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需要强化专业性和职业培养
2019-08-27 6274
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会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很多人会说“养儿防老”,而有一群老人选择在老年公寓、养老院安度晚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但受薪酬待遇、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内普遍存在留人难的问题,更有95后从业者表示,“相亲不敢透露真实工作”。


记者走访北京养老公寓,了解她们鲜为人知的经历。




“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有成见、误解,认为我们就是端屎端尿的,我特别不喜欢这样。”对话中李林多次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提及,因为社会大众对养老护理职业认同度不高,她在生活中没少遭遇有色眼光,更让她委屈和无奈的是,母亲在托人介绍对象时不敢透露她的工作。


初次在老年公寓见到李林时,她刚风尘仆仆地从医院赶回来。当天下午,她所负责楼层的一位老人身体突发不适而需送院就医,作为主管要全程陪同,采访也因此推迟了。她告诉记者,公寓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3岁,寻常的感冒发烧让工作人员都得谨慎对待,陪老人就医对她而言是再日常不过的工作了。


看到李林娴熟地通知家属、安排老人住院后续事宜,记者打趣道,“你看着不像95后”。她则笑笑说,“我工作快4年了,公寓里有一半的护理人员都是90后,比我年纪小的不少。”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90后、95后正逐渐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也为这个原本颇具“夕阳色彩”的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的加入仅是一方面。当下,我国养老护理人才仍面临巨大的缺口。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早前公布的《中国大学生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意愿调查分析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


即便按照一般口径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护比来看,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缺口规模已达到500万人之巨,其余各类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人才也同样缺乏。而受薪资待遇、社会认同感不高、盈利周期长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养老服务行业正面临着前景好、蛋糕大,但却吸人难、留人难的尴尬处境。


80%的同学都转行了


社会认同感低是许多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困扰。谈起自己的职业时,李林颇为自豪,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固有成见的反感,“我们的工作并不可怕,也不是端屎端尿”。


这样的不认同并不只来自于陌生人,有时亲人和朋友也会提出类似的质疑。


“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有认为我的工作就是伺候人又脏又累,劝我赶紧转行的。”而最让她无奈的是,相亲时家人不敢提自己的职业。2019年春节回家,母亲给她安排了相亲介绍对象,谈起工作时,母亲只含糊地说女儿是做养老的,具体的工作岗位只字未讲。


1.jpg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李林认为,正是因为这样观念上的误解与不认同,许多从业者在工作几年后仍跨不过心理障碍而选择离开。她毕业于北方一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6年毕业时全专业共110人,如今还留在养老行业的不到20人。“很多同学都是因为观念问题改行去做幼师、酒店销售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因为薪酬问题而离开。”谈及待遇问题,李林表示自己2017年升为失智照护主管后,公司给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


让李林稍感欣慰的是父亲至少是支持她的,“在报学校选专业时我爸就支持我,看好这是个朝阳行业”。


不过,“认同感”这样的问题,也只是李林在闲暇之余才会想起并苦恼的,更多的时候,压力来自于工作中的困难。



时刻都要绷紧神经


固有观点对于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的认知,仍停留在照顾老人起居、饮食、排便等生活的日常。但事实上,护理员的工作远不止这些、意义也大于此。


据李林介绍,其所负责的楼层有一半的老人是可以自理的,护理人员只需安排好其日常饮食起居以及在长辈需要协助时给予关注。而另一半则是失智老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失能长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于这些长辈,除了要负责他们日常饮食起居生活外,还有更多风险要防范。


“比如长期卧床的老人,最怕的就是他们噎食和压疮(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所以我们在喂老人吃饭时会很小心,喂什么、怎么喂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防止压疮,就得视情况每两小时左右给老人翻身,这对护理员体力、精力都是挑战。”

2.jpg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而对于有自主行动能力的失智老人,她和同事们要防范的问题就更多了,噎食、烫伤、日落综合症(在黄昏时分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他异常行为都有可能出现。


“失智老人的房间里不允许有烧水壶和任何化学物品,就是怕他们烫伤或误食洗手液一类的东西,老人平日喝水都由护理员负责每两小时补水一次,还有防止老人摔跤。”


即便是将所有注意事项铭记于心、打起12分精神,工作中也难免出现意外。去年,一位奶奶在楼道里和她聊天时摔跤了,“面对面也没赶上扶住”,虽然老人后来并无大碍,但提起那次摔跤她仍十分懊悔。



同一句话一小时讲40遍


除了烫伤、误食这类可防范于未然的问题,对于李林和同事们而言,更大的挑战是应对失智老人突发的异常行为。被问及老人们还有哪些“怪异”,她笑称长辈们都很有个性,各有各的特点,“你得仔细观察、求解”。


“不能用惯有思维去看待、否定老人,他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不一样。顺着他们说的话去捋,你才能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她向记者说道,“之前有位长辈非常抗拒洗澡,一接近淋浴间便大喊大闹要逃走。后来我们发现他怕的是浴室里深色的防滑垫,认为那是个深坑会掉下去。防滑垫拿走后,老人也就肯乖乖洗澡了。”


