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观察 | 一周养老动态(第39期)
2022-10-18 746

一周养老动态

 2022年第39期 | 总第537期 | 9.26-10.02 



宏观政策


山西|发布《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同时涵盖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省级地方法规,填补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主题的立法空白。山西在开展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试点、积极引进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的同时,培育了众多本土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建立了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模式。《条例》共7章37条,包括总则、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七个部分。对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作出全面规范,进一步以法治的方式保障老有所养,促进全省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包头|印发《包头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行动方案》

9月27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包头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主要框架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接下来,按照自治区、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包头市民政局将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实,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包头市民政局)


江苏|《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9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该法规顺应江苏省老龄化趋势,重点就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基本养老服务,强化重点老年困难群体养老保障,为居家社区养老提供制度支撑进行了修改。为丰富养老服务资源,条例分层分类提出要求。县级政府要统筹利用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资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推进覆盖城乡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要引导社会力量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鼓励邻里互助养老,鼓励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服务。条例还要求引导颐养住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新华日报)


江苏无锡|《无锡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发布,22项任务落实“老”优养“小”优育

《无锡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正式公布,首次将社会高度关注的两大事项统筹考虑、整体解决,提出22项重点任务,打造“老”有优养、“小”有优育服务新格局。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关键在落实,而落实的重点就是增强服务能力。无锡把实际行动落在了增强家庭照护和社区服务能力上。一方面,开展家庭养老托育照护技能培训,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工作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另一方面,重点打造15分钟“养老托育服务圈”,大力发展助餐、助急、助医、助行、助浴、助洁等服务。尤其在助餐方面,建立发展“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服务模式,确保2022年底前,街道(镇)区域性助餐中心覆盖率100%,到2025年,老年人接受上门服务覆盖率100%。(无锡日报)


新疆|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养老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管理,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2020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2014年印发的《细则》已施行了7年多,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自治区养老服务工作实际,无法满足各地(州、市)的工作需要。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更好满足我区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自治区民政厅对2014年印发的《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疆民政)



统计数据


山东济南|集中启用193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9.9万平方米

日前,济南市城乡养老服务设施集中启用仪式在历城区养老服务中心举行。据介绍,包括当日启用的历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在内,此次全市集中启用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共计193处,总建筑面积达19.9万平方米。其中,区县养老服务中心4处,日间照料中心30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处,养老服务站4处,农村幸福院132处,敬老院提升改造10处,民办养老机构4处。未来,济南市新建养老服务设施将不断启用,以更优质、更全面的康养服务,不断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助力广大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央广网)



福利保障


浙江嘉兴|大力推行长护险 让每位老人都活得幸福有尊严

嘉兴是全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也是浙江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嘉兴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00.4万,占比达到27%。早在2008年10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嘉兴市嘉善县调研时,曾专门来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询问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就如何让老年人幸福美满地安度晚年作出强调:“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等老龄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嘉善的长护险已在嘉兴全市推广。希望嘉兴在财政可承受、可持续的范围内,持续创新完善机制体制,更加注重照护服务专业化队伍的培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兴日报)


山东济宁|再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惠及140万居民

9月29日,济宁市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提高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济人社发〔2022〕16号)。自2022年7月1日起,济宁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60元,直接惠及济宁市140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自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济宁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已由最初的55元将提高至160元,累计增幅达191%,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要,增强了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各级人社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正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做好资金调度,确保提高后的基础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济宁新闻)


湖北宜昌|连续5年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自2018年5月起,宜昌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老年意外伤害保险金近1260万元,惠及城区20余万名老年人,出险报案累计3156余起。截至目前,赔付保险金累计约为826万元,为老年人构筑安全保障网、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宜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山介绍,宜昌市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0万名,老龄化24.95%;80岁以上老人13.8万名,空巢老人逐年增多。为了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心、更有尊严、更幸福,从2018年5月起连续5年,宜昌市委、市政府以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年满60周岁的城区户籍老年人及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无需申报,极大减轻了老年人家庭经济负担,彰显出宜居宜养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温度。(宜昌市民政局)



社区居家


内蒙古乌兰察布|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集宁区碧海社区养老服务站自9月16日试运营以来,为周边4个社区的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助医等养老服务,像这样社区养老服务站在集宁区还有10个在同步开展相关养老服务。2021年以来,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关部署,将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全市“民生工程”重点督办项目,作为民政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重点推进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建设全市1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7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目前已大部分建设完成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接运营,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乌兰察布民政局)


