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抗疫聚焦
专题分析

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特点与政策分析



要点

随着疫情防控周期延长和春季的到来,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病情波动、肇事肇祸风险,疫情防控难度增加。2018年初,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581万。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全国已有32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确诊患新冠肺炎,有43名为疑似患新冠肺炎,范围涉及全国17个省份,病例分布以武汉市为主,孝感市、黄冈市也有部分病例,其他地区以散发为主。进入2月中旬以后,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部署精神障碍患者防感染和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地方通过防控工作指引预防聚集性感染,并开展送药上门等解决用药问题。北京在实现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零感染”的同时,提出系统研究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机制。当前,疫情防控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全球疫情传播风险的增加,仍需以机构为重点继续加强防控集中感染,同时注意加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和服务工作。


目 录

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特点与政策分析 

一、精神障碍患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复杂 

二、国家和地方共同强化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 

(一)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 

(二)地方细化防控工作指引预防聚集性感染 

(三)多地为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四)北京加强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机制研究构建长效机制 

三、亟待加强精神障碍患者防感染保生活措施 

(一)以机构为重点继续加强防控集中感染 

(二)加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和服务工作 


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特点与政策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而春季是精神障碍的高发季节。精神障碍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也存在社会风险隐患。如何有效管控救治,成为关注焦点。2018年初,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581万。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全国已有32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确诊患新冠肺炎,有43名为疑似患新冠肺炎,范围涉及全国17个省份,病例分布以武汉市为主,孝感市、黄冈市也有部分病例,其他地区以散发为主。评估精神残疾人的疫情防控风险,积极有效开展疫情防控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精神障碍患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复杂

精神卫生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疫情的影响使得精神卫生问题更为突出。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极为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贫困率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治疗依从性低,缺乏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流浪乞讨等状况。同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受季节和疫情的影响,容易出现病情波动、肇事肇祸风险,既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也是疫情防护的重点人群之一。此外,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长期需要他人照顾和药物控制。疫情的持续和隔离,增加了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的难度。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承担了较大的照护压力,尤其是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二、国家和地方共同强化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

(一)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形势变化,进入2月中旬以后,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引起高度重视。2月1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和治疗管理出台专项文件。2月24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办公场所、商场超市、中小学校等多个场所共15份防控技术方案,其中一份防控技术方案专门针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2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6号)要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公安部门移交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康复服务,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统一部署,有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服务。可以看出,近期政策力度明显增加。

1  国家层面残疾人疫情防控主要政策(20202月)

8.JPG


(二)地方细化防控工作指引预防聚集性感染

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居住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特困人员、社会代养人员三类。在具体主管部门上,由卫健、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分别管理。从民政主管的精神疾病服务机构来看,2018年底全国社会福利医院145家,床位6.3万张。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防控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常规医疗机构的一些防控措施,还需采取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广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广东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按照高、中、低的健康风险级别区分防控措施。从门诊入口管理、预检分诊、新入院患者观察、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监测、住院患者管理、病房管理、采取严格的门诊和住院限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调整复诊与随访时限9个方面加强防控措施。

(三)多地为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我国90%的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在社区,而且每位精神障碍患者一生中90%的时间也是生活在社区。在社区层面,青岛市崂山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及时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宣传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疫情防控知识,加强患者及监护人心理健康教育,缓解疫情防控势态下的心理焦虑,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让患者家属关注区疾控中心联合新阳光心理研究所推出的由心理专家讲解的新冠防控心理防护线上微课,详细了解《关于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常见问题》。居家服务方面,包头市第六医院制定印发了《包头市第六医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精神卫生项目,由点对点医生与分片包干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访医生,每月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随访技术指导,了解辖区患者病情,并对有重点人群的机构加大指导力度、增加指导频次。为确保居家患者不因断药而出现病情波动,医院还提供了购药、寄送药品的服务。漯河市由市卫健委组织市救治救助小组免费送药上门,各级项目办成员24小时待命,克服路途遥远、因疫情管控卡点设置入村入户难等问题,及时将药物送到病人手里。

(四)北京加强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机制研究构建长效机制

北京在实现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零感染”的同时,提出系统研究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机制。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注重精神障碍患者为代表的残疾人保障的长效机制。2月,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先后到朝阳区东方爱心康复托管中心、大兴区精神疾病农疗康复中心、大兴区精心康复托养中心、丰台区温馨精康园调研残疾人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查看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询问机构内残疾人生活、康复情况及机构运行实际困难,慰问参加社区值守的残联工作人员。提出残联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系统研究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机制,勇于创新,健全制度,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三、亟待加强精神障碍患者防感染保生活措施

整体来看,当前全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在不断下降,治愈病例在不断攀升,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仍不能松懈。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其所导致的应激、恐慌情绪以及服务资源不足,在疫情尚未结束期间,仍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项重大挑战。还需通过以下措施,继续做好疫情期间精神卫生工作。

(一)以机构为重点继续加强防控集中感染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和影响风险的升级,近期韩国一家医院的精神科发生了102个病人中99个感染新冠肺炎的聚集性疫情,也提示我国当前对精神卫生机构要加强防控。各地仍需严格执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严防输入性病例。继续按照易肇事肇祸风险评估的级别,开展不同的管控措施。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照护、心理疏导和用药等各项服务及时到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当地具有新冠肺炎诊疗能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建立联络会诊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控知识的培训、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尽量减少门诊患者复诊次数,减少外出流动,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的风险。

(二)加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和服务工作

  结合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来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与贫困交织,而且农村贫困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多以居家为主。加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尤为重要。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残疾人,要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福利保障。在各地加强落实执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在既有的领导和协调制度下,对风险评估≥3级(高风险)的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重点防控,逐一落实监护人。家庭有监护能力的,由监护人或家属负责监护,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疫情期间指导;无监护能力的,由村(居)委会、单位落实专人监护,保障基础的照料和监护。在村委会干部、监护人、家属等相关人员就近照料的同时,继续做好送药上门、服务上门工作,做到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监护和治疗措施,严防漏管失控现象,消除了肇事肇祸隐患的发生。


注:

(1)数据来源:2018年1月26日由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召开的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视频会议上公布。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26/c_1122323778.htm

(2)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作者:成绯绯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