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素养| 达美诺慈善学院:重新定义公益,重新定义成长
2022-06-30 1362

【编者按】

2022年6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儿童公益素养报告发布暨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达美诺慈善学院创始人李颖生以“重新定义公益,重新定义成长”为主题,做了观察分享。


达美诺青少年资助专项基金由青少年慈善教育创新社会企业——上海达美诺慈善学院发起,于2020年1月15日在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设立,这是第1个由青少年发起的捐赠人建议基金(DAF)。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募款,募集资金进入专项基金池。青少年向公益组织征集项目书,在深入了解议题、实地探访项目后,团队共同商议,决定把资金资助给哪个公益项目。李颖生介绍,达美诺青少年基金作为青少年资助(Youth Grantmaking)的载体,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提升实际能力和领导力,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影响力。 

以下为达美诺慈善学院创始人李颖生的分享内容(发言内容已经本人审核)。


三个视角的观察




我个人的职业经历是在商业和公益、中国和美国之间。2018年回国以后,现在又是一个慈善教育的实践者。我们的服务对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基于这些,我今天打算从三个视角来观察,第一,空间上我们拉远,看一下美国的青少年公益参与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第二,时间上拉长,看看我们青少年未来要面对怎么样的环境;最后我们再回到国内,回到我们当下,看看我们怎么样从公益慈善的角度去支持青少年的成长。



空间:美国青少年公益参与的启发


第一、美国青少年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有哪些机会可以接触和参与公益?首先是家庭,很多孩子的公益启蒙是在家庭里面实现的,从小跟着父母一起去帮助社区。然后我们再看学校,很多学校里面他们社会学习的内容,很多是和社会问题相关的,还有一些学校可能开设服务学习的课程,把社区服务和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再一层就是社区,美国有160万个非营利组织,所以基本上可以说只要青少年关心的社会议题,几乎都能够找到对应的社会组织。同时还有很多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组织,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男童军、女童军,男孩女孩俱乐部,他们也在积极的倡导组织和支持青少年参与公益慈善。在全国的层面,还有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持,比如像Youth Serve America,全国青少年领导力中心(NCYL),他们倡导服务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还有之前介绍的Learning To Give,为K12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慈善教育的教案资源。


1.jpg

大家可能比较好奇,美国青少年参与哪些公益活动。因为没有一份完整的报告,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对私立学校慈善教育的调研获得一些基本了解。

2.jpg

美国总体的情况和这幅图基本上是一致的,青少年参与最多的是社区服务和募款,这一类参与的门槛相对来说是最低。第二类就要上一个台阶,比如说像服务学习,学生发起的公益社团,还有公民参与这些活动,往往也涉及到更多的技能,包括资源的投入。再一类就更少一些,青少年资助,专门以慈善为主题的课程,它需要成年人比较专业的辅助和支持。


从前面这些介绍可以看出来,美国的青少年其实想不参与公益慈善都很难,即使是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他的父母或者学校不具备资源,只要想参与,都可以有机会;而且不管你对什么感兴趣,或者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做公益,都能够有对应的选择,而且成长和发展的天花板可以非常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每个孩子的兴趣点、燃点、技能都太不一样。这对于我们中国公益慈善教育有什么样的启发?首先青少年公益慈善教育的确需要一个系统的支持,而且需要跨界,像很多学校和社区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一些全国性的组织又为地方的家长、学校、社区提供了支持,包括师资培训,工具的开发。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在青少年成长周期内提供持续的支持。我们很难指望仅仅是在青少年成长的某个阶段,或者说是通过某一个项目、某一个活动,就能够对青少年的公益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是我也想指出,美国青少年公益能够形成今天的格局,其实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化,也经历了比如说类似品德教育、责任教育、公民教育,不同阶段的探索,直到今天才逐渐形成了把青少年当成资产这么一个视角和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看到报告的时候,个人觉得非常有价值非常兴奋。因为它不仅跳出了公益慈善项目、公益慈善活动的框架,而且也跳出了教孩子们做公益这个相对比较狭义的公益教育角度,而是选择了素养的角度,以公益慈善为载体助力青少年的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长远的意义。今天我看各位嘉宾的案例分享,看到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方式在这个领域做探索,很多项目都非常棒,所以我忍不住在空间维度上产生了更大的期待,也许我们可以把中国青少年公益教育领域实践也带到国际的交流和学习的体系中去。



时间:青少年面临的未来环境


接下来我们就从时间的维度,来看看青少年未来面对的公益环境有什么变化?我们先来看两个疫情期间的例子,图上这个女孩叫Katie Chai,她是来自美国的北卡州,2020年3月美国疫情爆发的时候她正在读高二,她了解到医务人员防护设备严重不足,所以她很快就组织了团队,重新设计建模,用3D打印机打印防护面罩,分发到医院。他们三天出了原型,5天出成品,同时开展募款号召更多人参与。最终她和老师伙伴们一起制作了10万多个面罩,分发到了13个州。


