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杰榜 | 冯凌:巨额非定向:寻找方向中的大额捐赠
2022-02-21 1775

导语

2022年1月20日上午,由民德咨询公司、京师善财传承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提供学术和平台支持的中国捐赠百杰榜(2021)线上发布。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冯凌以《如何迎接千亿元捐赠时代的到来》为题从“巨额非定向:寻找方向中的大额捐赠”方向进行探讨。

 

图片


以下为冯凌主题发言整理稿

 

谢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民德咨询的邀请,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参加捐赠百杰榜的发布仪式。过去几天我们和中国公益研究院团队在产出数据的过程中一直有所交流和沟通,我今天发言的主题也是跟团队的一些交流,包括和一些伙伴们的碰撞中产生出来的。

 

为什么用定向和非定向,相对来说是慈善公益行业比较专有的词汇做标题的呢?其实处在现在具有这么多不确定的时代环境之下,做出的这种捐赠是选择下一步会导引的方向而定的。其实我想先说一下为什么用了“非定向”这个词。我们审视今年的榜单会发现前一百名,特别是前十名的榜单,都是一个相对大额的捐赠承诺,也是体现自己专业化、组织化进行行善的意图。另外一些捐赠就是我们选择的常规领域,像一些救灾、紧急救助还有困难帮扶类捐赠,这些捐赠其实是和全年的整个社会发展情况有关。灾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灾害性的捐赠会在这一年比较突出。去年新冠疫情的时候,疫情相关的捐赠占据的百分比会更高一些。为什么今年这种非定向自己设立机构的承诺会占到这么大的比重呢?我觉得可能是我们一些企业家和比较成功的企业希望在社会发展上面做出贡献,以及保持相应的弹性选择,而做出的非常理性的选择。

 

刚才程芬在发布榜单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一个折线图足够引起大家注意的,今年捐赠金额是峰顶式的突起,捐赠金额一下到达顶峰的感觉,明年会不会下落?也许我们别的行业或者有一些新兴行业持续发展得比较好,他们也愿意往这里继续做一些捐赠选择的话,依旧会保持这样的规模。一般来说,突起式的增量,明年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下调的可能,特别是今年我们不能回避的一点是有非常大的政策促进因素,很多企业也好,很多企业家也好,它其实在主动地拥抱我们的第三次分配的政策和共同富裕的号召。往这方面投入资源的话,也是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要跟大家分享我个人的理解。第三次分配形成的资源是不是全部沉积到第三部门?我个人不太同意这样的判断,第三次分配积累的资源也可能回流到第一部门以及第二部门,第一部门是弥补政府在一些投入上相应的欠缺和不足,回到第二部门依然要配合企业运营的大的规划和策略,相应剩下的一些才会留在慈善公益领域。所以我们看到慈善百杰榜榜单千亿规模或者总量非常庞大,但其实说实话,能到我们行业本身做执行和运作的百分比并不是那么多。

 

另外一点,人家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也不是一个挑肥拣瘦或者嫌贫爱富的选择。实际上是因为本身在公益部门行业里面,有执行性的、有落地组织能力的机构相应所占的百分比比较有限。我们能看到的一些钱涌进来后有足够能力把钱花好和经营好、有足够人才运作这部分资源吗?可能要画问号的。昨天看到一些新的信息,大型互联网公司逐步裁撤战略投资部门,它可能从商业投资向社会发展投资做一个转型。这样的人才原来在商业投资领域转到社会发展领域的话,他所谓的方法论以及发展观是不是能和第三部门匹配?这需要时间去考察,也需要时间让他接触到更多一线的东西,给他更多的感觉,才能更快得上手。所以我觉得资源进来以后,第一步会引起一些人才的流动,人才在流动的过程之中,可能会让我们做项目的方式和一些设计项目的方式有改变。包括我们看到一些捐赠为什么喜欢去高校?说实话那些东西和配合企业战略有相当大的关系,像一些高科技企业,他喜欢捐赠一些与高科技相关专业的领域研究,可能就会直接贡献或者影响他所在的领域。但是这个是一个橄榄型的结构,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你做捐赠还是要往顶峰走的话,底下资源还是没有惠及到。你想做这方面资源调配的话,在教育这一领域中,为什么不关注一些职业教育相关的领域,包括转岗再培训再就业领域?我们从国家政策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在高中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已经被划上很大比重的百分比。企业做这样的捐赠选择的时候,可能和以往掐尖式的捐赠有所区别,相应调整捐赠布局。

 

就我们而言,作为专业的公益慈善从业者,任何捐赠或者资本在我们这里都会无差别地看成一种资源,这和看成一种资本去寻求本身的增值有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资源在社会流动的话,应该流向更有社会价值的领域,也就是之前王院长经常提到的,在我们善经济时代,可能需要新的引领方式,社会价值引领商业价值的增值,在帮助商业价值增值发展过程中更加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天是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在经济行业调整大背景下,我们面临坚冰处处的环境,无论是第三次分配也好,共同富裕也好,不应该视为一个枷锁,而应该视为重新看待社会发展的机会,希望我们尽快迎来下一个春天,也迎来慈善公益的春天,谢谢大家。

 

嘉宾

■ 冯凌

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