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推动儿童主任迈向“儿童社工”
2021-07-08 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1937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徐珊认为,儿童主任或儿童福利督导员在全国村居普及是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迈进的第一步,当前儿童主任队伍建设仍面临资金、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在资金方面,全国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实现儿童主任补贴的发放;又如在能力建设方面,培训的体系化程度和力度仍需加强。


加强儿童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基层的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是政策落地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目前,推动儿童主任迈向“儿童社工”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儿童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已经实现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全覆盖,儿童主任共66.3万名,儿童督导员4.8万名。

 

早在2010年,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通过在村(居)委会设立“儿童主任”岗位,探索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模式。儿童主任模式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网络,解决儿童和家庭获取政府和社会资源不畅的问题。

 

2016年,儿童主任模式写入国家政策。2019年,村(居)儿童主任在全国铺开,其岗位建设与能力培养成为重点。

 

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要在村(居)委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的通知》也提出要发挥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作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儿童发展也迎来新机遇。2021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加强乡村儿童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这意味着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被提上新高度,人才队伍建设将成为乡村儿童建设重要方向。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强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将成为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任务。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徐珊认为,儿童主任或儿童福利督导员在全国村居普及是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迈进的第一步,当前儿童主任队伍建设仍面临资金、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在资金方面,全国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实现儿童主任补贴的发放;又如在能力建设方面,培训的体系化程度和力度仍需加强。


徐珊建议,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应从3个方向发力。其一,儿童主任并不是孤立的儿童保护与福利工作者,而是一条资源链接的“纽带”,能够链接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这就需要系统化地提升其能力,例如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需求的技能,充分熟悉和掌握政策,有效识别服务对象的特点并链接相关资源解决问题,等等。

 

其二,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在儿童主任补贴、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

 

其三,政府应通过指导、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县域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机构发展,为儿童主任提供更多社会支持。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柳认为,“十四五”时期,儿童福利保护体系建设的迈进,关键之一是实现工作人员从兼职向专业化队伍建设转变。

 

徐珊认为,鉴于其工作方法和服务对象,儿童主任迈向专业化的重要路径是向专业儿童社工方向发展,各地可将队伍建设与社工人才培养结合。她还认为,应从学科建设、人才职称等方面推动儿童社工成为一个专门的社工分类,“未来如果有儿童社工证,那就鼓励他们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