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观察丨一周养老动态(第48期)
2022-12-12 2442

79f86ae7a4bd6ebaa4e6b9dd33275c4e.jpg

一周养老动态

 2022年第48期 | 总第546期 | 11.28-12.4


本周提要

本周珠海出台了全广东首部专门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丽水、安徽宣城出台《丽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7个城市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法规时间最早是北京和苏州,其在2015年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浙江省是出台地方性法规最多的省份,有10个城市已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宏观政策

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

为巩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果,加大常态化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力度,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近日,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加强风险摸排。民政部门要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养老机构登记备案信息共享交换机制,通过信息抓取及时掌握增量,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定期开展存量摸底排查,每年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和质量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现场检查,在排查中发现未经登记但以养老机构名义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依法做好分类处置。


《意见》强调,要加强源头治理。养老机构要规范内部管理,依法签订服务协议。民政部门要补充完善《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养老机构备案信用承诺制度,加快推进养老机构网上备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送风险提示,做好典型案例宣传,开展“三进”、“四见”活动,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制定养老服务质量信息公开模板,张贴宣传简报,公开举报方式,公布依法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相关信息,引导老年人及家属理性选择。

《意见》要求,要依法分类处置。民政部门对摸排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综合评估、逐一研判,纳入“红橙黄绿”风险管控等级,并做好线索通报和分类处置。要加强信用监管力度,对因从事非法集资依法受到处罚的养老机构,依法采取惩戒措施。要对因参与非法集资受损的困难老年人,符合条件的,依法及时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范围或者给予临时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活。要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做好信息报告和处理、应急处置等工作。要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维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民政部)


浙江丽水|《丽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实施

日前,《丽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批准,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推动我市居家服务健康发展。


养老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丽水是长寿之乡,根据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53.2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250.74万人的21.24%,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存在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特征。尽管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起步,但在职责分工、资源整合、专业人才、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亟待进一步规范,因此,制定《条例》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2021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为2021年立法计划项目,并成立立法起草领导小组。去年11月26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了《条例》草案。随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各县(市、区)开展立法调研,实地走访基层立法联系点和社区,广泛听取基层和老年人意见建议,前后共召开部门座谈会、立法协商座谈会、立法专家论证会等各类座谈会20余场,征集意见、建议2400余条;其中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今年9月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并满票表决通过。(丽水人大网)


安徽宣城|公布《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据宣城人大发布微信号消息,2022年11月30日,宣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条例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


该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村(居)为依托,由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等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助餐、助洁、助浴、助行、代办、日间照料等日常生活服务;

(二)健康体检、医疗康复、安宁疗护等健康护理服务;

(三)关怀探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

(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老年教育等文体教育服务;

(五)法律咨询、识骗防骗、安全指导、紧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服务;

(六)老年人需要的其他居家养老服务。


《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经2022年10月28日宣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经2022年11月18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大皖新闻)


广东珠海|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

近日,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 2023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及其监督管理相关活动。


《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城乡社区(村)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公益服务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条例》提到,居家养老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保障基本、适度普惠、就近便利的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代办等生活照料服务;

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家庭护理、安宁疗护等健康照护服务;

关爱探访、生活陪伴、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

安全指导、紧急救援、法律咨询、识骗防骗教育等安全保障服务;

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老年人需要的其他服务。(珠海政府网)


云南昆明|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昆明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昆明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中的先行示范作用。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昆明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昆明市民政局)


云南昆明|发改委、民政局、卫健委等关于《昆明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整体解决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 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发〔202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昆明市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部门起草了《昆明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国家和省发展改革部门审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于11月29日印发实施。


二、 主要内容

《方案》包含了实施背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要素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实施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昆明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21.82万人,占总人口的14.4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老龄化程度上升了2.31个百分点;全市0至3岁婴幼儿常住人口37.61万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2.89万余张,每千名常住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约为23.7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1张);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为1.2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2个)。通过对全市政策出台、服务资源等发展基础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地理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老龄化转型带来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升级,养老托育产业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但同时也存在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业态单一等问题,面临着财政投入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昆明市人民政府)


统计数据

江苏苏州|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10张、老年人夜间照护床位2109张

作为2022年苏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我市新建了太仓市城厢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常熟市银发养老院、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10张,同时新增老年人夜间照护床位2109张。


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关键小事,也是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共同富裕核心要义的发展大事。2019年起,我市大力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中心以医疗护理为主,公建民营,立足普惠性,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于一体,很好地保障了区域内中低收入和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截至目前,全市48个镇(街道)已完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2020年起,苏州又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服务,为居住在本市范围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应急处理等服务,优先保障高龄、独居、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老年人,补齐24小时服务链。(苏州日报)


福建|2022年3季度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812个,养老机构床位11万张

据福建民政厅数据发布显示,2022年3季度福建省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共有890个,其中养老机构812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11.8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1万张。(福建省民政厅)


江西|2022年二季度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1911个,养老机构床位18.1万张

据江西省民政厅数据发布显示,2022年二季度江西省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共1979个,其中养老机构1911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18.5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8.1万张。(江西省民政厅)


重庆|2022年三季度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1182个,养老机构床位12.4万张

据重庆市民政局2022年3季度公开数据显示,现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有1239个,其中养老机构1182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13.2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2.4万张。(重庆市民政局)


