种工具性自由被剥夺,是衡量可行能力被剥夺的贫困指标。这五种可行能力被剥夺,主要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条件:指个人享有的将其经济资源运用于消费、生产或交换的机会;社会机会:指在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它们影响个人享受更好生活的实质自由;透明性担保: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信用,它取决于交往过程的公开性、对信息发布及信息准确性的保证;防护性保障:这是为那些遭受天灾人祸或其他突发性困难(例如失业)的人、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以及年老、残疾的人,提供扶持的社会安全网。


第二,贫困与不平等相关。收入不平等与其他有关空间内的不平等的关系,可以是相当远并随情况而变的,因为收入以外的多种经济因素,会影响就个人处境和实质自由而言的不平等。例如,非洲裔美国人的死亡率高于相比之下贫穷得多的中国人或印度克拉拉邦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和收入不平等不一致的因素在起作用,它们涉及到有强烈经济内容的政策问题:筹集医疗保健和保险的资金、提供公共教育、维护地方安全等。


最后,高华俊院长总结了阿马蒂亚·森建立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框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是与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相结合的,是能够指导全球的贫困与不平等治理,也能够去帮助相关国家完善发展目标和社会政策的完整体系。

读书会

读书会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读书学习活动,旨在适应社会政策国家级智库建设需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培养员工自觉读书习惯,促进研究团队健全专业知识体系,及时跟踪前沿知识,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现代思维、国情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政策咨询服务水平,打造与国家一流智库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