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十四五”开局,公益慈善事业的四个发展趋势
要点
“十四五“开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趋势为: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将更为紧密;公益慈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慈善在社会救助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公益慈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一)“十四五”期间慈善在社会救助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阶段,慈善力量在社会救助领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给予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或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必要的救助措施”。在相关政策的倡导和推动下,慈善将与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有效衔接,实现慈善资源与社会救助需求的互通,促进慈善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精准帮扶。
(二)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将更为紧密
进入“十四五”时期,公益慈善力量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基层社区治理中将会更多地引入公益慈善资源和人才,通过志愿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等方式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灵活性,补充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政社之间协同和互动关系的构建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公益慈善在大病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将与政府开展频繁互动和紧密合作,在政府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公益慈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公益慈善事业的助力和支持,公益慈善力量将在传统上所专注的农村教育、环保等传统慈善领域持续深耕。同时,近年来公益慈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探索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服务于农业农村振兴,提高适应性和适配性,有效聚集公益资源,扩大参与面,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公益慈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社会治理在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益慈善行业也将受到全面的惠及,并与高效的社会治理手段衔接。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一方面将带动公益慈善组织在内部治理、项目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实现提升,同时还将促进公益慈善行业向以数据导向做决策发展,实现公益慈善资源的合理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