福利保障

北京|北京银行成为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养老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11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同日,证监会也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公募基金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安排。


11月1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北京银行名列其中。11月25日,人社部宣布启动实施,北京银行系统上线,开办业务。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持续夯实以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为基础的新零售大财富管理战略体系,着重在儿童金融、人才金融、养老金融等方面发力,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生态的综合金融服务,而个人养老金业务是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重要的一环。


北京银行加快个人养老金业务布局,充分调动内外部科技、跨部门业务资源,经调研立项、需求分析、系统研发、测试运行,完成制度建设、内部培训、业务宣传投教等一系列配套准备工作。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北京银行与人社部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完成对接测试;在手机银行上线个人养老金业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实现线上开户,享受方便、快捷的养老金融服务。一系列测试顺利通过后,北京银行最终成为个人养老金业务首批面客的银行。(和讯网)


福建|推出个人养老新保障

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记者从福建省人社厅获悉,福建省是人社部确定的36个先行城市(地区)之一,随着该制度正式实施,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金究竟是什么?与理财产品有何区别?开办机构推出哪些线上办理举措?近日,记者就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相关金融机构以及专家。


增加存储渠道未来多份保障

究竟什么是个人养老金呢?福建省人社厅发布的相关内容介绍,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钦向记者表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公共养老金,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主要发挥补充作用,企业/职业年金一般是要央企、大型企业职工才会有。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此次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正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


当前,大多数人参与的是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同一个工作单位,不同身份的就业群体将来退休时都可能享受待遇不同的退休金,此外,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所在的中小企业很有可能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退休金只能起到基本的兜底保障。这次个人养老金的实施提供了多一种选择。办法明确,参加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参加,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多一份保障。(福建日报)


社区居家

天津|市场化运作 扩充服务内容 培育壮大居家养老产业

做好老人服务,首先要了解老人需求。但全区25万老年人,河西区民政局总共22个人,平均一个人对应着一万一千多个老人,很难全部走访一遍。可做好明年的计划,了解实际需要,是前提。虽然任务艰巨,李欣他们依然坚持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进行逐一走访。


同时,这两年,河西区陆续建成了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平时常和辖区里的老人打交道,李欣他们也发动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力量,收集大家伙儿的需求。


通过广泛走访,李欣他们计划在明年,广泛开展康养服务,与长护险形成有效补充。但具体谁能来做?李欣他们,再次想到了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团队。长期在社区给老人们做配餐服务,谁家老人几天没下楼吃饭,是不是有个头疼脑热,他们都清楚情况。现在,区里的养老服务中心,主要由10家企业运营。展恒波,就是其中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从2017年创业至今,公司也很快要从不到20平米的小屋子,搬到400平米的办公室,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


对于企业而言,新增业务,也要看到效益。现在展恒波运行的十几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家都拿到了30万装修补贴,每年还有十二万的运营补助。每天总营业额达到500元后,超过部分还将给予30%的补贴。


老人有需求,企业有发展,展恒波依托越秀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康护业务,可以上门服务,也能来店里做护理。(天津广播电视台)


河北涿州|为117户孤寡高龄老年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家里地面、卧室、如厕洗浴设备都进行了改造,出门有拐杖,下台阶有扶手,再也不怕摔倒了!”日前,涿州市的高丙茹老人开心地说。


为切实提升孤寡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涿州市开展了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到目前,117户孤寡高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市民政局以自愿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挨户进行走访,确定117户作为改造对象,主要是解决地面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以及老年用品配置等方面的难题。为保证改造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市民政局按照一户一档,建立改造档案和台账,逐户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由该局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交付使用。(河北日报)


山西阳泉|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路径

近年来,阳泉市通过创新“12345”社区养老工作法、打造“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样板工程等举措,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路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为破解养老场地不足的难题,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阳泉市民政局根据社区养老场地面积大小分级分类,提出“12345”社区养老工作法。该市将面积在1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间的养老服务设施,确定为老年餐桌或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面积在3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之间的养老服务设施,确定为B、C两种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站;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服务设施,确定为A型养老服务站。市、县财政根据养老设施的类型、规模、功能,给予不同等级的建设补助。


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成立于2020年10月25日,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设置护理型床位20张,是阳泉市第一个“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派遣专业团队运营。


此外,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以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为平台,就近就便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陪伴护理、心理疏导、助餐助浴、卫生保健、食品配送等服务。(阳泉发布)


辽宁沈阳|浑南区构建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建设“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高品质医养中心、依托互联网提供“虚拟智慧养老服务”……沈阳市浑南区政府多措并举,逐步建成区、街道、社区多个机构和家庭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网不断完善

菜香扑鼻,笑声阵阵。在沈阳市浑南区长者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边吃边聊,好不热闹。“我们提供一个空间,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性格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能结识更多新朋友,与生活的枯燥乏味说再见。”沈阳市长者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浑南区已建设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家,社区食堂(老人助餐点)8家,养老服务站86个。“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标准实现全区覆盖,以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主体的养老服务网络越发完善。(金台资讯)


江苏苏州|“社区+物业+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记

今年5月20日,苏州召开“社区+物业+养老”行动计划试点启动会,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该计划发挥了物业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的优势,为老年居民提供陪伴、关爱、应急等服务。同时,发挥社区平台枢纽功能,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更多养老资源和配套体系。


