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首页
公益百科




并非所有的理事会都擅长会议管理。实际上,很多理事会开会只是“例行公事”走过场,甚至还会遭遇会议材料不到位、讨论跑题、无目标、气氛沉闷、议程冗长、会议无结果、无秩序等问题。这些现象,有些是准备环节做得不足,有些是主持人的原因,有些是参会者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理事会会议,应具备下面五个特征:

  • 有效:集思广益,解决个人无法完成或突破的问题。达到会议目标。

  • 和谐:营造和谐气氛,大家对整个团队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认同感。

  • 参与:每个理事都出席会议,并用心去关注、讨论会议内容。

  • 效率:在会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形成结论和解决问题。

  • 学习:参与会议的过程也是个体学习的过程。


召开有效会议的三个关键因素是目的、人员、过程。其中,与“目的”相关的两个问题是议程设计和成果框架;与人员相关的两个问题是会议角色和小组活动;与过程相关的主要有议程管理和会议记录。议程管理主要是时刻检视“与预期会议成果是否有关”,重要紧急的赶紧行动,重要但不紧急的先搁置,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放弃。另外讨论事项如果是执行层的职责,则让问题在执行层得到解决就行了。


参考资料:召开理事会的基本原则

(1)议题原则:会前,理事长、副理事长或专职理事和秘书长应共同讨论会议议题,并安排理事会秘书或执行团队列出议题清单。

(2)议程原则:议程流畅,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制定会议时间表,便于参会人员有充足时间讨论各项议题;突出重点议题,集中讨论和决定重大、复杂的事情;注意会议节奏,把简单和能快速解决的事项放在前面,加快会议进度;把次要事项放在议程最后部分,以节省会议时间。只提供信息的事项可以让理事事前阅读会议带过,重点放在需要讨论和使人理解的事项上;考虑重要角色的出场;必要时在议程最后安排一个“内部会议”时段让无关人员回避

(3)决策原则:培养尊重不同意见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会议文化和氛围,使所有理事能畅所欲言、放松而有信心地表达其思想和建议,通过所有理事的踊跃参与,按照多数通过、绝对多数通过或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决议,做出相关规定。

(4)投票规则:一人一票原则(无论职务大小,均享有平等投票权);缺席者的权利(委托人投票,或者会后补充书面投票);不重复投票原则(对于已经讨论过并作出决定的议题,不得再进行投票);延迟表决原则(如果理事会内部分歧很大重复投票后仍无法形成决议,可指派一个工作小组或委员会起草建议书提交下次会议专门讨论表决)。

——来源:黄浩明主编,

《民间组织操作指南》


编辑:吕润黎

责编:吴艾思


作者简介

程    芬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研究中心副总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


2005-2008年任公益时报记者、编辑。2008-2013年在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负责政策研究与评估、捐赠研究、慈善信息披露、慈善指数开发、地方慈善规划等项目。2013年加入中国公益研究院,负责公益行业研究和相关咨询,重点研究课题包括公益行业透明与责信、组织治理、公益传播、项目评估咨询等。2014年起重点关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并完成《中国基金会理事会工作手册》。2016年调入国际公益学院,负责行业研究、公益组织管理和家族慈善传承等领域的课程开发和研究咨询。


相关交流和咨询,请留言或联系chengfen@bnu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