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2-09-24 665

导语

2022年9月18日,“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启动会在云端顺利召开。“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是由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旨在充分发挥各方的研究优势,就金融机构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金融资源分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联合开展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项目发起单位代表及各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教授、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浩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王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管理学教授李文连作为项目专家参与了讨论。

屠光绍就“金融机构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进行了评价,一方面符合现实的社会需要,也有益于金融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实现金融机构的社会价值。第二个方面,有益于社会公众能够更多的了解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1664005611589105.png


作为“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的总指导,屠光绍还对项目的执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项目在执行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评价的质量需要经受住考验;其次,评价项目需要具有长期性,只有持续性的跟踪、评价,具备了时间的跨度,项目的积极意义才能够持续释放,产生长期、正向的影响力;再次,需要建立评价体系的影响力和品牌,社会要认可评价的结果,才能够起到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和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作用;最后,需要注意把握整体的工作节奏。评价工作是系统工程,包括评价体系的建立、项目推介、数据搜集、传播,都需要各方面积极的配合。

1664005640458202.png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本身具备较好的架构,包括了两家研究机构、公益届代表和金融行业界代表,可以形成很好的合力。同时,参与各方都有推进项目的共识,愿意贡献力量,这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他也愿意和与会代表共同推进项目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做了题为“金融机构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路径选择”的主题发言。王振耀提出,中国的金融行业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公共性,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解决了很多国计民生的问题。但在具备公共性的同时,我国的金融行业在社会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金融机构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路径选择上,王振耀提出五个可以参考的方向。他还希望“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在执行中可以更多的融入咨询性的因素,把评价与金融向善紧密地结合,成为国家金融体系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金融行业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1664005666131376.png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王坦教授指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做公益,与金融行业开展公益事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进行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时更需注意解决金融和公益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管理学教授李文连教授也将在评价体系建立及数据分析等技术层面对项目给予支持。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尚德、中国建设银行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社会责任处副处长张建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社会责任处处长沈慧莹、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基金运营部汪洋、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总经理助理林红、中伦律师事务所私募基金与资管部负责人刘柏荣等与会嘉宾从不同维度各抒己见,合力为“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在会议上分享了金融机构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案例。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吴方伟介绍了“金融机构公益慈善参与度”评价项目的工作方案,就项目实施、专家分组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1664005689856762.png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浩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综合与会嘉宾意见,提出评价体系制定的三项原则,第一,评价体系不要太复杂,大道至简;第二,评价工作要注重长期性,打造品牌影响;第三,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希望通过评价项目的发展,能够激励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公益事业,也使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受益。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马一鸣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