家庭和社区、物业,是提升居家养老质量的关键三方。其中,政策支持清单从融入社区治理、探索交叉任职、强化链接指导等九个方面,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赋能、支持和保障。目前,85个项目入围首批试点,涉及苏州全市十个板块的40个镇(街道)、81个村(社区)和52家物业服务企业。


作为“社区+物业+养老”的试点社区,潼泾一社区建立起由社工、辖区居民、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等组成的“红盾管家联盟”,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关注群众“急难愁盼”,解决“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联盟成立以来已解决民生关键小事48件,其中物业发挥了‘大管家’的作用。”潼泾一社区党委书记罗瑾华说,物业服务企业是一支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他们社区立足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一直在引导和推动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在助老的志愿服务基础上,也延伸出适老化改造等创新服务。(苏州日报)


浙江|深化“大社区养老”改革 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金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养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建成幸福颐养标杆区”为努力目标,以数字赋能“一老一小”为工作抓手,积极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全力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新场景。


聚力“共颐养”,在深化制度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对照国家和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研究出台杭州市级基本养老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和清单,找准高频需求事项和服务供给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更可持续。


聚焦“大社区”,在优化养老服务生态上下功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扣“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全龄友好城市、幸福颐养天堂”品牌。


聚能“数智养”,在打造幸福颐养场景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一老一小”集成改革,大力推进人口、医疗、社保、救助、教育、基层治理等数据的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归集贯通,拓展预测预警、智能分析、决策辅助等功能。(中国社会报)


浙江杭州|萧山区让养老服务跟着老人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广德社区建设嵌入式社区康养联合体正是“让养老服务跟着老人走”的全新探索。


扩大养老服务“幸福圈” 打造“社区闭环”系统

位于萧山区北干街道的广德小区是典型的“高龄”小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964个人,占社区总人口比重达16.71%。小区内还有284位轻度失能老人、24位中度失能老人、11位重度失能老人和67位残疾人,康养需求量大。但由于家庭经济、传统观念等各类原因,辖区内的残疾人、老年人想要得到系统又专业的康复、养老服务并非易事。


2020年,广德小区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广德社区党委书记童春燕看来,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是修复外立面、整治环境,更重要的是把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融入改造,持续扩大养老服务“幸福圈”,打造现代化养老新模式。(杭州市人民政府)


安徽合肥|高质量养老服务绘就最美“夕阳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养老服务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福祉。近年来,合肥在养老服务方面不断发力,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大城市养老功能品质,让全市143万老年人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居家养老,提供“套餐类”“点单式”照护服务

近日,家住瑶海区的李奶奶,享受上门医生的健康家访服务,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观察老人近期的身体变化,并查看老人的吃药情况。像这样的医生上门服务,是瑶海区2022年实施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项目,把专业的养老床位“搬”回家,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享受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像李奶奶家这样的家庭养老床位,合肥已建设4119张,同时完成适老化改造6100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引进十多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审批、统一补助、统一档案”的方式,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服务机构根据照护等级和照护需求,提供“套餐类”“点单式”的照护服务。(合肥日报)


安徽淮北|编好“四张网”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

近年来,淮北市以“一刻钟”服务范围为标准,编制好制度网、平台网、服务网、保障网,不断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织密“制度网”。制定完善了职责清晰、分类明晰、层次清楚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淮北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淮北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行动计划》等文件,制定淮北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明确老年人可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面建立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制度。


织通“平台网”。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成三级养老服务中心186个,其中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家、街道(镇)级养老服务中心30家、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15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设施总面积达8.01万平方米。初步构建了“机构+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文化休闲、养生健康、老年教育等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织细“服务网”。开展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摸底,建立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综合考虑街道社区、镇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231个,日助餐近万人次。实施机构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均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其它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签约,签约率达到100%。


织牢“保障网”。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三区41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我市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937元/月•人。对集中特困供养人员中的自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56元、690元、414元的标准发放照料护理补贴。认真落实高龄津贴制度,为全市61550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今年以来发放2594.5万元。(淮北市民政局)


湖南长沙|湘江新区以社区为平台,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圈

小食堂托起大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位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的麓景社区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就餐需求,新开老年食堂,把贴心服务送至老人身边,让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日益上升。


“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及饮食习惯,老年食堂的菜谱都是每周一调,荤素搭配。为了提高炒菜的效率与卫生,中心还特意引进了2台机器人炒菜机,让老人吃着放心。”老年食堂负责人介绍说。


开业以来,老年食堂受到辖区老人们的欢迎,每天前来就餐的老人有100余人。60以上老人每餐花12元,80岁以上老人每餐10元,60岁以下人群每餐15元,随行的3岁以下小朋友不收费。现在,这个小小食堂已成为社区老人暖心又暖胃的温馨之所,托起了老人们的幸福晚年。(长沙高新区)


陕西咸阳|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托起老人幸福“夕阳红”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今年以来,咸阳市采取多项举措强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进度,覆盖率从年初的52.75%提升至97.07%,朝着全覆盖目标大步迈进,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抓领导,积极推动形成建设合力。市委、市政府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列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市政府先后2次召开推进会,每两周通报一次建设进展,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对进展缓慢的县区采取下发提醒函、约谈等方式进行督促落实。