天津东丽区|打造家门口养老模式 安享一站式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按照市民政局的部署要求,东丽区紧紧围社区养老设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创新模式路径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四个同步”,加快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推进基本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样化、专业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坚持改革与创新同步发力有效发挥驱动作用。东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2022年全区重点改革任务,由区委书记谢元同志任组长,亲自督办。坚持标准与监管同步运行有效发挥支撑作用。坚持联动与优化同步实施有效发挥服务作用。(天津市民政局)


上海|各区积极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

2019年9月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三年来已有三批共121个街镇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2022年9月,第四批49个试点街镇推出后,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街镇达到170家。9月下旬,第29个“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期间,本市各区为进一步打造社区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参与活力,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主题活动,传递关爱认知障碍家庭的正能量和科学理念,共同筑起守护记忆的围墙,让认知障碍人群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静安区|床边有求必应,“原居安老”添安全感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在发力建设机构养老床位的同时,也聚焦老人家中的一张床。以这张床为枢纽载体,安全监测、健康照护、就医配药、出行叫车,更多为老服务资源“输送”至老人家中,力求有求必应,加速催生“家庭智养院”,回应老人最朴素的心愿——“原居安老”。在老龄化程度超42%的临汾路街道,已有48位老人签约家庭床位服务,238位老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文汇报)


上海松江区|中山街道做强资源链接,积极培育友好大使和单位

作为第一批试点街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从改变服务对象的物理空间和社会人文环境出发,明确细化目标,确定行动方向,组建工作团队。结合社区特点,选择适合本社区的干预活动,联动专业方合作,形成中山街道本地特色的认知症社区照护体系。松江区中山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由上海普陀区幸福海马为老服务中心承接,该组织是一家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和健康咨询等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上海市民政局)


湖北武汉|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武汉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家庭养老床位补贴。在项目实施阶段,经所在区民政部门验收合格且连续提供服务满6个月的家庭养老床位,根据其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费用,采取实报实销方式,给予每张床位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已享受我市居家适老化改造补助的老年人家庭,只进行智能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可比照养老机构享受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武汉市民政局)


广东江门|居家适老化“小改造”构筑养老“大幸福”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江门市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采取施工改造、设施配置、辅具适配等方式,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降低老年人在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政府资助对象家庭适老化改造469户,资金投入约115万元。(江门市民政局)



机构养老


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再添新军,老年人跨区域养老有更多选择

在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民政部门指导下,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继2020年首次发布、2021年发布第二批名单后,于9月30日再添新军。现名单中包括了来自江苏、浙江、安徽近40个城市的108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共计47119张。上述养老机构中,包括诸多品牌连锁养老机构,他们的跨区域开放,将进一步满足长三角地区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升跨区域养老的便捷度,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上海市民政局)


甘肃|子女省心 老人舒心 甘肃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暖民心

202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眼,从养老服务“需求侧”着手,再次将“建设1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纳入10件为民实事。这一年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甘肃省民政系统统筹谋划、积极作为,确保为民实事项目平稳推进。截至9月12日,14个市州78个县(市、区)的120个项目全部完成选址工作,市县两级均制定了实施方案,14个市(州)市级资金配套全部到位,17个已建成。其中,华亭市、庄浪县、静宁县、瓜州县、高台县、靖远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通过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营。(每日甘肃网)



农村养老


江苏泰州|试点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 “小老”结对“老老” 孤寡也有依靠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江苏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50.53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1.84%,高于全国3.14个百分点。“银发浪潮”汹涌而来,去年,泰州兴化市昌荣镇开始探索“银龄互助”模式,尝试破题。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全面实施定期探访制度,“十四五”末农村地区独居、空巢、高龄留守、失能失智等困难老人的探访帮扶服务要实现全覆盖。鼓励各地在农村布点互助养老设施,探索“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付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保障运营可持续性。(新华日报)



医养结合


湖北|智慧养老托起“最美夕阳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湖北省60岁以上人群超千万。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命题。早在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早在2019年,武汉就被列入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条件下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城市,并出台《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武汉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优化市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居家上门服务1.1万人,适老化改造2500户。(金台资讯)



