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简报 | 我国全面启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21-10-31 1936


宏观数据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0万张,同比增长5.9%。其中: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万个,比上年增长11.0%,床位488.2万张,同比增长11.3%;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1万个,共有床位332.8万张。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3853.7万老年人享受老年人补贴。其中,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3104.4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81.3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535.0万人,享受综合老龄补贴的老年人132.9万人。全国共支出老年福利经费385.7亿元,养老服务经费131.3亿元。

2021年度,国家发改委下达70亿专项资金,支持新增养老床位17万张。

一、我国全面启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9月26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养老服务核心目的是从制度上保障全体老年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权,保证全体老年人在享受基本养老服务上机会均等、规则公平。基本养老服务应当以满足失能照护需求为核心,以保障生活安全为底线并动态调整,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防止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现象,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养不起老”“养不好老”等急难愁盼问题。

当前,多地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北京明确界定托底保障、困境保障、重点保障三大类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为指导,精准掌握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底数,保障老年人权益。重庆注重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到2022年实现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广州基本养老服务呈现“三高二低一多”的特点,即高质量的发展体系、高标准的养老服务、高要求的综合监管,低门槛的服务准入、低支付的服务保障,多元化服务供给。

“十四五”期间,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完善专业养老服务支撑网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落地落实。

二、北京、上海发布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助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9月,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这是继2007年以来北京连续第15次发布关于老龄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截至2020年底,北京共有养老机构544家,养老机构集中照护床位10.7万张;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5家;养老家庭照护床位0.3万张,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从“十四五”至2035年,北京养老体系建设将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北京与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体。《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指出,未来十五年,北京将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体系结构、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产业5方面,推动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统筹、独具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精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预计到203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21.6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达9.5张;建成并运营街养老照料中心不少于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不少于1600个。

上海在全国率先建设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保障认知症老人晚年生活。《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18项主要指标、10大主要任务和5个重大项目,提出到2025年,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达1.5万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街镇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引导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扩大护理员供给,实现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不断健全、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产品充分发展、高质量的养老行业管理全面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梯度更加合理的目标。

三、《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于10月1日正式实施,立法保障独生子女陪护假

《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是贵州省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于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职工陪护假”实施标准,职工是独生子女的,每年陪护假累计不超过15天;职工是非独生子女的,每年陪护假累计不超过7天。职工在陪护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当前,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宁夏等14个省份出台省级文件,淮安、西安、广州从地级市层面,均已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

从陪护假/护理假时长看,各地标准不一,主要包括≥5天/年、≤10天/年、≤15天/年、≥15天/年、20天/年、≥20天/年六类规定。其中≤15天/年是多数地区采用的标准,有7地执行。河南护理假规定每年累计不少于20天,内蒙古、黑龙江、云南、西安4地护理假为20天/年,是时长最长的5个地方。

从制度来源看,黑龙江、河北、宁夏、四川等12地市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形式予以明确,贵州、西安则通过养老服务条例/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地方法规中予以明文规定,来源不同。

四、西安建立居家老年人探访制度,将失能老年人纳入探访服务重点对象

西安市《关于建立居家老年人探访制度的意见》发布,标志着西安将正式建立居家老人探访制度。文件对探访对象、探访方式、探访内容及频次、探访服务主体、探访服务机制等内容予以明确。

在探访对象方面,除了独居、空巢、留守、高龄、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西安还将失能老年纳入探访服务对象,重点保障家庭照护资源不足、急需关怀探访的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权益。大连、济南、泰州等地也已明确将失能老年人纳入探访对象中。

在探访方式方面,西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状况,推出精准服务。居家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电话探访;对于需要养老服务支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照料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探访,提供后续专业化服务。

在探访内容及频次方面,西安的专项政策规定更为具体、详细,从健康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安全情况、需求情况、特殊情况6方面进行落实,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状态与需求。同时规定,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应至少探访一次,要全面了解居家老年人现实生活状况,进行详细地记录,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探访次数。

在探访服务主体方面,西安将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参与探访服务,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养老服务机构、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老年协会、志愿组织、邻里亲属共同参与。西安对探访人员的准入条件、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同时也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险等方式,为探访人员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

在探访服务机制方面,西安将注重探访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居家老年人探访服务系统、手机APP应用程序等开展服务,并建立需求老人帮扶机制,在开展探访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开展关爱帮扶行动,为老人提供政策帮扶、服务帮扶。西安将于2023年常态化开展探访服务工作。

五、《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发布,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9月22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报告显示,我国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我国居民养老收入保障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居民养老投资意愿不断上升、养老财富储备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应重点关注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拓展金融产品功能,并逐步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尤其是加快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完善养老保障。

我国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总量不足。77.79%调查对象的储备金额在50万元以下,31.91%的调查对象养老财富储备在10万元以下,仅有22.17%的调查对象的储备金额超过了50万元。

我国居民养老投资意愿上升。49.83%的调查对象将“确保本金安全,收益多少不重要”作为其长期目标,96.69%的调查对象愿意在税收优惠激励下进行市场化的养老财富储备,我国在此方面也已展开探索。2018年,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调查结果显示,68.74%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这一政策,也印证了居民对养老金融税优政策的较高关注度。

我国居民通过多元化渠道进行养老财富储备。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房产、基金是最重要的储备方式。有些调查对象还参加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有通过购买股票、信托产品、国债等进行养老财富储备。

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不断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联系我们: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主笔:李曼

审核:高云霞

统筹、签发: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邱亦菲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