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开展行业多方合作,助推大病救助升级
2019-11-12 3477

    联合全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多方资源,共同针对全国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展开帮扶和救助行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深度贫困地区人群,持续提升大病救助保障力度,多维度保障亿万家庭,助力国家健康扶贫攻坚。

    实现大病救助兜底还需要多少资金?

    经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测算,我国每年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0.3%,2017年大病患者在417.02万人左右,年人均医疗费用为9.8万元,总体费用约3981.75亿元,在52,598亿元的年度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为7.57%。而年医疗费用20万元以上的极重病人初步测算为十万分之三,全国近4.5万人,按人均每年41.49万元医疗费用计算,需要医疗费用167.95亿元左右,现行医疗保障和家庭承担部分可以解决111.95亿元费用,只需要再投入约56亿元即可初步实现极重病患者的兜底救助。

    

    回望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大病救助经历过1.0时代——政府与社会力量救助试水,2.0时代——国家级大病救助平台建立,3.0时代——政府、社会组织、商业机构联合共享的不同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教训。如今,平台扩大开放,信息共享建设,救治精准施策,资源高效利用,已逐渐形成公众共识的基础。


向善而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应邀参加“111小善日”公益盛典

    在本届公益盛典中,水滴筹和水滴公益正式以联合主办方身份受邀加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支持的“中国大病救助工程”,该工程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而设立的国家级行动。

640.webp (13).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进行主题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院长现场表示:“水滴筹加入中国大病救助工程,是用科学技术对接解决社会问题的大革命。在这个平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我相信水滴筹一定会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希望大家都能加入,成为水滴筹的密切伙伴。”

640.webp (14).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宋宏云以及水滴筹、水滴公益总经理徐憾憾上台共同启动仪式

    未来两年,“中国大病救助工程”将联合全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多方资源,共同针对全国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展开帮扶和救助行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深度贫困地区人群,持续提升大病救助保障力度,多维度保障亿万家庭,助力国家健康扶贫攻坚。

开展行业多方合作,助推大病救助升级

    2019年10月31日,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多方合作,助推大病救助升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举办第六期善见沙龙聚焦大病救助,邀请慈善组织、商业机构、新闻媒体汇聚一堂,深入了解大病救助多方各自的优势及挑战,共同探讨并寻找大病救助合作模式,助推大病救助升级!

    大病救助挑战之信息壁垒。现阶段网络募捐真实性难以考证,患者发起求助时的个人财产信息、医疗保障信息分散在医院、保险机构、政府等各个主体中,信息无法共享与互通。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慈善研究中心主任葛均泊说:“针对贫困群体,如果是低保户,有低保证明;如果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建档立卡证明;如果是一般的贫困家庭,居委会可以证明,也是有公信力的。”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宋宏云认为:“现阶段大病救助平台与全国贫困人口的数据库进行了互通,双方的数据可以进行相互验证,同时针对信息滞后及不全等问题,人口福利基金会也通过村医志愿者队伍进行线下人工核验。”

    针对边缘群体,因涉及到资产的披露,社会上有没有监督机制,操作上没有贫困群体的鉴定那样容易。“过去水滴筹联合轻松筹、爱心筹几家业务伙伴发布了自律公约,近期也会发布自律公约的2.0,希望以商业为主体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共享与互通机制推动行业发展。”水滴公益合作负责人王雅静补充道。

    大病救助挑战之长效机制。到2020年中国将消灭绝对贫困,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一个长期化的、不随着2020年我们宣布消灭绝对贫困以后就会消失的。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以应对大病救助?

640.webp (15).jpg

宋宏云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大病救助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宋宏云说道。2019年6月份国家正式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并配套出台相关评估和考核指标。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这将从根本上封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机制。具体对人口福利基金会而言:“我们在大病救助的过程中出台了办法,针对建档立卡非贫困的低收入人群(全年纯收入低于上年当地平均收入以下的家庭)会纳入大病救助平台。”

640.webp (16).jpg

邱莉莉 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邱莉莉回应:“包括像水滴筹每年筹款金额也在上升。是需要救助的人群多了吗?其实是信息的传递更好了,有很多原来有这样的需求并没有挖掘出来,随着国家整体行动,包括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这样平台的整体行动,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的能力、服务沟通的能力,信息的传递工作更及时、有效了。我们碰不到扎心的事件了,一旦出现也会迅速解决。尤其是在首都你会发觉还没到你这儿,在县里就解决了,到市到省就解决了。”

    “在心理干预和后期服务上水滴公益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和医院、校园和公益组织三方联合社会志愿者和校园志愿者,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医院,每周都有志愿者到病房里进行深度的服务。比如白血病整个治疗过程如果乐观的治疗要三个月的时间,对家长来说他半年都需要在医院附近,心理精神压力非常大,非常恐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联合了病友组织,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一些服务” 水滴公益合作负责人王雅静说道。

    大病救助挑战之筹款赋能。现阶段整个行业中社会组织、公益组织互联网的筹款能力整体上说是不高的,特别是互联网筹款深度依靠筹款人自身的社群力量,互联网筹款平台如何为筹款赋能?

640.webp (17).jpg

王雅静 水滴公益合作负责人

    水滴公益合作负责人王雅静说:“水滴公益想跟更多的公益组织一起探索互联网筹款,不管是效率的角度,还是内容生产的角度提高效率,过去一年我们是刚刚开始,算是一个尝试。希望未来,公益组织一定有它自己的使命,有它自己的东西,我们的爱心用户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兴趣,正好压力点就在平台这里,平台怎么样把两方的需求对接,让我们的爱心放大,甚至做得更好,在这一点我们是刚刚迈步第一布,今后会联合更多的组织做这样的交流,可能在2020年看到不一样的数字,今年是3个亿,明年会有更大的突破。” 同时水滴筹也在,“探索如何面向C端用户和公益组织,我们选择的是针对一千个孩子筹款一个亿这样的计划。我们会联合天使妈妈、儿慈会、社会福利基金会这样的社会组织一起把这个事情做成。”

    大病救助挑战之信息指引。大病救助时常常面临无法无法找到合适的医院可是等问题,如何让公众更好的了解到合适的医院或专家呢?

640.webp (18).jpg

葛均泊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慈善研究中心主任

    “其实我们之前做过一点点探索,研究院儿童中心推出过一个大病救助的指南,这个指南当时针对的是基金会,哪些基金会救助哪些病种,最擅长救哪些病种,做了一个指引,是一个特别初步的尝试。将来水滴筹平台也好,包括大病救助平台也好,也可以推出指引的服务,哪些医院科室最好。”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慈善研究中心主任葛均泊说道。

    关于设置大病救助信息指引,水滴公益合作负责人王雅静认为:“这是水滴公益在面对几十万的筹款人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的思考之一,但是这个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整个信息如何获取,这是个很大的难题。我们很希望破解这个问题,希望是一个大健康的公司,这个愿景下患者的深度服务上面我们确实想做,在意愿上我们愿意做,未来可能会和智库一起推动这个事。”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宋宏云回应:“健康扶贫基础的筑牢提出两个目标——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如果我们在全国做引导是不是有广告嫌疑。如果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对患者医疗成本的支出是很大的节省。”

640.webp (19).jpg

    善见沙龙最后,人口福利基金会、水滴筹、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与公益时报共同倡导探索通过多部门的跨界协同开展行业多方合作、助推大病救助升级。

大病救助进一步的思考

    如何激发人们对老年人大病救助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如何解决慢病救助力度不足及慢病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