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要求,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近年来,地方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地方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多数通过“全托+资源统筹”辐射居家社区服务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要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指乡镇(街道)层级的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养老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综合体。从省级层面的推动进程来看,多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设施名称有所不同。北京与中央文件在名称上保持一致;上海提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枢纽和平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街镇层面的综合体,日照机构、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餐场所设施等均纳入综合体内统一管理。江苏、山东等将城市、乡镇分开。甘肃、宁夏等则以“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命名。山西、辽宁等是“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
从功能定位来看,各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统筹职责,逐渐发展成为枢纽型养老服务综合体。据不完整统计,全国除河北、黑龙江、安徽、四川、西藏等地没有明确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综合体)行政功能外,其余省份均有明确定位。其中,北京重点打造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明确提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街道(乡镇)级的枢纽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基本功能分区包括托养服务区、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医养服务区、综合服务区等。天津、辽宁、上海、海南、新疆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打造街道(乡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采取“嵌入式机构+”的方式配置,在服务功能上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探访、失能老人帮扶、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培训、老年用品体验、养老服务顾问等综合功能。山东、湖北、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提供综合服务基础上还兼顾对下指导功能。
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地方立法、规划,北京等24省份明确建设指标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方面的省级政策各有差异。多数省份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网络或者“十四五”养老规划整体设计。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陕西、甘肃最为突出,在法规、养老相关规划、专项政策或地标同步推进。北京于2024年连发三文,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原则与程序、功能布局与规模、运营模式、验收评估、支持保障等。上海自2014年开始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同时,还出台专项政策,统一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标识。现基本形成每个街镇“1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若干个社区托养设施+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体系。江苏围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面向城市和农村分别出台了规范,并制定了地方标准进一步推动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
在发展目标上,以十四五末为期,共有24个省份公开明确建设指标,其中,山西、湖南、海南、甘肃、黑龙江、安徽、陕西、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宁夏、新疆13省份均提出,乡镇(街道)范围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北京、天津、江苏、江西、重庆5省份提出全覆盖,北京计划今年建设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吉林、山东、广西、贵州、云南5省份则区分城市及农村建有率,提出街道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0%以上;上海没有体现建成率,在规划中为数量指标,建设街镇养老综合体总量500家。
三、场地是核心要素,北京、重庆等地力度加大提供场地便利与政策扶持
场地来源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地方出台的政策法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场地来源基本可分为3种途径:第一种为免费提供场地型,如北京的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由属地政府无偿提供设施,采取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第二种为综合型,是大多数地区采取的方式。如天津采取社会力量新建+闲置资源改建+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升级+小区配套配建的方式,拓宽场地来源。江苏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及运营管理。重庆通过购置+租赁+国有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对利用辖区内国有闲置资源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可低偿或无偿使用,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和居家上门服务企业(组织)免征增值税。第三种为改扩建型,在农村地区广泛应用。如上海鼓励利用农村存量资源开展改造乡村长者照护之家,并明确表示各区县根据实际,制定必要的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机制,在硬件建设、运营、人员配备等方面,统筹财力安排予以支持。重庆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层面提出依托乡镇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湖南、甘肃、陕西采取改造提升空置养老设施、闲置公共用房等方式解决场地问题。
从场地规模来看,北京、天津、内蒙、广西、重庆明确要求建筑面积大小。其中,北京要求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000平方米,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对场地的规模要求最大。天津要求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其余省份均要求建筑面积在1500平方米上下。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场地的安排上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人口结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更多的财力支持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会更侧重于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激发社会资本的投入。
四、地方建设进展各异,天津、安徽、山东等11省份完成既定目标
从完成进展情况来看,通过网上公开报道不完全检索显示,天津、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11个省份提前完成建设指标。天津、安徽、山东进展较突出,具体来看,2023年天津全市街道(乡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总数达180个,覆盖率超70%;安徽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515个,占比86%;山东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此外,上海、江苏接近完成目标,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底,上海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59家,今年将新建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并纳入民心工程项目之一。江苏已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93个,按照到2025年每个街道建成1个目标,现建有率在95%左右,加快推动“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来看,各省均在以不同形式建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形成便捷化、多样化、功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五、运营主体社会化,已呈区域连锁发展格局
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来看,多数省份均支持通过公建民营、公办民助、委托运营等方式做好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目前已经出现多类市场主体运行模式并呈现区域发展特点。
在北京国资独占鳌头,2024年1月,北京康养承接运营的北京市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随后又中标了北京市西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运营权。北京康养成立于2022年,通过划转方式整合接收了京煤集团“金泰颐寿轩”(11个养老实体)、北京国资公司“诚和敬”(2个养老机构和近百家驿站)等市属国企养老业务,以及北京市首批6家、北戴河地区首批4家培疗机构改革资产。未来几年北京康养将会在北京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像寸草春晖、保利等国资以及泰康之家等险资也在积极参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天津在政府主导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遍地开花,在运营方面召开金融、企业、养老机构三方对接会,争取资金、场地和管理等社会资源,推动企业与综合体建设对接、服务与需求对接。上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办民营发展迅速。早在2016年上海已经出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政策,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个,其中公办409个,社会办19个。运营方诸如红日、爱以德、爱照护等上海本地品牌为主。江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江苏连锁养老服务企业如朗诗常青藤、银城康养、九如城等企业参与了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浙江由政府投资、专业机构运营,公开招标,各取所长。如绿康医养、国叶健康等企业中标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权。广州鼓励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华邦美好家园中标多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2023年1月广州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中标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项目;11月海珠区民政局和广州雍美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海珠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合同》。重庆政府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连锁企业进入。全国连锁品牌光大百龄帮和当地连锁品牌宏善、合展是区域主要的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力量。
联系我们: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兆文哲
文章来源:民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