二、重投入,全面强化建设资金保障。在前期累计下拨1.65亿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向省民政厅争取建设补助资金1080万元,市财政局协调支持1000万元,市本级福彩公益金列支150万元对运营较好的日间照料中心予以补贴。


三、促项目,强力推进建设工作落地。严格遵循“规划优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对社区环境、房屋质量、空间面积等进行科学论证后选址建设。


四、优服务,不断提升建设运营效率。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运营手段,提高日间照料服务水平。


机构养老

山东|各地加强养老院等机构服务保障

疫情期间,山东各地出实招,强化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的防范和服务措施。


11月29日中午,聊城市阳谷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餐厅,住院老人们按照防控要求入座就餐。“今天的午饭有蒸碗,有排骨,荤素搭配有营养。”72岁的住院老人王宝明准备吃完午饭就和同伴听戏去。


聊城市民政局要求全市各级养老机构严格疫情防控管理。阳谷县城区中心敬老院院长孙辉介绍,为保障老人们的生活安全,养老院对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基本防疫物资和常用药品以及肉、蛋、奶、蔬菜等都进行了相应储备。


“为了不让信息遗漏,我们24小时有人紧盯群内信息,及时回复,随时都有人在待命出车。”南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科主任崔鹏也是“天使”服务队队员。截至目前,服务队已完成转运1383人次。


针对失能老人看病就医不便、专业护理技能缺乏或急症来不及就医等问题,南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变医生“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天使”服务队更是为患者提供上门换药、送药、更换导尿管等服务,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和用药指导。(大众日报)


四川攀枝花|引进智慧平台 实现医养结合

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攀枝花市目前最大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是今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和东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分二期建设,第一期投入800万元、面积达4720平方米,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第二期正在建设中。目前,该中心有32位专业照护人员,已入住88位老人。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核心理念是“为老服务”。老人们在这里可享受医养结合等特色服务,乐享幸福康养生活。


该服务中心为老人免费配备了智能腕表,结合智慧养老平台、电子围栏等功能,24小时监测血压、心率等,预防老人跌倒或走失。同时,老人的子女还可通过手机小程序,远程随时观察父母的身体状态。“靠这个智能腕表,我人不在爸爸身边,但也随时知晓他的身体指标数据,安心多了。”肖女士说。


在文体活动方面,该中心打造了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心理康复疏导室等,每天早晨都会组织老人做操锻炼,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由照护人员推着晒太阳、活动手部。平时,中心还组织开展生日会、套圈、手游比赛等适合老人的活动。“这里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照护人员专业、贴心,娱乐方式也很多。我和老伴儿在这儿生活幸福,儿女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此康养的陈道琼老人说。(晚霞报社)


农村养老

江苏扬州|宗村康复护理院 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路

宗村康复护理院医养结合中心是扬州市首家依托公办医院开办的医养结合中心,通过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守护最美“夕阳红”,从2019年成立至今,已累计服务老年患者3000多人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救治、康复理疗、护工照料等服务。


在一楼大厅,记者注意到,不少患者在医生一对一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有的在跑步机上跑步,有的运用机械锻炼手臂力量,有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赠送的一面面锦旗,挂满四周墙壁。


围绕“医”,医养结合中心加强医疗服务,每天下午,康复师对失能半失能、处于脑梗中风等恢复期的老人,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围绕“养”,医养结合中心提供24小时生活护理服务,安排专业护理员,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洗漱、喂食、排泄护理、褥疮防治等护理服务。“现在有60张病床,都住满了,一床难求。”仇鹤根告诉记者,今年治疗病人突破1000人次,医疗总收入预计1200万元。


“这里也是敬老院老人病后康复的好地方!”特地赶来探访老人的郭村镇敬老院院长徐明说,孤寡老人吃、住、治疗有减免,每月费用2000多元,政府兜底,老人没有后顾之忧。


“我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了,每月花费3000多元,吃住开心,有病不怕,来了不想走,比在家里还舒服呢!”91岁的蒋宝庆老人乐呵呵地说,许多老年人和他一样,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乐享晚年。(江都发布)


安徽|农村养老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记者日前从省政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微协商微监督座谈会上获悉,安徽省不断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目前已建成农村养老机构1744家、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019个。


着力发展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从2018年起,安徽省稳步实施县(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三级中心建设,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等服务。目前,已建成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54个,村级养老服务站4620个,夯实农村养老设施基础。同时,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开展农村留守、独居等困难老人探视走访,低龄自理老人互助,失能老人集中照护三项工作,初步建立起兼顾农村留守老人、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服务网络。


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为满足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安徽省积极改善养老机构床位结构,通过在敬老院设置照护专区、在每个县区布局建设1所以上以失能照护为主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等方式,逐步扩大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养老机构照护能力。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安徽省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10项暖民心行动。在推进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作用,探索灵活多样的助餐服务模式,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分担机制。截至10月底,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完成率达105.9%。(安徽日报)


医养结合

江苏南京|养老“医养结合”融合度持续提升

一是持续深化养老机构“医养融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并可根据医疗机构类型给予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补贴,新建护理型床位可享受每张1.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目前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271家,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48家,占比超过90%。