3.jpg这是我们中国一个青少年资助的项目,2020年春天达美诺青少年基金的高中生,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资助的方向,通过互联网募集了5万多元人民币,资助了两个项目。这个项目最重要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他们触及了500多个捐赠人,这些捐赠人很多是因为他们的募款视频才了解到,青少年抑郁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很多人也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给公益项目捐款,可能在这之前他们很多捐款是从水滴筹、轻松筹这一类。

4.jpg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都能看到,今天的青少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包括之前嘉宾分享的案例,他们对于公益慈善的兴趣和回应的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有研究表明,Z世代是史上最关注影响力的一代,从我们和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看到,所有关于影响力的话题,都可以让他们非常燃,而且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技能发挥真实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他们面临的环境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像今天类似医疗健康、教育、环境,这些问题你很难说它是单纯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传统的政府、企业、社会三个部门之间的边界也在变得模糊,SDG也已经成为了全球跨部门的共同语言。


5.jpg

我们为什么需要看到这些?因为这是我们今天的青少年需要面对的未来环境。同时这些领域也充满了令人非常兴奋的机会。这对我们作为公益慈善教育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的角度,重新定义公益,我们需要带领青少年,用一套新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环境,看待社会问题以及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




中国当下:公益参与如何支持青少年成长


接下来我们把视角拉回当下,在我们国内的当下,公益慈善怎么能够支持青少年做好准备应对未来?我们也先看一个例子,一群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参加一个食物劝募的活动,他们需要在超市说服陌生人买一些必需的食品,然后捐给食物银行。这些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做劝募,刚开始就特别紧张。我们做了两个设计,第一个是让他们先去找肯定会拒绝的人,先去练习话术,学习接受失败;第二个帮他们设计了一个小牌子,统计你被拒绝了多少次,被支持了多少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牌子就把拒绝这件事,变成了不放弃,不断尝试的努力。他们每次在正字上面划一笔其实都是一个正向的反馈和激励,最后这21个孩子,总共失败、被拒绝了177次,获得了75次的支持。活动结束以后,每个小朋友热情爆棚,觉得失败也没有什么可怕,而且也见证了慈善的力量。这就是在公益慈善的场景当中,怎么样帮助孩子树立成长性的思维,积极成长的一个例子。


6.jpg公益慈善教育有其他教育场景不具备的优势,因为它本质上亲社会,同时小朋友们参加公益时,焦点肯定不在自己身上,而且它能帮助青少年获得很大的价值感。今天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公益教育能够提供一些很好、很重要的解决方式。当我们说到青少年成长,不管他未来做什么,取得多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他是健康快乐的,内心丰盈。在这一点上,公益教育确实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公益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提升核心素养,前面嘉宾的例子已经非常清楚了,这和现在双减推行新课标的方式也是一致的,那我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在公益慈善助力青少年成长方面,我最后想强调一点,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目标感,这可能是我们这几代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当孩子已经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努力的时候,他们的动力从哪里来,拼命内卷为什么?彻底躺平的结果又如何?这些问题,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青少年成长中心的主任戴蒙博士从90年代就开始研究,他的团队对1200名美国青少年的访谈研究已经发现,真正有目标感的孩子大概只有20%,而且这也是一个全球的问题,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问题是有解的。


8.jpg戴蒙教授研究发现,培养目标感任何时间都不晚,但青春期是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公益慈善是培养青少年目标感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9.jpg10.jpg

综合这三个维度的观察,我想说,在我个人从事公益慈善教育这几年,真的是见证了很多孩子的变化。青少年的成长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而且公益教育的确是一个被忽略、被低估的教育场景和机会,客观上公益慈善教育其实有很多,我们国内有很多系统性、结构性的挑战。今天我们能够见证这个报告的发布,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所以我特别感谢各方的努力,让这份报告成为可能,同时今天也特别高兴看到这么多同行一起在努力。


我们达美诺这几年的实践问题是多于成绩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抛出一些问题给大家,希望有机会更深入的探讨。比如说我们如何让公益慈善教育触及更多的孩子、更加平等,我们如何突破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本身缺少公益慈善经历,这些在国内是现实的局限,同时我们怎么样让青少年公益教育,成为他们想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包括我们大家怎样一起提供系统多元持续的支持,就这些问题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我觉得这次主题特别好,重新定义成长,其实不只是青少年的成长需要重新定义,整个青少年公益教育领域,它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等待被定义,所以我特地挑了一张蓝海的图片希望跟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探索共同定义,谢谢!



专家

李颖生 达美诺慈善学院创始人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喻烨 简方宬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