还有一位老人在入住之初拒绝吃饭,总怀疑有人在饭里下毒。那段时间,李林便一日三餐都打一份同样的饭坐在老人对面吃,让她相信食物是安全的。


再有,部分失智老人会出现幻偷的症状,认为自己的“巨额财产”被盗。这时她和同事们就得一边装作帮老人寻找“失物”,一边和家属配合告诉老人存折或大额现金并不在公寓里。遇到长辈不依不饶的时候,她还得按照老人的嘱咐去“报警”。“当然,老人是健忘的,丢东西报警的事可能10分钟后就忘了,也可能同样的问题一直问你。‘已经报警了’的话一小时可以跟他讲40遍。”


应对老人突发问题之余,消化自己的情绪也是必修课。去年,一位和她关系很好的奶奶突然大发脾气指责她偷了自己的相册。李林形容那会儿是强忍着眼泪在处理工作。她回忆道,自己先离开了奶奶的视线,避免再刺激到老人。待自己和老人情绪平复后,再询问丢的是什么相册、里面装了什么,一番沟通下来老人才说出自己不是丢了相册而是想家了,相册里有老伴和孩子的照片。

3.jpg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难以言表的快乐


被问到有没有萌生离开的想法,李林摇着头说,“不会,我工作中的快乐是别人看不到也难以想象的”。


她向记者介绍,“楼层有位失智老人刘奶奶,三年前刚入住时脾气暴躁、不吃饭,每天拎着十斤重的行李堵电梯、闹着要回家。那会儿我们每天是想方设法安抚她。现在已经跟我处的特别好了,有时候我逗她让亲我一下,老人也乐呵呵地亲一下。”


除了安排好老人们的日常起居饮食,应对突发的异常情况,李林另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带着老人参加文娱活动:打牌、唱歌、读报纸、康复操、穿鞋带,不同的老人适合不一样的活动,长辈们也有各自的偏好。其中,失智老人们也会被引导着参加各项活动,“这是公司设计的非药物延缓失智疗法”。

4.jpg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有一个爷爷特别喜欢唱歌,活动时就反反复复唱‘一条大河’这一句;还有位奶奶酷爱墨镜,经常戴着墨镜穿风衣坐着轮椅出来参加活动。”李林谈起老人们的趣事时,明显兴奋了许多,“还有之前有位爷爷入住时是卧床状态,我们护理半年多后开始坐轮椅,现在已经能自己慢慢走路了”。


李林一直说自己表达不好在养老公寓的乐趣和满足,但不难看出,她工作中的快乐和成就感都来自于和老人们的互动,以及被照护老人身体情况的好转。



前景被看好却留人难


谈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李林表示未来仍会留在养老行业,以后有机会也想尝试公寓销售、管家岗位,“还希望外界能对我的工作少一些误解”。事实上,她的困扰也是当下养老护理从业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7.9%,老龄化规模和比例在持续增长。此外,根据第四次中国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2015年末已经达到4063万人。


前述《报告》就显示,即便按照一般口径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护比来看,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缺口规模也已达到500万人之巨。未来十五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相继迈入3亿、4亿人的门槛,高龄、失能老年人口的总规模还将持续攀升,急需建设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予以应对。但现实情况却是,目前“40、50”人员仍是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相比该群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职业的养老护理技能训练等问题。


《报告》还指出,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教育体系仍然以高职高专为主,设置类型单一;目前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最多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只有约200所,仅占高职院校总量的14.4%,总在校人数仅有6000人左右,占高职院校总数比例更为稀少。同时,受社会观念、薪资待遇、福利补贴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流失问题也颇为严重,难形成长期稳定的职业队伍。90.91%的受访学生对养老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越临近毕业,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意愿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社会观念和待遇,职业上升空间也是年轻人选择是否留在该行业的重要考量。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其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常被家长问到学生毕业后能干什么,“如果在一线伺候老人就不干,但是在养老机构做管理就愿意干”。



观点、待遇,改善亟待提速


针对行业留人难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绯绯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指出,高职院校和养老机构可从三方面发力破解难题。


首先,是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性,“通过专业度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该职业与医护人员一样,应该被认可”。


北京东城区一养老机构负责人就向记者强调,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能被浅薄地理解为“伺候老人”,“他们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都远大于此,无论是照顾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还是应对失智老人异常行为和心理疏导,都是有专业门槛的”。


5.jpg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其次,则是养老机构与高职院校开启订单合作模式,即机构在学生在校时向学校下单需招聘人数和具体专业技能要求。如此,学校便更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与此同时,机构还可向合作院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养老护理的工作中、了解行业,“打通学校与机构间的渠道,也能帮助学生看到就业方向,避免他们因不了解、迷茫而流失掉”。


再者,养老机构还可建立相应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轮岗、换岗机制,“让年轻人意识到院长也是从一线护理员做起的,看到职业上升空间”。


前述养老机构负责人就表示,行业人才的短缺并不局限于一线护理人员,同样也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才。而比起外聘,其所在机构更倾向于机构内“长起来”的员工,“这样的人才既熟悉院内情况,也对老人和公司有感情”。


此外,成绯绯还指出,当下养老服务行业仍处于需要政策扶持的阶段。她建议,一方面,政策可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者的补贴,例如各地方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培训补贴、岗位收入补贴等制度,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学费;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还可每年评选颁发如“最美养老护理员”一类的奖项,提升养老服务从业者荣誉感和社会认可感,从而逐渐改变社会观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 唐如钰 编辑 | 肖芮冬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