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关注《〈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慈善募捐发展规范化,公众参与成亮点
2019-09-11 2821

CCTV关注《〈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慈善募捐发展规范化,公众参与成亮点 



2019年9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CCTV“朝闻天下”关注本话题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进行深度采访,并于中华慈善日当天进行报道。

CCTV“朝闻天下”关注《〈慈善法〉实施三周年报告》发布:

慈善募捐捐赠进一步向规范化发展,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成为亮点

《报告》显示: 2018年全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1400余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超过2.1万条,84.6亿人次网民关注和参与。

在发布和传播募捐信息的同时,相关平台为慈善组织开通在线筹款功能,总筹款额超过31.7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6.8%。

志愿服务组织数量从2014年的50.3万家增长到2017年的131万家,总增长率为160%。

全国志愿者总量(注册志愿者和非注册志愿者)由2014年的9001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5807万人,总增长率为75.6%。注册志愿者数量从6710万增长到1.26亿人,总增长率为80%;截止 2019年8月底,全国共登记认定5511家慈善组织,2018年度新增1349家。

基于《报告》内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益研究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指出,互联网公益已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互联网慈善最大的优势,是它用这样一个平台,让很多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大众参与到小额捐赠中。”

同时《报告》显示,《慈善法》颁布以来,慈善信托备案已超过200单,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达到23.1亿元。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益研究院长王振耀介绍了慈善信托集中发展的两大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扶贫,这和我们国家扶贫战略有很大关系;第二个领域是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从国际社会来看,这也是很多慈善家愿意专注的一些领域。”

采访实录

问:互联网公益有哪些特点、发展趋势,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规范?

王振耀:

互联网公益是中国慈善界在全世界的一个大的亮点。截至目前,中国参加捐赠的人次已经接近89亿人次。很多人是经常性的参与,我周围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参与了互联网的小额捐赠。我特别感受到互联网公益为大众奉献爱心创造了一种很便捷的方式。

我认为腾讯等其他20余家民政部支持的互联网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引导作用。政府搭平台,民间来参与,形成一种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主导的99公益日等活动和各种专项捐赠,在我参与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它们对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都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比如九九公益日,它引导了公益界慈善捐赠的很多公共行为——怎么透明?怎么把项目拓展创新?怎么发动民众?这不仅仅是几十亿的捐赠额,更重要的是动员了平民大众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凝聚大家爱心的社会功能,它搭建一个平台来让社会大众参与到小额捐赠,涓涓细流汇成长江黄河。因为我们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我认为未来互联网捐赠会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比如民众想对新疆、西藏的一些困难人群捐赠,捐的量不一定大,但是个案比较多,通过什么方法?通过互联网。我觉得这样一种方法,会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平台作用。这几年民政部和各级民政系统,一方面加强管理,一方面积极引导,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机制。我认为接下来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影响力。


问:慈善信托是慈善法颁布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您觉得目前它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王振耀:

从这三年的实践来看,慈善信托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些专家们的预料。专家们当时觉得,大家经验不太成熟的时候,可以暂缓将慈善信托写入《慈善法》。最后是中央和全国人大代表走在我们很多专家的前面,决定要将慈善信托写入《慈善法》,列专章,支持发展。

目前,慈善信托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扶贫,这和我们国家扶贫战略有很大关系;第二个领域是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从国际社会来看,这也是很多慈善家愿意专注的一个领域。

现在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大额捐赠。比如何享健先生、陆伟鼎先生,还有别的一些慈善家,已经动用了慈善信托的工具来做大额捐赠。它激活了慈善信托的慈善、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功能。通过慈善信托,慈善捐赠将更持续、更长远、更有效益。

第二个特点从2018年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来看,慈善信托会慢慢向小额来发展,这是慈善信托的另一个趋势。现在在国际社会中开始流行DAF,是带有慈善信托性质的一种大众捐赠。大众不想简单地捐完了就不过问,很多捐赠者想对捐赠有知情权,想知道这个钱是怎么持续性发展的。

通过慈善信托,很多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可以建立一个小额的信托,去瞄准一项事业。不是一次性地捐完,而是让家族后代都有参与,对项目还有一定的建议。这样就让家族传承通过慈善信托和一个地区或一项事业的发展,予以一种源源不断的机制性的支持,有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弘扬。所以我认为小型化可能是将来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我认为慈善信托现在还有一些体制性的障碍。我们的政策其实在衔接协调方面还有一些环节不太完善,这就像当年规定说股票不能捐赠,后来允许捐赠,到现在股票捐赠已经写入慈善法,有很多优惠。但是慈善信托从实践来看,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我觉得这是在做好事过程中,政策环节需要进一步健全的一个挑战,完全可以通过大家共同商讨来健全。无论如何,慈善信托很可能是我们国家社会捐赠的又一个重要载体。

我周边的很多朋友都想通过慈善信托做一个家族捐赠。比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能存了几十万块钱,最后是给孩子们分,还是给孩子们建一个信托?建信托其实很容易,税收等各种服务更周到之后,会让很多家庭来加入到慈善信托的平台上。运用这样一种慈善工具来做慈善,会是下一步的发展的亮点。


问:慈善信息透明度方面有哪些进步,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王振耀:

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我认为最近几年进步非常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在慈善信息方面建立了大的平台。一方面是整个信息透明方面有平台,另一方面也给大众提供公布慈善项目的平台。比如说中国基金会的信息,大众可以上基金会中心网查阅,还能参加整个信息平台的评价。欧美国家的很多专家认为,我们在信息透明方面很多指标比他们的标准还要高。

这是因为我们在慈善领域刚刚取得大发展,信息全方位透明的理念会促使我们的一些领域比发达国家要求得更严格,我觉得这是好事。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有争议的事件时,政府立即出来处理,民众也很快对照法律提出质疑,媒体也很快地邀请很多专家进行沟通。现在来看,最近几年来没有出现很大的争议性事件,我觉得这是信息公开透明的一个成果。

但是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该加强对信息的政策性引导。比如对救助人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保护;另外对某些捐赠款项的使用环节,不一定绝对都放到网上,一定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来进行公开透明。我一直记着我们的慈善的典范,丛飞对我说:“司长,你管理慈善,我就有一个要求,一定不要把慈善变成祭坛,上去了下不来。应该变成圣坛,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做完好事,还是普通人,我们有普通的生活方式,甚至我们也会有错误,有缺点,不要我们一做慈善,啥都不能做了,这是没有隐私的。”

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最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政府到民间,都搭建了多个公开信息的平台。但是也有很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健全,比如说尊重捐赠人或者是尊重救助对象的隐私。大家要加强分析,加强引导,加强对话;要增强我们社会大众、慈善家和政府之间的理解;需要经常性的沟通,建立起一套良性的信息透明机制。