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王振耀经典导读汇编
2020-04-24 2191

导读

芳菲四月天,读书好时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广大读者共同的节日,虽然今年的春天比较特殊,但依然有书香如约而至。

现代社会,很多人的阅读习惯被碎片化的时间打散。繁忙的工作让大众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但这并不是放下阅读的理由。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王振耀院长为我们带来的那些经典导读。


《论语》

01

文章简介:孔子的代表作《论语》是一部“述而不作”的对话录。《论语》并不是孔子所著,而是由他的学生整理,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全书共20章、492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源自:百度文库)

院长导读:读《论语》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论语》其实是规范了中国知识的格局,中国人修养道德的格局。同时也规范了中国政治规范的格局。中国的整个发展格局,起码在过去这2000多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的标准是由《论语》来规定的。所以《论语》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


《判断力批判》

02

文章简介:《判断力批判》全书论美学的只是第一部分,即“审美判断力的批判”,讨论了天才、艺术和审美意象等问题,该书还讨论了审美趣味既不根据概念,又要根据概念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康德既反对德国理性主义美学观点,也反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观点,要求将两者调和起来。他认为,美在于形式,美排斥一切实际利益或目的;强调美是杂多的统一,是和谐的表现,是“道德的象征”。(源自:百度文库)

院长导读: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在康德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准则,即使邪恶的人都不会以叛逆的方式放弃道德法则,因为道德法则是借助于人的人格性禀赋,不可抗拒地强加给人。这和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西方伦理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探讨过人性的恶善问题。儒家将恶善作为人的既定本质,并将人为善或作恶归之于天注定,而康德恰恰在这一点上将人的善恶都归因于作为自由主体的人,无论是善或恶,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善恶的彼岸》

03

文章简介:《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烽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是为写作他最伟大的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最深层的原理。(源自:百度文库)

院长导读:尼采要表达的是自我的超越、自我的提升。这种超越和提升,就是创造力!我们年轻人将来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其实是需要认识到,我们身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能力,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志。这,就是尼采说的权力意志。这种权力意志,会超越于我们的本能,超越我们原来具有的一般性的能力。


《悲惨世界》

04

文章简介:1862年,雨果发表了这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源自:百度文库)

院长导读:如何看待行善的恶人?如何米里埃主教的行为?冉·阿让的勇于承担、大爱与宽容所展示的人性光辉,为慈善事业树立了何种典范?雅维尔警长尽忠职责的行为与人道主义精神的区别何在? 


《易经》

05

文章简介:《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源自:百度文库)

院长导读:读《易经》,是读中国的哲学,是读中国人的价值观,从《易经》你才能知道中国人认识问题的方法是多维的。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