二是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品质。连续4年开展养老机构质量提升专项行动,2016年在民政部出台《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基础上,我市研究制定问题、整改、提升“三张清单”,细化出136项指标,并走访全市206家养老机构,共整治服务隐患3641项,养老院设立许可率、医疗卫生服务合格率等一批关键质量指标均达到100%,提升指标达标率超过85%。


三是持续强化养老机构“标准引领”。按照新国标评定等级养老机构157家,占在运营养老机构比例59%,其中省级评定五级养老机构4家,市级评定三级、四级养老机构55家,并出台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养老机构风险等级等地方标准,指导养老机构规范运营,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南京市民政局)


江西南昌|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怎么医、怎么养?近年来,南昌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不断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申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70家

南昌支持鼓励市县级医院加强重点学(专)科建设,加快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目前全市21所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均开设了老年医学科(老年病科),同时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患有复杂疾病的老年人提供诊疗、康复、护理、用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如今,很多老年人去医院看病时会发现,医院里设置了方便老年人停车的专用停车区、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导诊台提供了老年人所需的放大镜、轮椅等设施;自助机大屏上的字体一目了然;病房添置了适老化桌椅、扶手、防滑地板砖……去年以来,南昌重点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就医环境,提供老年友善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应用智能技术看病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老年人看病就医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市共申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70家。(南昌新闻网)


湖南怀化|新晃县打造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新模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怀化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9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1.0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缺乏合理看护、家庭负担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现状加剧。如何答好新时代老龄健康工作这道“必答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近年来,怀化市新晃县中医医院依托厚实的中医文化底蕴,顺应国家政策,聚焦老龄工作“痛点”发力,发挥鲜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的新路子,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该院医养服务中心累积了充分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经验,形成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


据了解,新晃县中医医院于 2020 年 9 月成立了医养服务中心,该中心配有医护人员 10 人,护工 41人。现入住半失能、失能、失智老年人占比超过80%,其中75%的老年人患有二种以上的老年慢性疾病,慢性病病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多种疾病并存、恢复慢、多数无法完全治愈的特征,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养老照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为了给老年人群提供更精准的医养服务,该中心积极探索和构建老年人群的全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拓展医疗机构服务范围,探索集预防、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全程渗透式完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利用养老信息平台开展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慢病预防、调理保健、药膳食疗等特色养生服务,设置了中医康复理疗室,配备针灸治疗床、电针仪等诊疗设备。通过中药代茶饮、耳穴按摩、香薰、针灸、足部按摩、中药泡脚等多种方式帮助老人舒缓心理压力,将中医药特色与健康养老相结合。截至当前,该中心共入住养老人员约380人/次,护理失能老人190人,护理半失能的入住老人92人。(红网)


湖南岳阳|岳阳县卫生健康局多举措构建医养结合新模式

近年来,岳阳县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提升医养结合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开启了集医、养、护、康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


针对全县90%以上的居家养老实际,对居家养老中有连续医疗需求但到医疗机构住院有困难的特定老人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综合服务。目前,累计建立家庭病床165张。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作用,为签约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慢性病管理以及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人数68157人, 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00269人。


建立医疗机构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房,提供医养结合性医护服务,做到医中有养。建立医疗养老内嵌模式,养老机构通过设立内部门诊部的方式满足入住老年人医疗需求,做到养中有医。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


目前,县人民医院已成功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县第二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建设成为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岳阳县卫健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度探索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持续在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方面精准发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岳阳市卫生健康委)


贵州赤水|整合资源推进医养结合

近年来,面对养老资源不平衡、传统家庭照料功能减弱,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赤水市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联姻”,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和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以市中医院为主导,与多家医疗机构携手创建医养联盟,着力打造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护理双重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2021年赤水市出台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入住托养中心,还能享受政府补助。在赤水市托养中心,长期接受照护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都由该市中医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医疗诊疗、健康指导、康复指导、上级医生查房指导等服务。


自赤水市托养中心由市中医医院接管以来,已设计托养床位100张,并配备专业服务团队。除了为该市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以外,还能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综合服务,让被托养人享受“大病不出院、小病不离床”的及时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医养结合。


据该托养中心负责人滕明义介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补、互助、互动、互融的发展格局,是现代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潮流。医养结合作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充分整合医疗与养老两方面的资源,实现健康养老与疾病治疗的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了医疗机构和养老资源之间相割裂的局面,缓解了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医疗护理需求之间相脱节的矛盾,让“楼上看病、楼下养老”“有病看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走进市民生活。(贵州日报)


贵州贵阳|清镇“医养结合”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是“PPP模式”缓解财政支付压力。 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由政府方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政府方将项目整体委托给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结合优势实现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整合一体化运作,缓解财政短期支付压力。目前,本项目总投资9787万元,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约1957万元,全部来源于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


二是“医养融合”打造养老服务圈。 利用原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升级改造医康养中心,划定“云岭”“中环”“百花”等11个15分钟生活圈,并建设具有医务室、可提供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中心,将医疗资源融入社区、家庭,实现辖区内全体老龄人医康护养一体化服务全覆盖。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1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三是“数智养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打造以养老需求为导向、政府监管为中心、智慧服务为根本的数智养老系统,实现各职能部门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做到数据实时更新,各操作端实时调阅,打通机构、街道、社区老人之间的信息通道,为养老产业的服务提供助力。目前,计划投资3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贵阳市人民政府)


