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首页
研究成果

“十四五”规划智库研判 | 王振耀:迎接民政事业的伟大转型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定位,对民政事业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使民政工作迎来伟大的系统转型。


最为根本的是,在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基础上,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政工作的基本定位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布局,从适度普惠迈向全面普惠,在未来十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民政工作框架,在“十四五”期间则要承上启下,启动全面转型的步伐。在这个期间,人均GDP已经超过三万美元的地区如深圳则需要规划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民政工作格局,人均超过二万美元的达一亿多人口的地区需要规划初步建成现代化民政工作体系的布局,而人均GDP一万美元及以下的地区则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与区域社会平衡的协调。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异乎寻常地凸显。


民政工作转型,首先表现为民政工作对象的全面转变,集中体现为社会福利工作对象和领域将要从服务于经济困难群体转向惠及全民,即面向所有老年人、所有儿童、所有残疾人。也就是说,要从经济困难人群的生活补贴性照料转向对所有人口中体能困难者的康复与照料、护理和所有儿童的关爱与保护等。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民政工作全新职责,将养育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扩展到所有儿童,就是最为突出的标志。


民政工作转型,必然会更为广泛地将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福利与服务项目并落实到有关的群体,真正使发展的需要从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事项不断转化为各类适宜的社会政策。国家医疗保险和退休人员保险等项制度的发展进程表明,养老服务、残疾人护理康复和儿童的关爱等领域也应该从低水平、象征性的补助迈向建立体系基本供给的保障,以残疾人护理补贴为例,许多地方所实行的给予残疾人每月65元的护理补贴标准就需要提高,而所有家庭的严重失能失智老年人都应该得到基本的护理照料。


民政工作转型,当然要包括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与维系。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能会使得垃圾分类、厕所管理、食品健康与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成为重要的公共话题。慈善家要捐赠,大众要参与志愿服务,这就需要拓展基层治理的工作体制与工作方式,既要健全居民的社区参与,更要注意各类非传统问题的解决,还要注意通过新的组织方式来满足各类群体特别是慈善家和志愿服务者的不同需求,通过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实现基层的有效治理。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特别需要向专业化转型。由于民政工作复合性强,客观上需要建立起多样性的专业化队伍。更为重要的是,各类社会事务的处理和社会矛盾的解决,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这就需要建立起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实现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密切融合,促成群众工作向社会工作的转型。


“十四五”开启的民政事业发展新阶段,将使民政工作系统地从单纯的社会事业向事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高效联动转型。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与保护、残疾人康复等,都需要广泛的社会创新和科技创新,也需要多项千万级就业人员和万亿元级资金投入的社会工程。民政工作客观上已经成为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转换器和承载体,民政事业的前景极为广阔。

作者:王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