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理想的儿童保护体系什么样?7个要素不可少
2020-12-11 3775

国际视野|理想的儿童保护体系什么样?7个要素不可少


引言

  正值年底布局未来战略制定新年计划之际,特别给大家推荐一门哈佛大学的公共课Child Protection: Children's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儿童保护:儿童权利的理论与实践),一起来看看在《儿童权利公约》的框架下,什么是儿童保护,一个理想的儿童保护体系是什么样,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什么是儿童保护?

  受保护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儿童权利公约》第 19 条第一款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保护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在《儿童权利公约》的框架下,儿童保护目前普遍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即儿童保护是防止和应对针对儿童的暴力、剥削和虐待,包括商业性剥削、贩运、童工和有害的传统习俗(如女性割礼和童婚)。儿童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精确的概念,而是一个全面整合的系统。

 

一个理想的儿童保护体系长什么样?

每个儿童可能都有着非常独特和个性化的需求,但个体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如果从个体视角向系统视角转换,我们会发现需要大量的合作与协调才能真正地解决儿童保护问题,而这种机制就称之为儿童保护体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保护体系的定义为:由一系列要素组成,通过良好的协调机制强化儿童保护的环境,既能预防也能对儿童面临的风险予以响应的体系。

理想的儿童保护体系包括七个要素:政策法律法规,机构和部门间的协调,预防和响应服务,专业人员和能力建设,社区社会环境和规范共识,财政资金,数据,这些要素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推进儿童保护实践。 

图片1.png

为什么推荐这门课程以及怎么学习?

前两天看到发展简报对乐施会中国项目廖洪涛总监的采访中谈到,“如果不熟悉国际话语体系,别人就会误解你的好意,低估你的贡献”,深以为然。签署《儿童权利公约》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中国政府与国际国内社会力量合作在践行公约基本原则、保护儿童权利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未来儿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国内政策法律框架。

在儿童领域开展工作的伙伴除了在国内进行合作与交流之外,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登上国际舞台,想要走出去讲好中国儿童的故事,也需要熟悉相应的国际话语体系。这门课程帮我厘清了很多概念,也希望对各位伙伴有所启发,期待将来我们可以在一些共识的基础上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


作者:李洁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