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调查”问卷收集工作顺利完成, 新时期乡村儿童发展支持体系合力构建
2022-08-22 826


导语

“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调查”是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主持的大规模乡村儿童社会调查,旨在了解我国乡村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现状,涵盖儿童的家庭、健康、教育、心理、安全保护和社会态度等内容。相关数据报告将在“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论坛”发布。


关于中国乡村儿童调查


2022年7月16日-8月7日,“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调查”(以下简称本调查)的问卷收集工作顺利结束。本调查以我国乡村地区常住儿童(0-17岁)为对象,覆盖安徽、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10个省份,共计83个县(区)1012个村子(社区),初步核对回收有效儿童问卷约11000份。


本调查采取成比例分层抽样,将样本分为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和西南5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根据人数配额和往年应答率(65%)确定最终抽样人数,分层变量为年龄。此外课题组手动添加部分残疾儿童,构成最终的抽样样本名单。调查标准时点为2022年7月1日0时。样本框来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提供的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常住儿童名单。本调查得到“童伴妈妈”项目区的所有县(区)民政局、县项办和童伴妈妈的大力支持。


1661151383632911.png

图表1 “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调查”情况概览


专家学者参与


课题组特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刘文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谢琼教授、《青年探索》副主编王军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万国威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吕利丹副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昕讲师等7位专家学者作为本调查的学术支持团队,并于6月23日成功举办抽样和问卷设计的线上研讨会。


课题组充分考虑专家学者的意见,对样本的全国代表性、乡村常住儿童的定义和测量、特殊儿童的比重问题、儿童自填的年龄门槛、对特定县区进行长期追踪、考虑非等比例分层抽样、县区和村级的多阶段抽样、儿童的年龄范畴、村级单位的选取等抽样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和回应。专家学者们建议修改父母职业问题,并增加儿童流动史、父母婚姻状况、儿童民族、村级信息、0-6岁儿童专卷、父亲养育参与、父亲家务劳动等问题。另外刘文利教授课题组制定修改儿童性教育相关问题。吕利丹副教授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唐丹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娜副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白钰副教授共同制定修改本调查的0-6岁儿童的父亲养育参与量表。范昕老师制定修改婴幼儿家庭环境量表。


1661151407319726.jpg1661151407826038.jpg


图表2 七位专家学者出席调查设计线上研讨会



调查培训工作


为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课题组于7月22日对10省份的所有调查员(即村居的童伴妈妈)进行集中线上培训,培训共分为4场,与会人数超过700人。线上培训集中讲解本调查的调查目标、调查名单、调查要求、应对拒访的方法、质量管理、沟通技巧和危机管理等内容。课题组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线上答疑,利用微信群、QQ群等渠道对调查员的疑问进行及时回应,累计答疑超500人次。


1661151443120054.jpg

1661151443882409.png

1661151443912273.jpg


图表3 问卷调查线上说明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计划于2022年9月底联合举办“2022年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论坛”,本调查是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相关数据报告将在论坛主旨报告中发布。欢迎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和社会人士关注中国乡村儿童发展论坛与本次调查数据。

推荐阅读:

社会引领 | “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成就与挑战”研讨会成功举办新时期乡村儿童发展支持体系合力构建

重磅 | 《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以乡村儿童事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简方宬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