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十方缘心灵呵护纳入社会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1-10-03 2019


2021年9月30日上午,由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线上线下形式在京召开十方缘心灵呵护服务纳入社会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主持,24名产官学界专家参加会议研讨,共同对心灵呵护纳入社会政策支持提出建议。

会议开始,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从项目背景及推进计划、心灵呵护纳入社会政策支持研究成果两个方面做课题汇报,并提出推动心灵呵护服务纳入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基本养老服务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发挥心灵呵护在国家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纳入全国社会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出台行业或团体标准推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建立系统平台,提高慈善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明确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成为国家民生事业“十四五”规划及健康中国重大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个方面政策建议。


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方树功开场发言,分享十方缘有三个目标:一是希望使全国四千万临终老人在宁静祥和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二是希望心灵呵护能成为一个行业、学科;第三是希望能普及到整个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呵护自己的家人。十年来十方缘做了三件事,一是记录了所有服务案例,第二是开放给各种智库研究;第三,不仅靠公益,还与养老、家政、临终关怀、医疗行业合作推动,积极进行政策倡导、社会倡导、跨行合作。通过开发教材、初级培训系统、讲师培训为项目提供研究支持。

日本女子大学社会福祉系教授沈洁以日本生命末期疗护制度为主题做分享,指出如何确立临终关怀和舒缓质量在健康医疗政策体系中定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培养专业人员队伍,普及大众教育,将是我国急迫解决的政策课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评估监管服务部副主任任娜肯定了项目的内容与意义,对报告中心灵呵护概念界定、政策梳理补充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心灵呵护纳入政策支持还有一段路要走,理念共识、支持对象、培训和服务付费测算依据等都需要明确细化。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处长尹政伟对北京安宁疗护机构铺设现状进行介绍,安宁疗护缺乏公众认知问题,要在体制、政策、行业、对象方面做好定位,以积累的案例数据库去分析对应服务需求,而非某一普适标准模式。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杨根来指出,心灵呵护具有丰厚推广价值,包括社会要求、老年需求、政府号召、行动目标几方面;需要学界、业界、政府多方发力推动心灵呵护职业化。

行业各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灵呵护委员会执行主任姚越表示,课题的视野应放在生命全周期的关怀,甚至出生前就应做好死亡教育的工作,应有试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基础。吴民副主任表示,我们要建立持续的交流平台,纳入到继续教育体制,达到全方位十方缘技术化目标。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安宁疗护分会常务副总干事周正顺分享在调研基础上对北京与上海的安宁疗护现状对比经验,提出心灵呵护界定部门和位置及范围还需要界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除上海外,北京将在医务社工框架下全面铺开,人才激励机制及费用支付方面还在探索。


多元文化研究学者刘丰指出,公益研究院可以联合政府、专家等多方力量,推动国家政策变成有力支撑,与十方缘结合对安宁疗护整体设计十分重要,未来真正建立有影响的中华公益智慧体系,与善经济高度融合起来。


中国战略委员会顾问赵晨、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谢慧淦、上海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理事长陈星宇、濮阳爱与陪伴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理事长王秀芹、江苏圣源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杨萍等结合服务体会做发言。

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雁南在总结时表示,十方缘的灵魂最重要的是“三不”理念,即: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爱与陪伴,十方缘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在于此,怎么让“三不”理念扎根很重要。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中华民族在不断消化死的理念与知识,十方缘发展至今是中国心灵呵护事业的一大步;政府和社会成就很大,但还需要打通政府和社会、民政和卫生部门的对接渠道;可以尝试在单位社区做示范,找一些对接点来探索,产生智慧经验报送政府;此外,要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机制,专家对接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未来通过联动合作,继续推进提升社会政策容纳和服务质量。

此次会议对心灵呵护服务纳入社会政策支持研究充分研讨,下一步课题组将充分吸纳各方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发挥产官学研用互动机制,进一步形成更积极的政策及行动建议。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邱亦菲

作者:石洁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