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抗疫聚焦
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高华俊:疫情防护应关注养老院内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接受新京报记者就近期民政部针对高风险地区出台新版防控指南提醒到,非高风险地区要防止用力过猛,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封闭管理,应对养老院内老年人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2月25日,民政部印发新版防控指南,专门针对湖北省武汉市等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养老机构,以及非高风险地区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作出要求。指南要求,以上两类养老院严格执行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只出不进制度,老人室内活动暂停。

 

专家提醒非高风险地区要防止用力过猛,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封闭管理,应对养老院内老年人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暂停老年人室内集体活动

《指南》要求,非特需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门外设立物资交接区,并做好人员和物资消毒工作;加强门卫值班,暂停外来人员入院的一切服务行为或活动;工作人员应在养老机构内居住或安排集中独立场所居住。

 

养老机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只出不进制度。因特殊原因需返院和新入住的老年人、返岗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应经14天隔离观察并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能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严格实行区域化通道的封层管理模式,设置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制定并严格落实规范严谨的分区管理流程、操作规程。

 

老年人防护措施更加具体。《指南》明确,在室内无人状况下,可采取紫外线消毒方式;保持老年人口腔、鼻腔等身体部位的清洁,及时更换老年人衣裤鞋帽;暂停老年人室内集体活动。

工作人员停止面对面集中交接班

《指南》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在疫情期间不得擅自对外开展发热病人的诊疗排查活动,切实消除机构内交叉感染风险隐患;养老机构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别是密切接触照护老年人的工作人员上岗时,应执行二至三级防护;工作人员停止面对面的集中交接班,改用视频或其他方式开展;每周晾晒老年人被褥衣服;老年人打喷嚏、咳嗽、吐痰后,应第一时间对相关区域喷消毒剂杀菌。


疫情处置方面,《指南》明确,外出就医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应经14天隔离观察并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能重新进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部门主动到养老机构开展核酸检测,避免外出检测就医时的交叉感染;老年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疑症状立即送指定机构就诊并在隔离点治疗观察;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相关部门,由专业机构开展全面消毒,并对全体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排查和14天隔离观察。


中、低风险地区,以及未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可继续实施《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也可根据《指南》加强相关防控措施。

专家:院内老人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表示,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国家层面强调“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针对疫情高发地区养老院专门提出指导意见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高华俊提醒,非高发区域要避免用力过猛,过度防护。其认为,一般区域养老机构也采取最高标准封闭管理要求,很可能出现物资供应、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养老机构只要把握好进出口,切断感染源,可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和分类,安排院内防控。由于返城隔离,一时无法补充人员,可以在做好消毒防护的情况下,通过引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方式缓解压力。


“养老院可以说是心理风险高发区。”高华俊提醒,老年人聚集,由于消息不畅通,更容易发生恐慌,严重的需要心理干预。高华俊认为,除了保证把控住感染风险,院内老人运动或娱乐活动不应因为封闭而完全停止。“扎堆聊天不可取,但可以在一米半的距离下做些小群体内的活动。”其表示,应当安排必要的心理慰藉或心理干预人士,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疏导,尽早发现苗头并解决。


文章来源:新京报《民政部严令高风险地区养老院“只出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