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 | 王振耀: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提升抗灾能力——以河南洪灾为例
2022-05-13 1248


2022/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2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全国防灾减灾日来历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410926001ecf0edabf5044c17bf7f16c.jpg

王振耀院长曾任民政部原救灾救济司司长,长期参与我国救灾救济工作,参与筹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并在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首创“一省帮一重灾县”对口支援模式。


鉴于近几年极端性气候事件在全球频繁发生,王振耀院长长期呼吁要特别注意从灾难中学习,从而更为自觉地提升应对灾难的能力。以下根据王院长在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事件后提出的倡议整理。


防灾减灾政策倡议

1

对于自然灾害的刚性预警备灾机制建设要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我们从预警到应急预案的整个备灾响应机制相对柔性一些,后续应考虑让预警备灾响应机制更系统化,比如降雨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强制启动停工、停课、停航、停运等方面的机制。

2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要提高

面对极端性气候事件的不断增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修改并提高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2008年我国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时,有两个水库发挥关键作用并减轻了灾难后果,一个是湖南省郴州的自来水供应系统与当地水库连接,能够实现自流供水到二层楼房,从而使得整个城市断电后还能有基本的供水;另一个是成都的紫坪坝水库,在建设之初就提高了一个等级的标准,使得其在大地震发生时安然无恙。这样的案例表明,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设计者要对极端情况有所考虑。

3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救灾装备要进一步提升

在国家减灾系统中,减灾卫星与气象卫星的信息共享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救灾物资的储备系统也要提升,以救灾帐篷为例,我们基本还停留在相对简单的遮风避雨水平,包括应急医疗、保障基本生活等较为复合的功能还不具备,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4

减灾工作系统加强要更重视民众意识的培养

虽然对一些应急知识大众或多或少都有过知识层面的培训,或者答卷性的考试,但一到实践中就能看出来效果不佳。比如,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如何使用工具来打碎车窗以逃生?从这次郑州的洪灾看,一些人还比较陌生。包括家用的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学校与医院等基层单位的应急储备和培训工作都需要加强。

5

健全发展政府与民间的救灾合作模式

河南救灾中展现了政府和民间的高度合作。尤其是民间力量发挥的作用,是我看到历次救灾中作用最突出的一次。在这次大的灾害面前,政府健全发展了与民间的合作模式,政府和社会密切合作、协同救灾的模式有了不少创新。未来可借鉴河南经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合作模式。

专家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