文化教育

山东烟台|滨海路街道红心社区大学探索创新办学新模式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为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为与时俱进推动老年教育不断提升新水平,迈上新阶段,滨海路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举办红心社区大学,为群众搭建更高更宽广的文化平台,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创新教育模式 延伸教育平台。针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与现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滨海路街道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以街道、社区新时代文件实践站(所)为主要阵地配套开展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群众教育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以“学习强国”、“烟台老干部”、“莱山老干部”等学习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实效性。


创新课程设置 丰富教育内容。坚持分类施教、因需施教,根据群众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和兴趣,采取“3+X”的办学模式,科学设置教育内容。通过社区居民的特长和才艺,常态化开设书法、朗诵、政策宣讲等固定班次。


创新服务管理 优化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到群众教育管理的特殊性,注重将以人为本、优化服务融入老年大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让社区居民更加便捷、更加乐意参加学习。联合专业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指定学习教育规划,通过公益创投路演、年底考核测评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惠民工作,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使基层文艺活动“活”起来,广大群众“动”起来,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烟台日报)


人才队伍

江苏南京|举办“失能照护保险”护理技能大赛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提升失能照护保险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激发照护服务人员工作热情,2022年12月2日,由南京市秦淮区总工会、南京市医保局城区分局、秦淮区民政局联合主办,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承办,南京星惠家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民生职业培训学校协办的2022年南京市秦淮区首届失能照护保险护理技能大赛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竞赛后圆满落下帷幕。


秦淮区20多家定点失能险照护服务机构的45名照护服务人员参加本次竞赛。开赛仪式上,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城区分局关锁金局长做开赛动员,南京市医疗保障局陈滨副局长,待遇保障处周建平处长、秦淮区总工会夏东宁主席及钱晓红副主席、城区分局关锁金局长、城区分局丁剑副局长、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杨颉副局长、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刘永春助理总经理等多位领导亲临现场为参赛选手们加油助威。


照护服务队伍是否专业,直接关系着失能保险服务的精准规范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提升失能照护保险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锻炼照护服务人才、实现以赛促学,同时带动更多的照护服务人员提升专业水准是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荔枝网)


陕西|“福彩杯”第五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闭幕

12月1日,由陕西省民政厅主办的陕西“福彩杯”第五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活动闭幕现场,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在讲话中表示,本次大赛是在全省疫情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举办的,是目前陕西举办赛事以来唯一以“线上”方式举办的大赛,其组织的难度大、协调的任务重。虽是“线上”举办,大赛的规则没有变、赛程没有变,全省养老护理人才的参赛热情没有减。本次大赛崇尚专业,突出实战特点显著,大赛专委会阵容强大,8名专家委员均来自陕西省三甲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其中杨惠云主任曾是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得者,她们的参加,确保了比赛的专业化水准。专家们合理制定比赛大纲、科学命题、严格执裁、坚持以赛带练、以赛促学,更加注重了实操性;另外此次组织严密,体现公正。大赛创新实行了职业组和技能组2个赛道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竞赛形式,严把大赛规则关、理论考试关、实际操作关“三道关口”,确保比赛全程公平公正,使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护理员脱颖而出;此外,比出成绩,赛出风格。各参赛选手彼此既是竞争对手,更是互学互促的良师,她们把大赛作为练兵场,作为护理技能的展示地,比出了水平,更赛出了风格,表现出陕西养老服务队伍的蓬勃朝气和自信阳光。


下一步,陕西省还将对获得技能组个人一等奖的5名选手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对符合条件的其他获奖选手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央广网西安)


资金投入

广西福彩|为公益福利事业赋能添彩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福彩始终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秉承人民性、国家性、公益性,以彩履责、以彩扬善、以彩助业、以彩乐民、以彩圆梦,累计销售额超过504.71亿元,筹集公益金152.52亿元。筹集的福彩公益金广泛用于全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支持全区民生民政事业发展,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积极贡献。


点滴汇爱 服务保民生。十年间,广西福彩筹集的公益金有效推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以及其他民政事业发展,惠及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


在老年人福利方面,2021年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633户,提供养老服务床位26.4万张,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6家,支持350多个社工站为老年人提供服务8.6万人次,有效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儿童福利方面,为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727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帮扶,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惠及52名儿童……十年来,福彩公益足迹遍布八桂大地,惠及千家万户。


广西福彩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六稳”“六保”等工作,为西林县捐助善款163万元,开展福彩销售站代销扶贫产品专项公益活动,发放站点规范化建设补贴等,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征程十年风正劲,奋楫笃行谱新篇。新征程上,广西福彩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不断加强责任彩票建设,持续推动游戏转型、渠道拓展和营销创新,以实干实绩为保障基本民生、推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社会报)


为老服务

北京|互助养老让幸福社区更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以来,新建7家老年餐桌、完成12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签约、建设“家庭式养老院”……在东城区,种种精细化措施持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区内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正不断提高。除了硬件设施升级外,各种软性力量也被纳入为老服务大家庭,尤其是东城区龙潭街道的“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通过“小老”帮“老老”,互助养老的新形式让幸福社区更“幸福”。值得欣喜的是,近期街道还引入了“时间银行”制度,参与服务的老年人可到养老驿站兑换相应的服务,实现良性循环。


