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 | 王振耀:北师大开放的环境让学校和公益慈善产生密切联系
2020-09-15 14229

9月9日,"99公益日"和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受邀参加北师大“我有一位好老师”教师节特别直播活动,畅谈北师大与公益慈善。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北京师范大学以 “我有一位好老师”为主题精心策划了特别直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教授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教授、北师大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吾龙作为特别嘉宾接受采访。

640.png

 “我有一位好老师”教师节特别直播活动现场


如何做到在社会上担当公益实践的组织者,同时还能回归校园做一名老师,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化?


张吾龙:


北师大是综合性、研究性的学校。我们做公益离不开实践和研究。北师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师大为公益事业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公益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的研究,如果公益只停留在实践层面,那么无法实现长足发展。


北师大目前在做的“启航计划”,为贫困地区培养教师,这是北师大对教育的社会责任,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这是北师大对社会公益的支持。


王振耀:


我在民政部从事慈善管理工作,中央有很多司长来到北师大,我也是其中之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师大的开放包容,特别感谢北师大,不仅很开放,而且很务实。在北师大的沃土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善经济”的概念,并得到了北师大同学和老师的大力支持。


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都是在北师大的环境中诞生的。比如研究院目前最大的成果——儿童主任。由于社工的概念比较缥缈,我们把它转化为“儿童主任”这一概念,实现村村都有儿童主任,乡乡设有儿童督导员,这一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肯定,这就是在北师大诞生的。


此外还有最近我们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对《慈善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这些都是在北师大的环境中实现的。北师大包容开放的环境让学校和公益慈善产生密切的联系。


张立:


作为一名研究者和学者,过去在社会实践中,我曾到偏远山区去,在那里看到了老百姓的赤贫状况,并了解到当地流传的民谣中由于饥饿和贫穷,村民甚至萌生了杀大象的想法。我作为一名大象研究者感触很深,我们的研究只有走进实践才能得到理解,我们保护自然之前也要关注社会民生,只有将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民生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光做研究是不够的,在做好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深入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