产业发展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为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服务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促进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产品保险期间不短于5年,保险责任限于生存保险金给付、满期给付、死亡、全残、达到失能或护理状态,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交费灵活性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应就个人养老金制度及其税收政策、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管理要求、保险行业平台信息管理要求专门进行说明。保险公司应加强个人养老金资金管控,个人养老金产品相关业务发生的各类资金往来应符合资金账户封闭管理要求。(中国长安网)


高德打车|“无目的地叫车”成老年人专属 助老打车服务人数同比增长1.5倍

重阳节将至,高德打车发布《助老暖心出行计划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使用高德打车助老打车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同比增长1.5倍,老年人使用手机叫车的频次也增长了43%。今年,“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年度12件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高德打车推出助老打车服务近一年来,帮助老年人出行累计里程达到7000万公里,其中最多的五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和杭州。随着使用门槛的降低,“无目的地叫车”成了老年人专属,老年人手机叫车不用进行输入操作,“数字鸿沟”正在逐渐被填平。(光明网)


万科物业|发布行业首个《空巢老人物业服务指南》

9月29日,万科物业发布《空巢老人物业服务指南》,这也是物业行业首次发布该类指南。相关数据显示(《老龄化研究报告2022》),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1.18亿空巢老人,占全国老年人近50%。其中独居生活无人照看、生老病死全凭天意、赡养老人成为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指南》样本选取万科物业在全国所服务小区范围内13270位空巢老人,深度解析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且细分老年群体,根据不同需求定制不同服务,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满足精神需求。(新浪陕西)



文化教育


江苏|加快推进老年大学建设 未来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

9月22日,“江苏终身教育改革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召开。加快推进市县老年大学建设,“十四五”的目标是每个设区市至少有4所老年大学,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为充分挖掘调动学校尤其是高校资源服务老年教育,我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挂牌成立老年大学或者成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学习组织;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特色品牌和老年教育资源库建设;通过结对共建等方式,鼓励高校老年教育资源进入社区,服务好城乡社区老龄人群。(中国江苏网)



人才队伍


江苏泰州|兴化招募兴化荻垛32名助老员服务老人

荻垛镇共有15个行政村,共招募了32名助老员,每村2名,较大的村3名。重点照顾2000多名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理发、洗衣、卫生清扫、精神慰藉等服务。对纳入服务对象的老人,助老员每周上门服务不少于一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小时。助老员报酬由上级补助和镇补贴,月报酬为2000元,由上级委托的第三方考核机构和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核发放。与此同时,该镇还成立了“未成年关爱保护工作站”,实行困境儿童、高龄老人、残疾人等“一站式”服务。在镇中心区域的梓幸村开办中央大厨房,开展面向高龄老人的阳光助餐服务,每天由中央厨房配送到村,村助老员送至订餐老人。目前,大厨房每天配餐260份,每份成本9元,老人只需花费3元,其余由市、镇补贴。(泰州日报)



资金投入


山东烟台|加大支持力度,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的便利,孤儿上学有了助学金,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在山东烟台,充满暖意的声音、惠及民生的好消息接连不断。这其中,福利彩票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987年以来,烟台市累计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64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48.5亿元,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生态殡葬、残疾人事业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以下是有关养老部分的摘录。2020年-2021年,烟台福彩公益金为市民社区食堂投入“一次性创建奖补”资金1260万元。目前已建成的73家市民社区食堂,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以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优惠;对有送餐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中国社会报)



为老服务


天津东丽区|打造家门口养老模式 安享一站式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按照市民政局的部署要求,东丽区紧紧围社区养老设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创新模式路径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四个同步”,加快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推进基本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样化、专业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坚持改革与创新同步发力有效发挥驱动作用。东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2022年全区重点改革任务,由区委书记谢元同志任组长,亲自督办。坚持标准与监管同步运行有效发挥支撑作用。坚持联动与优化同步实施有效发挥服务作用。(天津市民政局)


安徽滁州|坚持政府引领 鼓励多方参与

近年来,滁州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领,充分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专业社会力量、低龄老年人的积极性,鼓励多方参与,为老年人营造舒心的养老环境。近年来,全市已建成13个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徐小村的1+N站点服务模式投入不多,效果不错,可操作、能复制、易推广。今年,滁州市计划在8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1+N”站点服务模式示范点,优化完善相关做法后在全市农村推广。(人民日报)


