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首页
院长专栏

导语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以此目标为导向的各项改革,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的重中之重。

 

2021年,中央提出将第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2年全国两会到来之际,慈善公益、共同富裕引发热议。

 

图片

云南普洱百姓种植万寿菊花奔向共同富裕。史家民  摄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迈过了1万美元的关口,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物质财富从少到多,我们开始考虑从‘好’到‘更好’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

 

王振耀指出,过去是经济价值引领社会价值,现在社会价值开始引领经济价值,进入“善经济”时代,企业是否善待顾客、善待员工、善待环境、产品是否高标准?这些指标成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第三次分配被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鼓励大家做慈善,而是会对整体的分配架构带来机制性的改善,提倡善与爱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会带来好的影响。”王振耀说。

 

“共同富裕不是说去搞劫富济贫,而首先是为广大的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劳动机会,其次是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公平竞争的平台,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说。他认为,打破垄断使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壮大的机会,使所有的市场主题都能公平竞争,对于创造财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有强大的基础,这不是否定市场经济,相反是创造更加友好的营商平台。

 

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说,共同富裕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过上富足、美好、高质量的生活;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结合企业实际,促进技术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企业独特优势,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陈光标说。

 

“公益慈善事业也能为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有的发达国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而公益慈善事业创造的价值能够达到GDP总量的5%,中国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试想当中国迎来了这样的时刻,那社会整体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公共服务精神自然水涨船高。”王振耀说。

 

慈善事业需要社会舆论“以善励善”

 

“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四个基础条件:一部分人较高的财富积累;资源拥有者的高度自觉;廉洁高效的管理和促进机制;扬善的社会舆论。”刘宝成说。

 

“扬善的社会舆论非常重要,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新旧观念叠加、交叉和交替的转型时期,慈善事业也相应地面临新的挑战,乐善好施者担心其无私的付出非但不能收获感恩和嘉许,换来的是对其财富来源的猜忌以及对其人格的污蔑。”刘宝成表示。

 

“做慈善,我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采取的志愿行动,靠的是行动和支持我行动的精神力量;做慈善,也不在于高调或低调,慈善的目的是让社会受益,让社会知道,让更加人参与到慈善中来,这样可以提高慈善捐赠的效率,让慈善更容易日常化,慈善行为应该是公开透明,理直气壮的。”陈光标说,他已陆续向社会捐赠了4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

 

“随着我国慈善时代的到来,我们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包括那些先富起来、壮大起来的企业和个人,能自觉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物质的贡献,我们需要时代的典型”,刘宝成说,“拿出数十亿的现金扶危济困,并多次冲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的慈善,不应该招致冷嘲热讽,这样会导致其他捐赠者害怕曝光、不得不采取匿名的方式,而匿名捐赠难以实现‘以善励善’的社会示范效应。”

 

“我们要对做出奉献的爱心人士予以表彰,这点还做的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培育行善光荣的社会氛围,凝聚正确看待财富、助力社会事业发展的共识,这才是做好第三次分配的根本路径。”王振耀说。

 

民营企业争做共同富裕践行人

 

在2016年《慈善法》颁布之后,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21年,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90万个,其中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始动员起来。

 

“企业既有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作为新时代公民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群体’,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练好内功、发展自己,其次当担当责任,积极有为。”陈光标说。

 

陈光标表示,多年来一直边办企业边搞慈善,将经营企业视为创造财富的手段,将回馈社会当作支配富的终极目的,当前,中央决定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民营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行动方向,我们民营业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诚信廉洁、守法合规为保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真诚回报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

■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颖姿

新闻编辑:王鑫文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