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王振耀:希望更多的慈善力量能够加入到对植物人的托养照护工作中来
2022-04-28 1262

导语

近日,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呼吁,希望更多慈善的力量加入到对植物人的托养照护工作中来。经记者走访到北京市密云区圣水头村,这里有家残疾人托养机构,7年接收了168名植物人。托养植物人7年来,机构负责人陆续投入自筹资金近600万,至今仍负债经营。社会上专门为植物人提供安养服务的机构也少之又少。


以下为采访全文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密云区圣水头村,这里有家残疾人托养机构,7年接收了168名植物人。

 (北京延生残疾人托养中心创始人)相久大:昨天还一块喝酒活蹦乱跳,今天就倒这儿了。快结婚的,第二天车祸,就躺在这里成了植物人,太可惜。


2014年,神经外科医生相久大辞职卖房,创办了这家托养机构。

相久大:2015年3月8号开始做第一例,这里设置床位39张,咱这儿住了41个人,再也住不了。


植物人,医学上称之为“慢性意识障碍病人”,专家统计,中国每年新增意识障碍病人约10万到20万,病历保有量约30到50万。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主要在临床上分两类人,植物状态和微意识,植物状态的(病人)现在昏迷程度比较深,目前对这类病人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就是对意识本身的这种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清楚,检测和治疗的方法确实没有到那么满意的地步。但是实际上这几年,病人的增长量是非常快的,所以说现在,就是只能在现有的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可实施的这种手段中间进行选择(患者治疗)。所以这类,目前应该不是现阶段的治疗目标人群。(出院后)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在做康复,还有一个就是回家了。


病情重、病程长、花费高,慢性意识障碍病对家庭、医院及医保支付体系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病人家属:脑出血,上年的9月份来,救护车深圳开过来29个多小时,一般正规的医院都是15天,其他医院25天就通知你要找医院了转院了。这样搬来搬去,我们不愿意的,太颠簸了。ICU他一天有时候是1万多,有时候6000多,到现在(花费)100多万。有时候我说,你快点好起来了哦,你不好起来我自己回家了哦。他就很紧张了,就一直睁着眼睛在看着。人家都叫我们放弃,我们不舍得。


像植物人等具有长期康护需求的患者,在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周期,通常不会超过3周。他们之所以被频繁转院,与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床位周转率的考核有直接关系。为探索有康护需求的长期住院病例的合理支付方式,2021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包含中长期康护需求的连续性医疗照护和医保支付体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教授 金华中长期康护医保支付改革项目课题组执行负责人)胡琳琳:植物人,这样的重度的这种失能失智人员,他通常需要持续性的一些医疗护理,还有维持性的康复,他应该是中长期康护医保支付的一个保障对象。从去年10月到目前,(金华)收治的这种持续的昏迷患者有500多例,日均的(医保)支付标准平均是600多块钱。这些患者之前在三级医疗机构还是比较多,现在就会引导这部分患者往一、二级机构去走。总体看这一部分患者,他的日均的费用其实是有所下降。


据统计,改革实施半年来,患者人群的平均住院天数从此前20多天,增加至近50天,平均住院次数由每年约12次,减至每半年一次多。不仅降低了对患者病情的不利影响,减少了由频繁转院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还节省了医保开支,促进了社会康护体系的完善。

胡琳琳:如果能够把中长期康复医保支付的体系建立起来,医保主要是保医疗,然后长护险主要保生活照料,对于患者、家庭、服务机构来说,都是利好。


托养植物人7年来,相久大陆续投入自筹资金近600万,至今仍负债经营。社会上专门为植物人提供安养服务的机构也少之又少。为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呼吁,希望更多慈善的力量加入进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捐一点钱,建一些机构,集中来照料这些人,有一些志愿服务,比如医务社工,都可以进来。大家每人献一点点力量,能对这个群体,形成一种社会性的保护网络。

专家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颖姿

文章编辑:卢晓娜

文章责编:曹淼欣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