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需求牵引有效破解机关社区养老服务难题
2021-03-27 1995

社会引领 | 需求牵引有效破解机关社区养老服务难题



导语

新发展阶段党政机关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从传统意义的衣食住行看病就医向更高层次的亲情关怀、政治参与、社会尊重、个性发扬、权益保障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区有1571名离退休教职工,生活状态各不相同,有的身体健康,乐于参加社会活动;有的长年接受治疗,需要协调医疗资源;有的独居在家,身边没有亲人,需要陪伴交流。针对这些老人的特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建立党政机关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离退休干部提供菜单式服务,并开发离退休干部的社会价值,建设老年学习服务平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需求牵引有效破解机关社区养老服务难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区养老服务成功范例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如何做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小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积极创新老干部工作,以养老照护需求为载体,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逐步解决了离退休教职工养老服务的突出问题。


创新服务方式

为社区老人办实事、办好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区常住居民6200余人,60岁以上离退休教职工及家属2100多人,占居民总数的35%;80岁以上离退休教职工369人,占居民总数的6%。在这些离退休人员中,约83%的80岁以上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照料。针对这些特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关于加强离退休人员工作的文件精神,把社区养老作为紧迫的民生课题纳入全校工作大局通盘谋划,积极探索了一套以居家社区为基础、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他们把机关家属区从过去单纯的工作服务区转变为兼顾养老服务社区,把社区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专业护理的提升和公共养老设施与服务体系等建设纳入工作布局,与地方有关部门主动联系,使之融入国家与社会的养老服务大局之中。

针对身体困难离退休教职工逐年增多、亟待得到专业化照护的需求,2014年中央党校挖掘社区资源,在社区筹建养老机构,解决离退休教职工社区养老和医疗的现实要求。他们改革体制,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主动选择并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身体困难的失能离退休教职工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2016年10月,通过公办民营方式建成的“有颐居中央党校养老照料中心”投入使用。这是北京首家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开展了全托、日托和上门三种养老服务形式,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多元化服务。此外,该养老照料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有关部门实现对接,承担起老年人能力评估、家庭照护床位、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中医理疗康复等工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还专门设立社区工作处,与社区居委会合署办公,面向社区内离退休教职工及家属开展服务。北京市出台的各类为老服务政策均可通过这一复合型社区平台进行宣传和业务办理,离退休教职工可以便利地办理北京市养老助残卡、高龄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校(院)离退休干部局和行政财务部、机关服务中心等涉老部门通力合作,在社区建立楼长制度,通过社区服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为离退休教职工及家属提供社区服务。校(院)离退休干部局在工作中主动与其他涉老部门积极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捋顺工作流程,实现了老干部工作的无缝衔接。


拓展多方资源

解决社区老人基本服务需求

生活中老年人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行动不便、用餐和就医难。针对校(院)教职工集中居住家属楼没有安装电梯,社区老年人面临出行难、下楼难、做饭难等突出困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加大养老服务投入,通过家属楼加装电梯、留专用车、开设老年食堂等方式,多措并举,精准服务,解决离退休教职工出行、用餐、就医难题,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生活品质。

加装电梯改善打造适老宜居环境。2014年以来,校(院)积极筹措资金为社区老旧楼房共加装电梯182部,55栋家属楼全部实现电梯到户,让许多多年不便下楼出门的离退休教职工迈出了家门。在出行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校(院)留出10辆车专门用于保障离退休教职工看病和参加集体活动。

就近建设老年餐厅解决离退休教职工用餐难题。校(院)将原教职工食堂改造为老年食堂,采取售卖方式,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早餐、午餐、晚餐。食堂对每道菜都标注了菜品种类、原料成分,离退休教职工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各自适宜的食品。

衔接社区医疗资源方便离退休教职工就近就医。针对高龄和长期卧床离退休教职工,校(院)离退休干部局制定《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巡诊工作方案》,协同校行政财务部和北医三院中央党校院区共同开展巡诊工作,并逐一建立巡诊档案。北医三院中央党校院区现有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设有病床100张,为离退休教职工和家属提供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急诊和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


建立老年智库

开发社区老人社会价值

离退休教职工是校(院)的宝贵财富,校(院)在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主动开发他们的社会价值,发挥老专家、老教授学术专长和理论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注重发挥老干部、老专家学术专长,推动智库建设。校(院)离退休干部局党委组织离退休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实施推进的教学与智库建设创新工程,设立了资助出版著作论文集创新工程项目,近两年来共评审通过并资助出版了11部著作和23部论文集。

组织党建“送学上门”活动。注重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理论优势,聘请20名老教授组建了中央党校老教授义务宣讲团,深入基层提供“菜单式”送学服务,为老教授提供了具有党校特色的讲台。宣讲团先后在政府机关、医院、部队、企业、贫困县等地举办多场讲座,普遍受到欢迎。

宣传离退休教职工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正气。校(院)有关单位多渠道挖掘离退休教职工中爱党爱国、热心公益、互助友爱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收集整理了20余位典型代表的先进事迹。其中,王珏的事迹先后在《经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老年报》及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等媒体刊载和播出,沈亦清、刘宝兰的事迹也分别被《学习时报》《中国老年报》进行了报道。


建设老年学习服务平台

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校(院)离退休干部局外聘专业师资在老年大学进行授课,开设书画、舞蹈、声乐等培训班,并积极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开展书画诗词创作、文艺表演、体育健身、春游秋游等活动,组建了20多个老年文体队,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近年来,中央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面积从1500平方米增加到2700平方米,新增了书画、舞蹈教室和棋牌室等活动室,添置了三角钢琴、投影仪器等设备,2019年又新增加300平方米活动场地。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重组后,在原国家行政学院校区增设了老年活动站,供离退休教职工使用。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机关社区养老服务的深入探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养老服务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难题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从他们的做法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一是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示范型养老服务基地,开展面对机关社区的养老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解决集中照料和专业人才培养难题,形成示范基地、社区机构、家庭照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为离退休干部、老专家、老教授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引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

二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枢纽平台,动员物业等多重力量,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强化机关大院社区与属地现有政策和资源的衔接,打造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实现社区为老年人服务与志愿服务匹配对接。

三是加强服务型党建活动,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互助性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发展互助养老,重点推动关爱探访类、生活照料类服务,为新发展阶段离退休人员养老服务事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注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开发专业手机App等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线下有站点、线上有记录、事后可查询。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经验,有效解决了社区养老面临的诸多难题,对党政机关社区解决养老难题具有借鉴意义。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养老服务组织管理体制。他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管理作用,针对校(院)离退休教职工中党员将近八成且居住集中的特点,按照“支部建在楼内”的原则,将党支部由原来所在单位划分改为按照居住地划分,建立起党支部全覆盖的管理服务网络。成立36个党支部,及时了解离退休干部需求,协助离退休干部局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构建起以离退休干部局为责任主体,机关服务局、楼栋党支部、居委会等为参与主体的为老年人服务工作体制,形成了协调高效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照护需求。他们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注意引入社会力量,在社区内建立专业的护理机构,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失能等级“量身定做”不同的照护方案,满足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的要求。这不仅解决了社区失能失智老人的吃穿住行问题,而且解决了他们的专业护理陪伴以及适老化的生活环境等问题。

坚持走大院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各项养老政策落地生效。离退休干部规模日渐扩大与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社区服务是党政机关社区解决服务与管理的重要依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将离退休干部养老服务融入属地管理机制,通过街道与社区的平台将属地城市出台的系列政策引入小区,依托已经构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弥补了党政机关社区直接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