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简报 | 慈善法开门修法正式启动
2021-07-22 慈善研究中心 1789

据民政部举办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90万个,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2289个,已基本遍布所有行业和各个领域。另据民政部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超过1000万人,均比“十二五”末增长30%以上;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57.3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66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92亿人。此外,6月3日,美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兴向王兴基金会转让5730万股股票,股份价值176亿港元(合145亿人民币),将专门用于推动教育与科研等公益事业。


全国人大社建委正式委托起草《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各地广泛开展专题研讨,为修法建言献策


6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正式委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起草《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牵头召开研讨会,探讨第三次分配理论,财税政策、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慈善募捐与网络慈善等议题。社会各界深入开展慈善法修订调研工作,探讨新发展阶段,慈善法实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为提出高质量的慈善法修订建议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意见,对慈善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于6月10日发布,对慈善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一是要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三是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四是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活动的监督管理,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五是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


民政部及各地民政部门陆续发布“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慈善事业发展作出部署


日前,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积极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同时部署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十大工程。近日,广东、浙江等省份陆续发布本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海南、黑龙江等省份在向大众公开征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意见。


民政部印发开展邻里守望活动通知,提倡基层社区开展邻里互助活动


近日,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工作要求和民政部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结合落实《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民政部就部署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发布有关事项通知。促进基层社区组织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对于传承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美德,促进基层各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张謇慈善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推进张謇慈善精神的弘扬普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传承张謇精神的重要指示,6月8日至9日,江苏省慈善总会和南通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张謇慈善研究中心。该中心将重点围绕张謇慈善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地位作用、社会影响、精神内涵等开展研究,探索新时代如何学习弘扬张謇慈善精神,倡导更多的企业家见贤思齐,勇担社会责任,激发社会公众投身慈善,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在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该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深入探讨民营企业如何弘扬张謇精神,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中国民营企业财富向善。


民政部就第三次分配开展调研,强调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


6月15日,民政部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第三次分配”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和公益慈善领域的近20位专家学者聚焦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进行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慈善的作用,对于推动解决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