福建福州|首个“明厨亮灶”长者食堂在鼓楼开业

今天上午,福州城投福粥庆城长者食堂·学堂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开业。该食堂是福州市首个“明厨亮灶”的长者食堂,并将落地鼓楼区首个长者食堂·学堂联合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同时,还将融入“智慧社区”“长幼融合”“志愿服务”等特色元素,开展助老、托幼、联建共建等形式多样、贴合民生的服务活动,力争打造成鼓楼区首个市级标杆。(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


湖南株洲|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 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目前,我市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7.7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92%,已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为此,我市狠抓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逐步落实到位。独居老人郭光辉今年65岁了,由于腿脚行动不便,吃饭都成了大问题。2019年,社区引进养老机构,采取上门送餐的方式,这才彻底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养老,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养老模式。荷塘区就建立了居家养老全覆盖、社区养老补短板、机构养老实施专业托养的模式,满足了辖区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法治株洲)


广东|为老年人提供普惠均等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广东省内有 8 家港澳服务提供者开设或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港澳地区老年人可选择入住珠三角地区的公建民营、民办性质养老机构以及公办养老机构中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床位,珠三角 9 市养老机构共收住港澳地区老年人 700 多人。出台了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领域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为湾区的养老机构提供认知症老年人长期优质的生活照护服务作出明确指引。(羊城晚报)


广东深圳|十年来着力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近年深圳市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和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十年来,深圳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壮大养老服务队伍、鼓励企业创新研发老年科技产品、智能养老设备。据悉,截至目前,智慧养老颐年卡已惠及全市逾80万长者,覆盖85%的在深常住老年人。与此同时,深圳鼓励企业创新研发老年科技产品、智能养老设备,扶持养老产业发展。(深圳晚报)


贵州六盘水|绘制“五张图”走好“五条路” 打造养老“三模式”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六盘水市采取“软硬兼施、多模共建”的方式,着眼于养老服务政策规划设计、不断夯实养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同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与全市社会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努力把气候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将“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度假式养老”融入养老机制、构建康养胜地,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向纵深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工作路子。2018年获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2022年六盘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模式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六盘水市民政局)



研究调查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2021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有六大特色

9月27日,《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全文发布。《报告》显示,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惠及全市400余万人。《报告》提到,2021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有六大特色,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惠及全市400余万人,加大对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的政策倾斜力度,使其更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研究制定《关于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衔接工作的通知》,推进失能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有序衔接。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人数42.2万人,为符合护理条件的3228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服务。此外,该报告的电子版可以通过北京市卫健委官网和北京市老龄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乐享银龄”查阅。(新京报)


上海社科院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将迎来拐点

9月29日,《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报告以“社会均衡发展”作为年度主题,聚焦收入分配、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分析了反映社会均衡发展程度的城市人口规模、居民健康指标等。报告指出,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且程度更深、速度更快。“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将迎来拐点。根据预测,2025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600万人,老龄化率将突破40%。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开始,户籍老年人口中的高龄老人增速开始加快,据预测,到2025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比2023年增加6.78万人,增长7.8%,远高于户籍老龄化率3.55%的增长速度。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此次发布会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科研成果系列发布会之一。(上观新闻)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江苏省加快完善老年社保体系

9月26日,省卫健委、省老龄委办公室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等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呈规模大、速度快、比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与此同时,江苏省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完善,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快速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介绍,与2020年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202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龄人口比重上升0.41个百分点,全省老年人口总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较上年同期增加33.15万人。(潇湘晨报)


《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发布》,护理问题成最受关注的老年痛点

9月15日,《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围绕中国居家养老趋势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其中,报告整理养老生活的八大恐慌,护理问题成最受关注的老年痛点。一直困扰老年生活的护理难题,失能护理最为难解。戴恩科技所研发的“智能排泄物护理机器人”将很好地解决排泄护理难题。通过全自动处理排泄物与清洗身体,配合智能化康复功能,帮助失能半失能卧床、高龄、残疾、重病等老人及家庭摆脱护理困扰。戴恩科技致力于通过智能科技实现医疗与养老康复共振,整合优化医疗和养老资源,解决社会养老护理与康复难题。(戴恩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