“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已有40多名志愿者

“我现在身子骨硬朗,还有余力去帮助比我年龄大的老人。将来,也会有比我年轻的志愿者来帮助我。”东城区龙潭街道“幸福夕阳手拉手互助团”的志愿者冯瑞香说。该街道老年人口较多,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辖区人口的28%,且高龄老人比重较高。互助团的组建,让老人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从而让幸福社区的老年人更加“幸福”。


为了让社区老人更安心,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几位低龄老人自发成立了这支互助队伍。刚开始,为了更好地帮助到有需要的老年人,互助团的老年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敲门,入户了解了社区80岁以上老年人的情况。如今,志愿者们与辖区内的高龄、独居等老年人亲如一家,从代买代购到聊天陪伴,只要他们有需要,互助团的志愿者们随叫随到,送上暖心服务。(北京青年报)


河北邢台|推进养老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今年以来,邢台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将养老服务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了《邢台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邢台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年)》;制定出台了《邢台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邢台市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为养老服务事业长远发展提供遵循。


着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510个赋码社区的58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全运营和信息化建设;以信都区为试点,有机融合养老服务团队专业化优势和物业公司贴近居民优势,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指导养老服务、物业服务两家龙头企业完成签约,标志着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180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率100%,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民生工程任务目标;探索构建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巨鹿县、威县、临城县、南宫市、清河县五个试点县(市)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其他非试点县正在抓紧推进。


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将等级评定与运营补贴挂钩,鼓励引导各类养老机构积极申报等级评定,全市等级养老机构达到205家,占比91%,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定期组织各类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邢台市民政局)


河北定州|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

“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才安心。河北省定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一个方案”、完善“三本台账”、开展“四项活动”,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


今年8月,定州市制订《“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众关心关爱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能,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联席机制。


为保障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定州市完善探访“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视帮扶台账,重点记录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入户帮扶信息以及监护人、照护人定期入户探视情况;每个村(社区)建立一本“一老一小”信息台账,详细登记辖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和特殊困难儿童的基本信息,按照入户探视频率定期更新,特殊情况实时更新;全市2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一老一小”督导台账,重点记录户情信息、政策落实情况、村(社区)以及监护人(照护人)探视监护情况,每月抽查督导并记入台账。


同时,该市结合“一老一小”关爱帮扶要求,积极开展“争先进学模范”活动,选树“好儿媳”“好女婿”“好邻居”“好干部”等,并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敬老爱老良好氛围;对接慈善公益组织,开展“捐小红花 帮助乡村孤寡老人”公益活动,为全市1200名孤寡老人争取关爱探视公益资金120万元;合理利用空间,打造“一老一小”关爱帮扶文化基地,开展弘扬敬老爱幼传统文化活动;带动和倡议社会组织踊跃参加“送欢乐献爱心”活动,为幸福互助院老人表演快板、定州秧歌等,以行动助老。(中国社会报)


辽宁|推动养老服务业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辽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出台政策举措,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202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县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了12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各地建设30个示范型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3.9%。


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创新举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沈阳市沈河区民政局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构建以社区为单元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调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通过认领服务事项、帮扶结对子等措施进一步激活社区养老活力,形成以社区为单元的一帮一、多帮一、多帮多的养老互助体系。开展独居老人“敲门问需”服务。组建由党员、社工、网格员以及爱心人士组成的“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紧扣生活需求、情感需求,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采取“点对点”敲门方式,帮助老人解决急事、难事、烦心事。建立定期巡访探视长效机制,使独居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人关心、日常生活有人照看、疾病意外有人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驶入“快车道”。2020年丹东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在政策创新、设施建设、科技引领、社会参与等领域全面发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增强。两年间,共新建区域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城乡社区服务站(点)280个,实现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今年9月,全市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智慧养老。城市区域“虚拟养老”试点启动,利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两个空间,采取线上平台和专业服务资源对接等方式,为老年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辽宁日报)


吉林|让“银发族”乐享晚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吉林省,老龄人口数量持续攀升、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让老年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吉林省不断探索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变“享老,让“银发族”乐享晚年。(凤凰网长春)


上海|数“治”为创新服务赋能,养老注入云端“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一键叫车、送餐上门、安全预警、远程就医……面对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养老服务面临数字化转型。


“线上+线下”模式启航,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年来,区民政局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标杆目标,聚焦新时代多元化养老需求,因地制宜均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


2018年底,黄浦区便率先探索“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创建“智慧养老”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于次年完成二期深化改造。该平台功能集“在线服务、线上管理、线下运作”为一体,实现为老服务运行方式由传统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型。平台上线后,通过与各委办局、街道之间的大数据交换与共享,不断提高各项养老服务受众面和覆盖度,强化了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项目的精准匹配,也让各级相关部门能更全面地了解到区域内老人的需求发展方向。


自2020年以来,区民政局以“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理念,持续推进智慧养老场景应用,通过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场景应用为导向,积极推动市民政局发布的安全防护类、照护服务类、健康服务类、情感关爱类四大类共20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落地,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发解决方案,破解养老服务与老人需求两端供需对接的瓶颈。(上海黄埔)


江西乐平|市民政局做实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起点、找准新定位,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抓手,着力建体系、补短板、促改革、扩供给、增活力、强质量,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乐平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753787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3262人,占比16.35%,比第六次人口普查高出6.25个百分点,但是低于全国18.7%和全省16.87%的老龄化水平,总体显现出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速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


