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素养 | 家长怎样带孩子做公益?环保和教科文卫体受欢迎
2022-06-14 1365

本文节选自《重新定义成长——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第四章,该报告是老牛兄妹基金会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展的“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一部分,报告和相关案例已经于2022年6月1日发布。本文作者:李洁、程芬、叶慕亚、曾晶等。


本报告所研究的“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商业性教育机构四类主体,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慈善意识、引导利他行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报告基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大教育理念框架,从需求与供给两端,梳理社会各界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的创新实践。

图片


第四章 

儿童公益慈善教育供给情况与典型案例


一、六成家长带孩子参加过公益慈善相关活动

本课题组从帮助他人、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四个选项考察了家长对公益慈善的认知情况。在被调查家长看来,认为帮助他人是公益慈善的比例最高,达84.8%;其次为捐款捐物,占比80.3%;再次为志愿服务,占比78.8%。从选择“其他”的开放式答案来看,被调查家长对公益慈善的补充看法中,最高频的词汇为“社会”“力所能及”“全民”“大众”“服务”“心理”“爱心”“奉献”等。

图片

图  8 被调查家长的公益慈善认知


图片

图  9 被调查家长对公益慈善的补充看法


从近三年的公益慈善参与情况来看,被调查家长选择“参加过”的比例为28.3%,“没参加过”的为38.3%,有33.4%的被调查家长选择了“有些活动可能是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可见三成左右的被调查对象对公益慈善活动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

图片

图 10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具体来看,亲子公益慈善活动参与率随年龄降低而下降,因孩子普遍在6岁以下,九零后的参与度最低。六零后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最高,达40.9%,其次为七零后,为39.9%,八零后为26.4%,九零后为16.2%。

图片

图  11 分年代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学历越高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越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家长参与度为35.9%,其次为本科,占比29.7%,大专为29.2%,高中等为19.2%,初中及以下为10.7%。

图片

图 12  分学历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从职业类别来看,被调查家长职业为企业事业负责人/管理者的,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最高,达43.9%,近一半的被调查家长都带孩子参加过公益慈善活动,其次为全职主妇,参与度为34.3%,再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与度分别为32.6%和32.1%,办事人员/职员和商业/服务人员的公益慈善参与度也在20%以上。

图片

图  13 分职业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东部地区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最高。分地区来看,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最高的为东部地区,达31.3%,其次为中部地区,为28.9%,再次为西部地区,22.3%,东北地区为9.1%。

图片

图  14 分地区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图片


二、家庭参与儿童公益慈善

活动的类型、领域和认可度


助人、捐赠和主题社会实践是排名最高的公益慈善活动类型。从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的公益慈善活动类型来看,“帮助他人”的占比最高,达51.0%,其次为“捐款捐物”和“公益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占比均为47.2%,再次为“志愿服务”,占比为39.3%,“参与讨论和传播(倡导)”类活动和“慈善筹款”占比与相对较高,分别为32.8%和32.5%,“探访公益项目点”“思考并参加解决方案”“贡献财务/时间/智慧/声音”三类活动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为30%左右,还有25.2%的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了“慈善晚宴或义卖义演义赛”类活动。“孩子单独参加过”的活动里,“探访项目点”的顺序相对靠后,而被调查家长“自己参加过没(带)孩子”的公益慈善活动中最多选择的是“捐款捐物”和“志愿服务”。

图片

图 15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不同类型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表 5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不同类型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

图片


环保和教科文卫体相关活动的参与度最高。按照《慈善法》对公益慈善活动领域的分类,最常见的亲子公益慈善活动领域分别为“环境保护”(54.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系等”(53.7%) “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43.9%)和“扶贫济困”(37.4%),其次为“救灾或紧急救助”(27.1%)和“动物保护”(22.2%),最后为“支持慈善行业发展”。

图片

图 16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领域分布


居住社区是与亲子公益慈善活动联系最紧密的系统。亲子公益活动地点最多的分别为“居住所在社区的周边”(66.7%),“同城”(54.2%)和“学校周边”(53.7%)。可见以社区和学校既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景,也是亲子公益活动的主要场景。公益活动地点离被调查家长生活地点越远参与率越低,同省(不同城)的占比为12.5%,跨省的为9.8%,有3.3%的被调查家长选择了出国参加亲子公益活动。

图片

图 17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地点分布


居住的社区”是亲子公益慈善活动最主要的组织者,占比为55.3%,其次为 “孩子学校” 和“公益机构”,占比分别为49.9%和48.2%),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自己工作单位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占比也较高,达32.5%,约有12.8%的活动是由商业机构组织。

图片

图 18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


学校、社交网络(亲友介绍/推荐、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社区是被调查家长获取参与公益活动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图片

图 19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信息来源


亲子公益活动最常见的时间是周末(75.7%),节假日(不含寒暑假)和寒暑假的占比类似,分别为51.0%和48.8%,工作日仅为13.6%。

图片

图 20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时间


被调查家长对参加过的公益或相关活动认可度较高。我们也引入了NPS(净推荐值)来了解被调查家长对参加过的公益活动的感受。NPS的核心是调研用户是否愿意将这个产品推荐给其他人,以此体现用户对产品是否真正满意,是衡量一个产品是否真正的获得了用户的认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得分区间在-100~100之间。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标准,NPS在30-70之间已属不易,2018年苹果公司的NPS值为46。这次调研被调查家长为他们参加过的公益活动给出的净推荐值为40,可以理解为被调查的家长对自己参加过的“公益活动或公益相关活动”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图片


三、家庭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支出提升空间较大

家庭年均捐款额度和单次公益活动支出相对较低。从参加公益活动的实际支出来看,近一年亲子公益的捐款额度最多的区间为100元以上1000元及以下,占比达54.7%,其次为1000元以上,占比21.1%,再次为100元以下,占比24.1%;近一年亲子公益活动的平均单次花费在51-1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达36.6%,其次为50元以下,占比24.1%,200元以上的仅为3.5%,300元、500元居多,最多的为3000-5000元。

图片

图 21 近一年被调查家长带孩子捐款的额度

图片

图 22 被调查家长带孩子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平均单次花费


图片


四、时间、渠道和可信度

家庭参与慈善的三大瓶颈


被调查家长认为开展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挑战是时间、渠道和可信度。从时间上的挑战来看,被调查家长主要认为孩子没时间或(和)自己没时间带孩子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从渠道挑战来看,有些家长认为当地缺乏相应的活动资源,有些家长认为活动流于形式,可持续性不强;从可信度挑战来看,部分被调查家长的顾虑一方面在于社会总体公益慈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缺乏甄别公益慈善活动的能力;另外,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家长也提出参加线下活动安全问题的顾虑。从关键字来看,“时间”“公益”“机会”是“孩子”参与的主要挑战。

图片
图片

安全有爱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向上向善的自由成长,是每个生命的本能力量。研究团队希望本报告给教育界、慈善界、家长以及其他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带来启发。如对本报告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或者有相关创新实践或项目案例希望分享,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chengfen@bnu1.org与课题组联系。

作者:

李洁 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顾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原助理院长

程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政策规划师

叶慕亚 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顾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约顾问

曾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