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领 | 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特点分析
2020-12-29 3726

要 点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实施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以帮助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具有以下特点:从地域看,东部地区的慈善组织帮扶区域兼顾西部地区和本省贫困地区,并以东西部协作扶贫为主;西部地区的慈善组织则专注本省贫困地区,对接东部地区扶贫资源。从模式看,社会组织主要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方式参与。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社会组织是我国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充分肯定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作用和巨大发展潜力,明确社会组织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主体之一,并对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支持保障措施。随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实践逐步深入,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专辟一节规划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任务,其中明确要求“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文件,从国家层面予以指导”。2017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强调参与脱贫攻坚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国务院和扶贫办要引导全国性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参与脱贫攻坚。民政部随即举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开展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相关政策支持、推动扶贫项目对接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并再次于2019年6月与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共同发布《关于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行为。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实施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地域和扶贫模式上呈现显著特点。


一、全国性社会组织充分调动资源,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


社会组织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消费扶贫、资助贫困地区公益慈善组织等方式,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其中,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对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为例,其通过支持牵手计划、开展产业扶贫等,落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实施方案》,投入资金150万元,支持首批50家援派机构开展帮扶行动;开展产业扶贫,2018年共计投入资金90万,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枚江镇部分贫困村实施总规模500KW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将大部分收益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贫困家庭脑瘫患儿开展救治工作,投入资金和医疗设备支持价值近600万元。



二、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力,对口帮扶助力精准扶贫


东部地区帮扶对象分布区域广泛,兼顾西部地区和本省贫困地区,并以东西部协作扶贫为主。以广州市为例,全市共有17个社会组织主动认领承接“三区三州”20个对口支援扶贫项目,涉及特色产业帮扶、教育医疗帮扶等各领域,涉及帮扶资金1255.64万元;同时,68个社会组织在广东本省清远、梅州等地共开展帮扶项目209个,投入资金7220.05万元。上海签订了结对帮扶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共16个深度贫困县对口支援任务书。江苏全省近3300家社会组织参与全国范围内脱贫攻坚工作已实施帮扶项目5447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22.1亿元,受益人数超600万人。杭州市共有100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捐赠款物达到8150万元,其中,投向重点结对帮扶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和湖北省恩施州合计超过5500万元,受益贫困村1400余个,直接受益群众达16万余人。


西部地区则专注本省贫困地区,对接东部地区扶贫资源。如重庆市民政局在局公众信息网开设“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栏,设置“渝鲁协作”栏目,刊载鲁渝二省扶贫协作动态和扶贫需求信息;青海省民政厅与上海市民政局签订了《沪青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采用“上海基金会捐赠资金、当地基金会监管项目、当地社会组织实施项目”的模式,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和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共同为社会组织提供指导与服务;新疆搭建扶贫合作平台,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将适合社会组织承接的扶贫项目推送民政部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7个对口支援省市民政部门,并在国家、新疆民政和扶贫网站公布,加强沟通和项目认领服务,引导社会组织资源向南疆汇聚。从帮扶方式来看,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主要有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治理等方式。


三、社会组织帮扶模式多样,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促进全方位帮扶


(一)产业扶贫引入多元合作机制,促进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组织通过与政府、企业及电商等多元主体合作,深度参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搭建产销平台、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等,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动性,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


以广州市慈善会对口帮扶理塘县格木乡加细村萨加文化石科艺术协会项目为例,项目为其厂房扩建、增购设备、学员培训、产品包装提供启动资金,将项目收益用于村贫困群众分红,提高群众收益。青海省则初步形成了以扶贫互助协会为主,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辅的助力脱贫攻坚格局,通过带动乡村旅游、种植、养殖、青绣、唐卡以及餐饮等方面的发展,为贫困户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目前,青海省已有49.2万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帮扶资金吃上了“产业饭”,产业收入已占到贫困户家庭收入的40%以上。


(二)消费扶贫搭建平台,助力长效脱贫机制建立


社会组织通过协助当地政府和农户开展直播、建立电商渠道等方式,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为帮扶地区的产品生产者连接消费者,帮助农户打开市场。消费扶贫一方面打开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新视角,用购买代替捐赠,调动农户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产品的认识,帮助贫困地区建立销售渠道,让贫困人口能够长期稳定获得收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消费扶贫的实践案例中,新疆浙江商会、自治区中小企业协会、新疆广东商会、新疆丝绸之路经济联合会(商会)等10余个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与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部分县市签订了《消费扶贫框架协议》《2020年助力农副产品销售框架协议》,帮助推广销售苹果、巴达木、核桃等农副产品。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动员会员企业积极对接自治区扶贫产品认定,对会员企业进行消费扶贫授课,并针对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问题,积极对接联系重庆、上海、北京的大型商超渠道,由专业团队进行商超的直采。杭州下城云集公益基金会还引入互联网技术带动消费帮扶,借助网上销售平台帮助黔东南州和恩施州销售农产品150余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难题。


(三)教育扶贫注重服务递送,扶贫、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


社会组织将扶贫、扶志、扶智、扶技和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子女失学辍学问题作为扭转贫困的落脚点,通过向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提供生活费、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及设备、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培训、帮教、支教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为贫困地区的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推进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青海省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投入教育扶贫资金1208.59万余元,累计为54万余名贫困学生或贫困人员提供了教育或技能培训方面的帮扶支持。包头市创新教育扶贫方式,设立“好习惯养成奖学金”。包头市心愿公益协会针对贫困儿童创新项目模式,让贫困儿童通过坚持写日记、画画,为自己换取这份特别的奖学金。该项目不仅赋予贫困儿童资金救助,更是走出自卑、建立自信的“精神动能”。项目从2018年6月运行至2019年12月,已为268名贫困儿童发放了26万余元奖学金。友成基金会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MOOC+ 贫困地区电商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在贵州、甘肃、江西培训120名合作社带头人电商基础知识;并于2017年,开展了“让妈妈回家创业”“乡恋计划”“成功之技”等项目,通过技能培训带动贫困地区的待业青年、返乡妈妈等群体脱贫致富。


(四)健康扶贫聚焦医疗救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健康扶贫则以医疗救助为主,向贫困地区的医疗机构捐赠医疗设备、面向贫困地区人群开展疾病筛查、开展一对一帮扶和义诊、设立疾病专项救治项目、减免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等方式,帮助缓解重特大疾病、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负担。近三年来,青海省各级社会组织先后投入医疗救助资金9252.68万余元,惠及10900余人次。广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甘孜州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行动,广州市易娱公益基金会、广州市镇泰慈善基金会等先后捐资50余万元,救治25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主笔:王海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

研究助理 :杜佳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