面对大规模的老年群体,如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市民政局的做法是以医疗机构延伸养老服务,使养老与医护相互融合。对广大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专业照料和护理十分重要。让老年人方便就医,是医养结合的关键。天湖医院副院长黄明霞表示,医养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市天湖医院医养中心,记者注意到,中心精心设计了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要。每位入住天湖医养中心的老人都有一张卡,里面存储着老人的信息档案,包括健康情况、住院信息、饮食记录等,作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安全的依据。同时,中心还有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社工、心理咨询师、护理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全程负责老人的护理。(乐平市广播电视台)


河南开封|祥符区“智慧平台”养老菜单化实现社区居家服务精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祥符区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大大提高了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尤其是两年来,祥符区为了方便老人家门口养老,建立了统一的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服务、照顾需求等级评估、护理员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让“智慧平台”赋能社区居家养老精准化服务。


先行先试 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两年来,先后出台多份养老服务办法、实施方案、五年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建立1个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4个社区,.着力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超过1100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五年规划,祥符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上门生活照料、配送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平安通”服务为基础,融合“家政+养老”,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域覆盖,采取“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推动助餐配餐服务全面铺开,通过“平安通”构筑居家养老安全智能防护网,着力不断满足老人最迫切、最基本、最广泛的服务需求。


借助科技,“智慧平台”让周到的养老服务更便利更体贴

2021年,祥符区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以呼援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援、GPS定位、心理慰藉、定期关怀、提示服务等基本项目,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两年来,“智慧平台”提供紧急呼援300多人次、健康监测约800人次,为老年人居家安全构筑起防护网。(开封市民政局)


湖南衡阳|衡东县紧盯养老关键环节,提升服务供给质效

近年来,湖南省衡东县委、县政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养老工作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相衔接,推行安心、舒心、开心、放心养老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全县各部门携手合作、全面发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强化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供给质效。


真抓实干 多层次夯基补短

加强公办敬老院建设。衡东县不断加大公办敬老院建设经费投入,通过新建一批、提质升级一批、关停撤并一批、转型发展一批,修建 1 个县级养老中心、10个乡镇敬老院、4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既能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还能实现有意愿入养机构的分散供养失能特困人员“应住尽住”,全面统筹县域特困人员兜底供养。


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衡东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引进社会资金注入,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正在建设中的湖南旭达养老养生项目,设计普惠养老床位1340张;福诚骨科医养结合养老养生项目,设计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衡东县加快推进乡镇、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导留守老人走出“小家”融入幸福院“大家”,形成生活互助化、娱乐本土化、服务专业化、习俗文明化“四化”模式,解决农村老人生活孤单、精神寂寞等问题。同时,凝聚党政部门、村级、家庭、社会多方力量,通过引入社工机构、设置为老岗位,开展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的居家探访、屋场谈心等活动,实现守望相助、抱团取暖,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中国社会报)


四川成都|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老年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养老服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通过完善“三项制度”、增强“三类保障”、推动“三个协同”,真正把公园城市发展红利、建设成果转化为老年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体验。


完善养老服务“三项制度”。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强化兜底性、普惠性、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分类指导,聚焦失能、失智、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群体,制定完善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动态调整。完善居家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分类巡访机制,着力化解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支持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居家安全监护设备,推动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因地制宜提供助餐、助洁、助行等服务。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落实《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开展多部门联合协同的综合监管执法,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全市养老领域监测与评价,按照监测评价结果对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中国社会报)


会议论坛

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 青年学者专场(二)成功举办

11月30日下午,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青年学者专场(二)——老龄社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59)”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研究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红枫计划”(以下简称“红枫计划”)六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主讲,头条养老、学说平台、“老龄与未来”微信视频号提供直播支持,在线参与人数近3万。


本次会议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及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原新,“红枫计划”评审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吴玉韶作为点评嘉宾出席。(新浪网)


研究调查

《2022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发布,老龄化群体青睐“购房自住”全款占比较高

老年住房交易“双驱动”模型中“双驱动”是指影响老年人参与住房交易的两个基本动因,一是居住改善,二是代际支持。


“居住改善”本质上讲属于“养老驱动型”,改善老年人自身居住条件(包括房屋自身条件及其周边配套)。而“代际支持”,即家本位文化影响下老年人以住房为纽带的代际支持意愿。该因素属于“代际驱动型”,希望能够与子女就近居住,以便得到子女更好的照料,或者帮助子女照料孙辈,售房变现支持子女购房等。


据调研,超9成的老年人购房自住,其中有25.3%的老人出于代际支持目的。近2成老人选择在子女居住地附近购房,其中超6成老人是为了方便子女照顾自己。


随着年龄增大,老人购房决策的影响因素也有所变化。70岁以上老人行动和自理能力下降,购房动机更偏向于改善居住条件及同子女就近居住方面,高于70岁以下老人6.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70岁以下老人购房时更注重小区周边(如医院及购物交通设施等)。


至于老年群体出售住房的目的,则是以支持子女为主(代际支持型售房),占比近5成。其中近3成是用于变现支持子女买房,主要支持子女“小换大”改善居住品质,以及为子女购置婚房,其次为变现给子女分配财产或清偿债务。(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